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医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彝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灿若星河,彝学研究涉及其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而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公认。但相当长时期以来,彝医药研究受古籍流散民间、重要医家学术思想整理重视不足等制约,在历史定位、学术特色、发展源流、理论体系构建等问题上研究不深入、不系统,甚至出现用中医“元气学说(即元气一元论)”套解彝医理论现象而受到业内专家学者与主管部门的质疑,严重制约与误导彝医药在相关领域的传承与发展。为传承、创新与发展彝医药,彝医传人徐士奎与罗艳秋两位学者带领团队长期深入彝区,克服重重困难,通过拜彝医、访毕摩、寻古籍的方式,足迹踏遍彝区三大山系,运用“古籍与医家学术思想互参式整理-提炼原创思维,明确核心概念,构建知识体系-临床验证,在实践中总结新理论”研究方法并结合前期所发掘200余种彝医药古籍文献,旨在通过典籍考据、田野调查与临床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逆向追溯与探明彝医理论的“源头活水”,从“基于原创性思维模式”的视域首次阐明彝医理论为生命时空理论并著写专著《彝医理论溯源》。
作者通过对医经与医理类彝文医药典籍系统研究和解读,明确汉医药以“元气一元论”为认识起点,强调元气“一分为二”与“元气分清浊”,而彝医药以“气浊二元论”为认识起点,强调“合二为一”,这是彝汉两个医种最大的差别;通过对彝族传统医学科学定位,不仅阐明彝医药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地位及贡献,亦明确彝医理论源于伏羲先天易学,秉承中华上古医药理论,与汉医药属同源异流关系,对解答中华传统医药源头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科学意义。
该书回答了以下问题:
●彝医理论的产生年代早于《黄帝内经》,其理论秉承中华上古医药理论,是对春秋战国时期以前中国传统医学发展情况的有益补充;
●以太阳周天历法为代表的古天文历法为观测坐标所提炼出的五生十成、十生五成、宇宙八角等时空模型是彝医理论认知哲学层次思维赖以形成和表达的方法论基础;
●彝族先贤结合“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推算生命“首萌长遍退藏”的日节律和年节律的变化规律,体现了彝医学“以太阳论生命,以时空论疾病”的思维特点;
●彝医原创思维模式“气浊二元论”是阐释生命-时空关系的钥匙;
●彝医生命时空理论由气浊哎哺理论、形影脏腑理论、脉度血峰理论和六色运变理论组成。
该书已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包括彝医理论学术研究的创新路径、彝医学与其他医学的关系、彝医理论学术体系研究、彝医理论的传承方式、彝医生命时空理论的基本概念、形影脏腑理论、脉度血峰理论、病根病症学说、风邪染疾理论、彝医辨病体系、药物择配等11个章节。目前团队以彝医生命时空理论为核心的相关研究成果已通过成果评价,与会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在彝医药研究领域有较强的创新性,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者简介:
徐士奎,男,(1980年-),现就职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全国药检系统民族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彝医药分会理事,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彝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彝医药资源开发与标准化研究、彝医药知识体系构建、彝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研究。2016年在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成立的彝医药古籍文献及名老专家学术经验整理研究工作组担任彝药与方剂整理组组长。主持或参与多项中药民族质量控制研究及国家食药总局注册司设立的《9省区民族药质量标准现状调研与分析》项目,深感医药结合的重要性。医理为用药之纲纪,质控为医学走向世界的标尺,塑造体现自身规律的“尺子”并推向世界是中国各民族传统医学发展之关键,遂结合自己专业及家学渊源展开探索之路。出身医学世家,自幼在祖父指导下学习《素问》《灵枢》《医学札记》等医学典籍,后师从王正坤、方文才、张之道等彝医学习彝医理论与临床。深入云贵川遍访彝学界前辈、彝医、毕摩,将家学、师传与田野访谈资料结合,首次提出彝医以“气浊二元论”立论的学术观点,提出以“观天识人-气浊二元-以数运象-以理论命-形影一体”为核心的彝医原创性思维模式,受到业界充分肯定。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彝族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司专项《民族药质量标准情况调研与分析-彝药子课题》、云南省卫生计生委项目《彝医名老专家张之道学术思想的抢救性整理研究》、《基于彝医药古籍挖掘与名老专家学术传承的习用药材与方剂整理研究》、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青年发展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微性状-DNA条形码-有效成分群”模式的紫丹参类彝药品种整理与质量评价研究》 等项目相关研究工作。此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2项国家社科基金及《中华医藏》彝医类子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获省部级奖项2项,地厅级1项,研究成果《彝族传统医药知识体系的挖掘整理与传承研究》获得首届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民族医药传承贡献一等奖。
罗艳秋,女,(1982年-),就职于云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学专业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万人计划”文化名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彝医药分会理事,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彝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6年在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成立的彝医药古籍文献及名老专家学术经验整理研究工作组担任彝医理论与诊疗方法整理组组长。采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开展“少数民族医药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地位及其贡献”的相关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彝族医药史研究》《云南傣族、彝族医药古籍文献总目提要编纂及其价值研究》,主持《中华医藏》彝医类子项目及《基于彝文典籍及田野调查的彝族传统医药原创思维模式研究》《彝医名老专家王正坤学术思想的抢救性整理研究》《彝医基础理论研究》等8项省部级及地厅级项目。获省部级奖项及称号4项,地厅级1项,校级奖教金3项。《民族医药古籍文献分类体系构建研究》获云南省第二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彝族传统医药知识体系的挖掘整理与传承研究》获首届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民族医药传承贡献一等奖,《多元医学概念的提出与民族医药的关系》获第四届云南高校青年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民族医学文献学研究》获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三等奖,获得第三届云南高校青年学术科技活动标兵称号。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