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省区民委古籍办系统散存民族古籍集中保护研究
在调查西部省区民委古籍办民族古籍散存的基础上,揭示西部省区民委古籍办民族古籍散存状况带来的现实问题,分析阻碍其集中保护的深层因素,进而探讨西部民委古籍办散存民族古籍集中保护的法规依据与对策措施。...
分类: 论文 点击: 85 日期: 2025-02-04 03:30:13
保护民族古籍,守望民族文化——贵州省民族古籍的困境及对策
20世纪50年代以来,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面临困境主要是民族古籍资源流失严重、不能集中保存、保护制度缺失、经费不足和人才严重缺乏等。贵州省今后应该从加强民族古籍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法制、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更新保护技术等方面入手来加强民族古籍的保...
分类: 论文 点击: 423 日期: 2024-05-30 05:15:36
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种类知多少
贵州省世居着17个少数民族,是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水族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贵州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累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古籍文化,文献载体形式多样。...
分类: 文献 点击: 607 日期: 2024-04-14 05:33:4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做好云南民族古籍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
从云南民族古籍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各民族群众之间友好往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和睦共处。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存共荣。在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将在民族关系中进一步得以继承和发扬。...
分类: 焦点 点击: 283 日期: 2024-04-02 05:38:17
大数据背景下民族古籍出版创新
民族古籍出版既能保护民族文化,又能传播、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在传统出版业市场日渐萎缩的今天,贵州省要转变民族古籍的出版思路,第一,探索民族古籍编辑出版人才新的培养模式;第二,整合资源,建立民族文字古籍出版基地;第三,改变过去民族古籍出版物单一化的格局,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第四,利用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契机,实现民族古籍的...
分类: 论文 点击: 283 日期: 2024-03-26 05:31:57
浅议民族古籍保护措施
民族古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呈现形式之一,是了解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文章以贵州民族文化宫2007年开展至今的民族古籍保护工作为例,思考在民族古籍保护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工作方法、措施,为今后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新思路。...
分类: 论文 点击: 227 日期: 2024-03-16 05:26:41
普学旺:带世界去追故事的彝家赤子
普学旺认为,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文化认同的特色产物和西南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对加强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各界精英 点击: 600 日期: 2024-03-04 05:09:49
积极促进民族古籍数字化发展
进入新时代,数字化是古籍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和普及传播的必然要求。我们对古籍数字化概念要有清晰认识。数字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既不能把数字化理解为打字录入,也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数据库。...
分类: 观点 点击: 296 日期: 2022-08-15 05:25:09
禄劝县:抢救保护民族古籍 弘扬传承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在全国全面开展以来,禄劝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整理和传承工作,在上级省市民族工作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关心帮助下,于1984年底率先在云南省成立县一级民族古籍整理研究机构,自此拉开禄劝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序幕。...
分类: 传承 点击: 1825 日期: 2021-11-13 05:10:30
《指路经》的价值和意义
整理、翻译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展示少数民族文化,是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重要途径。笔者最近读到彝汉双文的《指路经》(载宁蒗民研所创办的《彝文》(内刊)2011年第二期,译者:杨成忠),就是一篇很有研究价值的少数民族文献翻译作品。
...
分类: 语言 点击: 1728 日期: 2019-07-16 13:55:37
大方县民族古籍研究所关于民族古籍保护的调研报告
根据国家民委、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民委发【2008】33号),《毕节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古籍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民族古籍保护抢救工作的通知》(毕市文体通[2013]25号)精神,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县委统战部部长为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
分类: 田野 点击: 3700 日期: 2014-01-15 21:02:48
亲历民族古籍的流失——忆彝族毕摩施文科先生
我们在施文科装经书的篾箱里发现了五束亮晃晃的银花,问及由来,他忽然无比激动,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述了每一束银花的来历。原来,滇南元阳县一带的彝族人家办理丧葬仪式时,丧事主人家要准备一束精美的银花,待丧事活动进入尾声,主人家就要将银花置于一张桌子上,然...
分类: 文化传承人 点击: 5797 日期: 2010-12-25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