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县2017年彝族弦子舞大赛即将开始
关于举行砚山县2017年彝族弦子舞大赛的通知
全县各乡(镇)、管理区,县机关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文艺爱好者:
为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舞出活力、舞出健康,展示民族风采!共筑和谐社会!砚山县彝学会和砚山县民族文化群众艺术馆联合举办彝族弦子舞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砚山县彝学会
承办:砚山县民族文化群众艺术馆
二、报名事项:
1.报名时间:7月11日—7月14日中午12:00前
2.报名地点:砚山县民族文化群众艺术馆 联系电话:13887682489 范老师
3.报名要求:参赛选手以团队形式报名,每队人数5—20人,性别不限、身体健康。各企、事业单位、农场、街道、社区、小区、乡镇、社会团体等均可组队报名。各参赛组须对参赛选手的健康状况进行审核,身体强健者方可参加,如在比赛期间出现任何意外,活动组委会概不负责。比赛活动期间,各队自行负责乘车安全。
三、比赛规则:
(1)参赛必须参赛队自弹弦子,可单人弹弦或多人弹弦;
(2)比赛时间不超5分钟;
(3)着装统一规范,仪容仪表大方;
(4)舞蹈姿态积极健康,富有艺术性。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
时间:7月15日 地点:维摩彝族乡黑鱼洞村文化广场
五、奖项设置
本次弦子舞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奖状、奖金由组委会提供。
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属组委会。
砚山县彝族弦子舞大赛组委会
2017年7月10日
(中国音乐学院专家领导体验砚山彝族弦子舞)
★ 砚山弦子舞 ★
砚山彝族人口近十万,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是族内分支最多的民族。
据《砚山县志》《砚山彝族志》等书籍记载,弦子舞流传于清代,相传若干年以前,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彝族人民被称为“倮倮”,视为洪水猛兽,见而戳之,致使广大彝族人民不能在平原、坝区生活,只好逃居深山,以食野兽树皮为生,白天不敢行动,躲在岩洞里栖息,晚上才出来猎取食物,遇到刮风下雨, 衣不遮体的彝族男女老少,只好手持木棒,边舞边跳,抵御风寒。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养成了跳舞习惯,后来发明了弦子,便以弦子伴之而舞,直到今天。
(寨头寨尾彝家弦舞到处可见)
砚山彝人跳弦自古有之,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成为当地彝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之一。其舞蹈以弦子(月琴)伴奏而得名,弹弦者边弹边领舞,以男女挽臂或叉腰、叉手齐舞,动作大方,节奏鲜明,全身上下随着弦子节奏而不同幅度的摆动和跳动。
彝人常说“是人不跳弦,白活几十年。”“阿哥的弦子响,阿妹的脚板痒。”的顺口溜。每当夜幕降临,男女青年便在草坪或树荫下燃起篝火,各寻舞伴,和着铮铮琴声,一边跳着弦步,一边窃窃私语,交流感情。
(外宾与彝族同胞共跳弦子舞)
平日里,城乡群众以麦地、晒场或休闲广场为舞台,熊熊篝火燃起来,铮铮弦子弹起来,男女老少跳起来。除下雨下雪和农忙之外,几乎每夜都跳,逢年过节更是纵情欢歌。如今无论是在彝家山寨,壮乡苗岭,还是在县城公园,到处都可听得到弦子的响声和弦子舞的脚步声。
弦子舞的表演形式,弦子舞是伴着弦子的声音跳舞,是一种群众自娱自乐性舞蹈以男女挽臂或叉腰、叉手齐舞,可以二人跳、三人跳、四人跳、 集体跳,在不同的场合跳。舞蹈时不受时间限制,可长可短尽兴而归,音乐和动作都可以自由反复,队形变化多样,多为排、 圈、三角、十字等队形。
(弦子舞展示《百人弦子舞》)
弦子舞音乐主要以do、re、mi、sol、la五声调式,动作要素主要以下肢动作为主,彝族弦子舞的表演内容和套路,自由弦、两步弦、三步弦、四步弦、抖抖弦、跑步弦6种舞蹈动作。
弦子舞的动作要素主要以下肢动作为主形成了提跳弦、滚铺弦、蹉步弦、抖抖弦、两步弦、三步弦、四步弦、跑步弦,鸭子摆尾、小鸡掏食、 老鹰展翅、蚂螂点水、苍蝇蹉脚、猴子掰包谷、老牛擦痒、老龙 摆尾、喜鹊走路、田鸡跳水,以及栽种、勾脚等几十种舞蹈动作。
弦子舞是砚山县彝族人民生活和爱情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当地彝族爱情习俗和传统舞蹈形式,它是当地彝族人民劳动与生活的缩影和文化积淀。
(万人弦子舞篝火联欢)
砚山彝族弦子舞作为省级“非遗”负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弘扬,维系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延续民族传统精神的重要支柱。有人称之为“千年跳一舞,一舞跳千年”,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表明了文山砚山彝族弦子舞意义和生命力所在。“千年一舞”的单纯形式让当地彝族村民“一舞千年”其原因并不在于舞蹈本身的动作美感,而是舞蹈语言的 仪式性功能和情感依托。
“顶灯跳弦”作为彝族弦子舞精品力作,是砚山彝族的一种传统祭祀舞蹈,主要流传于维摩乡的幕菲勒、黑鱼洞村,彝族人弹响弦子(月琴),头顶一盏灯,跳起灯弦舞(即顶灯跳弦)。意为死者送行,照亮通往阴间的路,愿死者在阴间生活美满、光明,琴声寄托家人对死者的无限思念。
(弦子舞顶灯跳弦)
砚山县弦子舞多次参加各种文艺比赛都屡屡获奖:
1983年黑鱼洞弦子舞创编成《草马节》参加云南省首届农民文艺调演,荣获一等奖。
2003年至今,砚山弦子舞被砚山文艺工作者创作编辑成一、二、三、四套广场舞,为城区群众提供有力保障。
2006年,砚山县被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命名为“彝族弦子舞“之乡。
2009年,砚山县弦子舞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2012年砚山彝族《弦子舞》在第3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展演中获得银奖。
2013年2月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导演组深入砚山县维摩乡黑鱼洞村进行采风。
2015年2月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等领导实地观摩彝族弦子舞发展现状后认为,“彝族弦子舞作为民族民间特色的舞蹈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2015年4月,著名音乐人、云南省土风计划发起人陈哲等一行到砚山调研土风计划项目实施情况,砚山彝族弦子舞类祭祀舞蹈“顶灯跳弦”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价值,可以向高一级的非遗项目申报,逐步推向世界。
2016年,砚山县民族文化群众艺术馆实施“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彝族弦子舞广播体操在全县7万余中小学广泛推广。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