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彝诗馆(诗歌) > 诗歌作品集萃

昔日见义勇为传美名 今朝为民修路办实事

作者:​李绍德 发布时间:2022-08-1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初秋时节,武定县插甸镇安德坝子满目葱绿,稻香袭人,在双龙村通往田间的沟渠上,奇迹般的出现一条水泥预制块铺成的田间路,走在这条路上村民无不伸出大拇指夸赞组织修路的楚雄州“见义勇为”、“楚雄好人”获得者——毛家文。
4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4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毛家文,是插甸镇客运站交通管理员,太平洋保险业务员,多年来他全力维护交通安全,奋不顾身救人,疫情防控期间捐方便面、矿泉水等,获得了楚雄州“见义勇为”、“楚雄好人”荣誉称号。4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4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去进入田间劳作,只能在仅有20公分宽的这条三面光沟帮上行走,背谷子、背粪手脚并用,微耕机请人抬进田,村民多次提出来要修这条路,村干部也几次商量,但苦于没有资金购买材料而望沟兴叹!今年毛家文多方争取153块预制块,钢筋、钢模等,群众投工投劳,终于将这120余米断头路修通。”双龙村村民小组长毛红伟激动地说。4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4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了解:双龙村有115户,432人,设一个党支部,有11名党员,过去这里是有名的“老大难”村,乡村干部都不愿来这里开会,占道经营、占路、占沟,公益事业建设难而远近闻名。近年来,新的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组长上任后、注重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群众的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加上本村“见义勇为”、“楚雄好人”毛家文模范事迹的感召下,干部群众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前不久听说毛家文要组织村民铺筑全村多年想做而做不了的这一田间路时,全村人群齐振奋,踊跃参加,驾驶员,董学平、熊在荣、毛自有、毛自亮出动自己的车拉预制块分文不取,村民熊沣投入运输车辆、大吊车,把一块块重达200公斤的预制块吊上车、下车,在村民的一在劝说下才勉强收下600元油费。在毛家文的号召下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投入100余工,硬是把一块块水泥预制块用人工抬去安装起来,如今看上去,这条长120多米,宽1.5米,投资3.5万元的田间路像绿色栅道,既解决了本村人田间运输的困难,还方便了邻村群众田间机耕、运输,受到200多亩田主的欢迎,还引来不少人休闲观赏。4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4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