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坪彝族文化园获“贵州省第七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月11日,贵州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消息,根据《贵州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评选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组织申报、行业初审、专家评审等程序,拟命名第七批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家,六盘水希慕遮彝族文化开发有限公司(海坪彝族文化园)位列其中。
海坪彝族文化园包括火把广场、彝族历史文化博物馆(九重宫)、太阳历广场、希慕遮广场、支格阿鲁广场等。
火把广场
火把广场占地两万四千平方米,包括篝火广场、观礼台、祭火台等。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全国近50万彝族同胞汇聚于此,举办彝族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
海坪火把节
彝族人民敬重“火驱除病害、盼五谷丰登、保生灵平安”,每年火把节他们都要在祭火台举行神密而庄重的取火祭火仪式。关于火把节有一个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撼地拔山的力量。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农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象征着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代表着彝族人民对待宾朋火一样的热情。
九重宫彝族历史文化博物馆
彝族历史文化博物馆是按照古代彝族君王宫殿建造而成,又名“九重宫殿”。它是以一条中轴线为对称线,房屋重叠,上下屋相连的一种庭院建筑群。外观气势恢宏、富丽堂皇。
九重宫殿外墙雕刻着一本彝族先民留下的珍贵的彝文典籍——《宇宙人文论》。全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宇宙的起源、人和万物的产生、日月的运行、历法的推算等等。
博物馆分为历史文化、生产生活、政治军事、文化传承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三层。历史文化馆主要从硝灰洞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开始,以断代史的方式讲述了彝族历史文化;生产生活馆主要讲述了彝族的酒文化、饮食文化、农业文化以及婚假等礼俗;军事馆以骂慕战鄂莫为开端,介绍了对彝族历史和中华民族历史作出突出贡献的彝族军事人物;文化传承馆主要讲述布摩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彝族医药的传承情况,列举了历代文化传承人的功勋。
太阳历广场
彝族太阳历起源于公元前8000余年。它不按月亮盈亏为周期,而是以地球绕太阳为周期。彝族十月太阳历,平均每年为365.2422天,每年十个月,每月36天,剩余的5天是过年日,但每隔三年,第四年的“过年日”是6天。十月太阳历以太阳运动规律定冬夏,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定寒暑。
太阳历雕塑广场是根据彝族十月太阳历而建的一个小型的祭坛,广场占地30平方米,基座直径5米。有十根雕塑神柱,分别是天神柱、火神柱、葫芦神柱、竹神柱、太阳神柱、虎神柱、龙神柱、鹰神柱、羊神柱。十月图腾柱是按照彝族古老的枝柱杆观测太阳运动以确定季节为原理,由天文学家参与测定设计的,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观测效果非常精确。早晨,太阳照在竹神柱上,柱影投在祖先神柱上是“夏至”;太阳照在太阳神柱,柱影投在祖先神柱上是“春分”、“秋分”;太阳照在虎神柱上,柱影投在祖先神柱上表示“冬至”。
太阳历一年各月的日数整齐易记,季节准确,其科学性优于现行公历,太阳历能与南美的玛雅历相媲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希幕遮广场
彝族始祖希慕遮,源自中华民族共祖伏羲氏。汉书记载为“孟哲毛牦缴外入邛之卤”,希慕遮从甘肃天水翻过秦岭来到成都。他是尼能时代(夏朝)的第一位彝族君长。根据天文历法天、地、人的理念,主政中创建了“君、臣、师”三为一体的政权组织架构,完善了彝族文字和运用十月太阳历,订立了宗法制度和祭祀礼仪。
希慕遮尼能时代的族称叫“尼苏”,青人之意。青为天元素,有青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的天地形成理念。有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知天知地必知人。“尼苏”有天人合一之意,汉书以音借字写为“夷”。彝族远古时有艾、哺、且、舍、鲁、朵、哼、哈八个部族。以艾哺为主的农耕部族,尚白,父亲崇拜,龙图腾;以鲁朵为主的游牧部族,尚黑,母亲崇拜,虎图腾;彝族的龙虎图腾体现了“四个崇拜”;一是以龙为天,虎为地的天地崇拜;二是以龙为阳,虎为阴的阴阳崇拜;三是以龙为白,虎为黑的黑白崇拜;四是以龙为父,虎为母的父母崇拜或叫祖宗崇拜。
希慕遮时代的祭祠文化丰富多彩。(一)祭拜天地,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消灾免难,四季平安。(二)祭拜祖宗,以护佑子孙兴旺发达,福、禄、寿、喜,清洁平安,丰衣足食,逢凶化吉。(三)歌舞文化,设歌场请“五帝君”。歌场一开人流如潮,内容丰富,列队轮翻竞技表演,评优秀歌舞和剧目,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四)节日文化,彝族有十月太阳历,夏至阳极转阴是火把节;冬至阴极转阳是彝族年。这两个节日是彝族两个最隆重的节日。过节时祭祀文化、歌舞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体育文化都竟相展演。
希慕遮部落族群壮大后,在他的主持下,彝族历史上进行了第一次“五色”分支。这次分支源于十月太阳历的“天五行”,即“青、红、白、黑、黄”,彝语即“尼、能、实勺、米、靡”,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五个方位和区域,分支去五方开疆拓土。其走向是:红色在成都,青色在宜宾,黄色在昆明,白色在苍山洱海,邛海是黑色。这五个区域壮大后就产生了“五帝君”;青部落自称“尼苏”,他称青彝;红帝君部落自称“能苏”,他称红彝;黄帝君部落自称“舍苏”,他称黄彝;白帝君部落自称“吐苏”,他称白彝;黑帝君部落自称“诺苏”,他称黑彝。尼能时代是希慕遮时代为90代。这个时代五色、五方、五帝君彝书称为“五米”时代。彝族的族称历史上有多种称呼,解放后毛主席赐称为“彝”。
每年火把节、彝族年,全国彝族同胞都会到希慕遮广场进行朝拜,所以这里也是全国彝人的朝拜圣地。
支格阿鲁广场
支格阿鲁是彝族第二次大分支时期,“举偶”时代阿武僰的第五代孙,春秋时期“僰部”濮国人氏。他受“策耿祖”即(玉皇)的派遣,下界除暴安良。他一人三个称位(彝人、僰人、濮人),一人三职(君主、臣相、布摩)。驾白龙马率众仙到人间,第一个任务是划定疆域;第二个任务是设定行政区域;第三个任务是除掉危害百姓的邪恶势力。那些躲在阴暗角落的妖魔鬼怪,那些在明处的小月亮、小太阳等。他不怕艰险,不怕吃苦与邪恶势力展开惊天动地的斗争。经过反复的较量终于扫平了邪恶势力。
平定邪恶势力,人民安居乐业以后,第一,在设定行政区域的基础上,确定行政长官,制定法律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第二,规范文字,出现举舍哲、阿美尼等大文豪、大布摩,设歌场,歌场一开人潮涌动,列队轮翻展演歌舞。第三,抓医药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活跃人们的文化生活。第四,组织正规的祭祀活动。祭天、祭地、祭山、祭水。以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消灾免难,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逢年过节要祭祀祖宗,以求护佑子孙,人丁兴旺,福、禄、寿、喜,逢凶化吉。
支格阿鲁是为国为民不辞辛劳,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明君。是不畏千难万险,扫除邪恶势力,除暴安良的英雄,他永远活在彝族人民的心中。
(图片提供/姚咏 作者:编辑:夏俊杰)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