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仙女文化——彝族银饰制作文化
对银饰的喜爱来自于我的妈妈,妈妈很喜欢银饰特别是少数民族那种花样繁多,制作精美的银饰,受妈妈的影响,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彝族的美丽的银饰,那银白色的光泽在我看来是那么美,而凉山州的布拖县彝族享有“银饰之乡”的美称,彝族制作银饰不但造型美观、花样繁多,而且是家家都能打造的。彝族的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是彝族文化中最美的文化...
分类: 科学 点击: 日期: 2018-07-12 23:44:02
浅谈彝族传统色彩观
彝族传统的色彩观应更为全面的理解为“五色观”,青(绿)、红、白、黑、黄五色从古至今在彝族人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黑色并不能代表彝族的全部,红、黑、黄被认为彝族的三原色也并不全面。...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18-07-06 10:50:08
浅谈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内涵
彝族火把节影响广泛,历久不衰,家喻户晓。它具有彝族火崇拜的文化意蕴;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18-07-03 12:44:26
彝族纪录片《彝彩》新闻发布会在西昌举行
2018年6月23日晚19点,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阿羊地影视工作室在西昌市醉太平酒店二楼会议室召开纪录片《彝彩》发布与鉴赏会,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远高、联合国妇女儿童会主席伍呷博士、彝族青年导演罗依体、各界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影视爱好者参会。发布会由侯远高主持。...
分类: 影视要览 点击: 日期: 2018-06-26 14:29:26
彝族神圣的宗教仪式——大理后山彝族腊罗伯“接密枯”调查
“密枯”是大理彝族腊罗伯的祖先,汉译“土主”,尊称为“土主公”,“密枯”在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说“密枯”生得非常丑陋,五短三粗,大鼻子,大耳垂,大脚丫、满脸麻子,皮肤粗黑,所以十分怕见外族人,经常躲在森林的大树上。在接“密枯”的过程中,只能说真正的彝语。他也是语言、歌调的祖先,相当懂得腊罗伯的调子。每当腊...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18-06-22 13:52:52
罗婺凤氏土官世系录
近年来,罗婺凤氏历史引起了本土文化人士的热衷和关注,一些彝学专家、本土文化人士致力于罗婺文化的研究,陆续出版了一些专辑和刊载文章,掀起了罗婺文化热。许多相关罗婺凤氏史料陆续见于民族文化书刊、读物,但由于史料缺失或记载不详的缘故,系统记述历代罗婺凤氏土官的资料并不多见,虽然很多资料里也涉及凤氏土官的相关记载,但比较宽...
分类: 历史 点击: 日期: 2018-06-19 13:20:57
彝族根雕艺人张玉友:倾其所有振兴乡村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必然包括乡村文化的振兴。六枝特区关寨镇过瓦村的彝族民间根雕艺人张玉友,不仅将自己酿酒、养猪赚的钱用来筹办火把节、祭山节,还动员妻子儿女及寨邻积极投身于彝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使当地彝族文化与民间根艺得到有机结合并逐步实现振兴。...
分类: 文化传承人 点击: 日期: 2018-06-19 11:17:40
禄劝彝族罗婺神鼓赴昆演出受好评
2018年昆明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非遗进校园成果展演于2018年6月9日在官渡古镇举行,来自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晋宁县、呈贡县、嵩明县、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的七个学校的代表队参加了这次展演。
...
分类: 要闻 点击: 日期: 2018-06-13 08:20:32
弥勒彝族《阿细跳月》 伴奏乐器传承的思考
弥勒彝族阿细人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其历史悠久,习俗风格独特。阿细人的民间舞蹈《阿细跳月》的伴奏乐器无论是三弦、三胡、竹笛、月琴(四弦)、唢呐等都有她别具一格的艺术性和技艺技巧性。阿细民间舞蹈《阿细跳月》于2008年6月已被国务院公布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有着独特艺术魅力的艺术作品,在国家级非物质文...
分类: 传承 点击: 日期: 2018-06-07 21:37:36
中间人——东莞彝族工头及其社会功能
20世纪90年代晚期以来,大量彝族口逐步迁至东莞打工,在他们中形成了一些工头。这些工头作为“中间人”实现与当地非彝族群体互通与共处,并以此间接性融合的方式在当地扎根下来。工头在此间形成一定体系,发挥着劳务中介、族群文化交流媒介和劳务纠纷代言人三种具体的功能。工头作为“中间人”的功能是多元群体在移民社会重组过程中...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18-06-06 07:40:26
“干部就是要为老百姓干事”——记峨山县彝族基层干部、富良棚村
王建平同志是峨山县富良棚乡富良棚村街子组人,于1999年当选为街子组组长,因为工作成绩突出,2004年当选为富良棚村委会主任,2007年当选为富良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至今,在村干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9年,其间,多次当选为县党代表和县人大代表,多次被聘县人民法院陪审员……...
分类: 纪事 点击: 日期: 2018-06-06 06:47:26
无量山彝族的哑神舞之起源
地处无量山主脉的南涧县公郎镇新合村委会盖瓦洒自然村,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这里跳着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舞蹈,当地叫“哑神舞”,也叫“跳哑巴神”、“哑巴会”,这一天就叫“哑巴节”。无量山“哑神舞”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舞蹈,从原始的服饰打扮和独特的舞步可看出,“哑神舞”古老的、原始的、民族的文化艺术,是经过漫长时间传承下来的一种...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18-06-01 13:29:12
川大研支团开展雏鹰计划推动彝族学生教育扶贫
2018年5月18日至20日,四川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开展“雏鹰计划”,组织凉山州甘洛县10名彝族中学生赴四川大学参加2018年凤凰展翅文化艺术节活动,并参观四川省科技馆、成都市博物馆、天府广场和四川大学各校区,在参观学习中增长见识,树立理想。...
分类: 教育 点击: 日期: 2018-05-24 23:44:16
领悟母语之美 传唱群山之韵——彝族母语原创诗歌征文大赛面向全
为书写时代精神,展示文化自信,激扬起当代彝族儿女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凉山广播电视台彝语中心、东莞市莞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联袂推出“莞昌人力资源服务”杯彝族母语现代诗歌征文大赛,现面向社会征集,具体要求如下...
分类: 动态 点击: 日期: 2018-05-23 13:58:16
“文化”场域的博弈与“遗产”价值的重构 基于彝族禳灾记忆遗产
彝族禳灾仪式及节日是特定人群在特定生存环境中的生活经验与集体记忆,是适应其生产生活的有效地方性知识,是彝族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表达。但在当下社会场域中,不同主体从自身所属利益共同体出发,赋予其形态各异的价值取向。在此过程中,禳灾记忆主体的传统地位被改变,原有“价值”在新的评判标准下被重新评价和书写。因此,本文将...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18-05-23 07:13:33
彝寨纺麻:保山市甘沟村的彝族古法纺麻织布技艺
离保山市隆阳区杨柳乡政府驻地不远的甘沟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彝族村寨。村里的彝族不论男女老少,几乎都穿粗布马褂,这是一种用水麻桑或龙舌兰制作的上衣,并配有装砍刀、带冷饭的粗布挎包。...
分类: 纪录 点击: 日期: 2018-05-16 11:08:19
述说漾濞彝族(拉罗巴)牛歌(阿拉哈木)历史演变
牛歌是牛耕文化中开出的一朵鲜艳的花朵,可惜生在深山之中,鲜为人知。随着弹石路、柏油路向深山不断延伸,拖拉机、旋耕机的不断改进和推广使用,牛耕逐渐被机耕代替,牛歌逐渐被马达声代替。...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18-05-11 08:03:08
保山文化档案:保山彝族的“打跩”
居住在怒山的崇山峻岭中的保山彝族兄弟勤劳质朴,能歌善舞。逢年过节、喜庆之时,都喜欢“打跩”。过去称之为“打老凡”,男女老少都来跳,大家都来欢乐的意思。...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18-05-08 08:40:28
保山市彝族村落传统体育开展现状研究
保山市彝族村落众多,分布于各区县,彝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深受彝族人民喜爱,它与劳动生产、宗教、祭祀和民族传统节日紧密结合,不仅有着高超的技巧性、技术性、对抗性,而且有益身心健康,是彝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 节庆 点击: 日期: 2018-05-07 20:36:35
泸西彝族的祖灵崇拜
在泸西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白彝族先民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积淀,创造了渗透着佛傩文化内涵的祖灵崇拜这一民俗祭祀仪式。这种祭祀仪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白彝族先祖艰苦创业、拓展生存空间的历史记忆,是白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理念的回放,是白彝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定期演练,也是对白彝族子弟进行本民族迁徙史、生产发展史的生动“...
分类: 信仰 点击: 日期: 2018-05-04 19:33:12
金平彝族阿鲁人的"姑娘节"
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属牛日,是彝族支系阿鲁人的传统节日“阿卑节”。“阿卑”为彝语,系“姑娘”之意,“阿卑节”即“姑娘节”。...
分类: 节庆 点击: 日期: 2018-05-04 18:43:44
石屏县桃源村原汁原味的彝族三道红乡村婚礼
彝族三道红和尼苏人的服饰差别很大但婚俗很相似,“恋爱自由,婚姻包办”,婚后“三年不归家”是这里彝族婚俗最显著的特点。...
分类: 礼仪 点击: 日期: 2018-05-04 18:19:37
石屏彝族民歌:花腰情歌《马樱花》
《彝乡的歌》经过一年多的策划,拍摄制作,取景于境内,原生态唱法,配与现代化音乐伴奏,画面突出四季风光,融民风,民俗,民居,风情歌舞为一体,以MV的形式再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追。《彝乡的歌》犹如哀牢山上的清泉,滋润甘甜、沁人心扉、千里彝乡、天籁之音、余音缭绕、让人动情、让人难忘、无限遐想......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18-05-04 16:25:04
【视频】如天籁般的欢快之音:彝族花腰快调
《花腰快调》是选自2006年11月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厅、红河州联合出品的大型民族原生态音乐集《云岭天籁》,这部被誉为《云南映象》姊妹篇的原生态音乐集的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受到中央领导、全国文艺界的高度好评。...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18-05-03 19:58:14
彝族“打歌”的传说
彝族“打歌”是一朵盛开在彝乡的瑰丽奇葩,在浩繁的民间艺术广阔天地里,以它特有的色彩和浓郁的芳香装点着居住在这块红土地上彝族人民生活,它象征着彝族人民的兴盛,寄托着彝族人民的精神,是彝族人民历史文化产物的结晶,是蕴藏在民间的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分类: 传说 点击: 日期: 2018-05-02 09:22:41
清代彩漆鹰爪酒杯
位于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其漆器的使用非常普及,且一般分为食具、酒器、兵器、马具和宗教用具五大类。尤其是以酒杯和酒壶为主的酒器,更是以经久耐用的特性、别具一格的特色,一直持续使用到今天。由于彝族人民有饮酒的习俗,故酒器是彝族漆器用具中最为精致的用品。不仅种类繁多、制作考究、用法别致,而且造...
分类: 工美 点击: 日期: 2018-05-02 08:57:25
民族地区社区治理中的权力内卷化——以云南一个彝族社区为例
社区治理的格局主要是通过权力网络来实现,权力主要包括社区权力和国家权力,这两种权力在民族地区的社区治理中都出现了权力的内卷化。社区权力由于社区权威的失效、传统权力载体的瓦解、社会资本的弱化和社区精英弃社区化,导致社区权力出现了内卷化。国家权力则是由于受到社区的抵制、政策的吸引力下降、基层政府社区治理能力不...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18-04-28 10:04:01
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凉山彝族农民的贫穷——对凉山州苦荞产业发展的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减贫的重要手段。许多学者关注了农民在产业流通领域受到的利益压榨,提出农户“纵向”合作的需要。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苦荞产业发展为例,由生产与流通面向切入,讨论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论文以民族志的形式呈现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实践、当地的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分析苦荞产业...
分类: 发展 点击: 日期: 2018-04-28 09:45:53
彝族传统制度文化及其影响研究
彝族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极具民族特色和内容丰富的制度文化,对彝族民族发展、彝族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治理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彝族政治与经济制度文化维护了彝族地区的稳定发展,促进了彝族地区生产生活方式与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经济观念的解放以及与其他民族交流;彝族家支制度文化是彝族地区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强...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18-04-27 11:10:07
试论小凉山彝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彝族历史悠久,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彝族音乐文化与彝族社会活动联系紧密,曾一度担当了彝族社会的教育、宗教、娱乐、交际等多重社会功能。但是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活状态的改变等,彝族音乐呈现衰败和失传的现象。如何利用现状,保护和传承彝族音乐文化,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18-04-25 08:55:27
比较视野中的彝族民间文学
本文以彝族民间文学中的四大史诗和四大叙事、抒情诗为例,从文学比较的视野,深入分析了彝族民间文学主要贯穿的两大社会主题:一是以史诗《梅葛》为代表的自然斗争的主题;二是以叙事、抒情长诗《阿诗玛》为代表的社会斗争的主题,阐明了彝族民间文学是直接扎根于劳动人民生活土壤中的文学,它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合了彝族人民的艺术才能...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18-04-22 16:38:30
彝族民间歌谣中的民俗文化探析
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坐落着一个地处大凉山的美丽小县城,这就是本文中所讲到的美姑县,美姑县人口主要是彝族居民,在这里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从古至今,诞生了许多民间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正是对彝族民俗文化的真实反映,那么在本文中主要针对美姑县彝族人民在婚嫁、丧葬、祭祀等活动中使用的民间歌谣进行分析,探究美姑县民间...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18-04-22 13:17:37
彝族古代诗论中的诗学功能
彝族诗学理论植根于彝族文化生态,是毕摩基于自身、摩师和广大民众诗歌创作实践进行的艺术总结。彝族诗学功能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彝族诗歌乃至彝族文学的生成与繁盛;彝族诗学厚重的学理意蕴与独特的风格,既彰显了彝族诗学别具特色的表达方式,也丰富了华夏诗学的多元内涵,诠释了彝族诗学功能理论的普遍意义与价值。...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18-04-22 11:56:56
彝族土司庄园中的虎文化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自称“诺苏”“纳苏”“罗罗”“罗武”“撒尼”“阿西”等。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区。居住在贵州境内的彝族村民,绝大部分集中在黔西北乌蒙山区。彝族民众长期处于土司统治下。大小土司都建有规模不等的庄园。迄今还留下许多土司庄园或遗址。诸如七星关区的大屯土司庄园、安山...
分类: 游记 点击: 日期: 2018-04-22 11:52:23
彝族苏尼的萨满特征及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苏尼是四川凉山彝族社会类似于萨满的仪式专家,从萨满教视角研究包含彝族苏尼在内的中国南方民族萨满宗教民俗正在成为学术界思考的新取向。苏尼在产生方式、宗教体验、与神沟通方式及宇宙观与神灵体系方面展现出萨满特征。苏尼萨满特征的个案探究,为从中国南方民族萨满教视角与国际萨满学理论对话、构思完整的中国萨满学研究...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18-04-22 11: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