站内搜索

书苑 Library

期刊报纸 | 文学图书 | 文化专著 | 音像制品 | 艺术类图书 | 工具书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书苑 > 文化专著 > 彝学专著

图书分类

彝学专著

易谋远《彝族史要》(上下册)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编号:ISBN: 9787802303959 作者:易谋远 开本:16K开 页数:817页页 出版时间:2007-02 装帧:平装

书籍介绍

发布时间:2025-03-23 点赞+(8

图书摘要:

国家资助的中华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易谋远著《彝族史要》专著,全书约50余万字。该书内容分为十三章:第一章《彝族地理》;第二章《云贵川西高原的石器时代文化与传说中的彝族原始社会》;第三章《彝族的起源》;第四章《彝族文明时代的起源》;第五章《武洛撮(疑即蚕从)时代大分支中的武僰系彝族先民》;第六章《笃慕(疑即杜宇)和他建立的奴隶制蜀国》;第七章《“彝族六祖”各支系向西南各地的迁徒和发展》;第八章《“神守——鬼主”制》;第九章《彝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十章《凉山彝族奴隶制的延续》;第十一章《家支(宗族)制度》;第十二章《原始宗教和毕摩》;第十三章《传统历法》。该书异于前人的新解主要有9条:1、彝族起源的主源是以黄帝为始祖的早期蜀人,彝族多元起源的又一源是以母族昆夷而祖古东夷族;2、彝族的族称统称“尼”,是古“夷”字,即古东夷族的“夷”,通“彝”,成为今称;3、彝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民族始祖武洛撮,疑即蜀王蚕从;4、春秋中期蜀洪荒后彝族的民族再生始祖笃慕,疑即蜀帝杜字;5、彝族的历数之祖额速,疑即颛瑞;6、彝史上的“鬼主”应释为“神守”、“鬼国”应释为“神守之国”;7、“家支”是“宗族”;8、凉山彝族“曲诺”等级中的绝大多数人(约占凉山彝族总人口的50%)的阶级属性为“奴隶主占有民”;9、彝族的传统历法是几近“颛瑞历”的阴阳合历。该书写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md1.jpg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书目录:

上册

第一章 彝族地理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彝族地区人文地理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彝族地区自然地理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章 云贵川西高原的石器时代文化与传说中的彝族原始社会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云贵川西高原的石器时代文化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亚美人类和中华民族源于元谋猿人后裔彝族说”于史无证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传说中的彝族原始社会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节 彝族原始社会的遗迹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章 彝族的起源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炎帝、黄帝、蚩尤是彝族的祖先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彝族以母族昆夷而祖古东夷族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彝族氏族、部落与黄帝、东夷族系的关联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节 彝族与黄帝族系和古东夷族系的后裔昆夷在文化上有诸多共通性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章 彝族文明时代的起源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彝籍对蒙昧、野蛮、文明时代的传述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彝族文明时代起源的地域和生产力条件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彝族文化时代诞生的标志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章 武洛撮(疑即蚕丛)时代大分支中的武僰系彝族先民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武僰系部落群与僰、濮人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武僰系部落群与夜郎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武僰系部落群与“武米制”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章 笃慕(疑即杜宇)和他建立的奴隶制蜀国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疑“笃慕”即“杜宇”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笃慕(疑即杜宇)的族属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杜字的失国和笃慕迁居云南洛尼山及其活动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册

第七章 “彝族六祖“各支系向西南各地的迁徙和发展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武、乍二支系的迁徒和发展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武支系的迁徒和发展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乍支系的迁徒和发展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糯、恒二支系向滇、黔、川的迁徒和发展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糯、恒二支系的世系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糯支系的迁徒和发展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恒支系的迁徒和发展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糯、恒两支系在凉山的迁徒和发展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布、默二支系向滇、黔的迁徒和发展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布支系的迁徒和发展。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默支系的迁徒和发展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八章 “神守——鬼主”制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丰富的彝文、汉文历史文献及云、贵、川等地的实地调查资料,深入探讨了我国古老民族——彝族的历史、社会制度、天文历法、宗教习俗等。在彝族的族源、族称、民族始祖、社会结构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书是研究彝族历史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并将促进彝族史研究的深入与展开。o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