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彝诗馆(诗歌) > 诗歌作品集萃

孜孜普乌,生命尽头的天堂

作者:​阿凡 发布时间:2021-11-23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一)

蓝天清澈,白云高远。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巍乌蒙,深情回望。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指路经,送魂经。沿祖先迁徙的路,在岁月的风沙中一路逆行。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孜孜普乌,彝族先民的梦中摇篮。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孜孜普乌,彝族人民生命尽头的天堂。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

雄鹰高悬的翅膀,是旌旗前进的方向。烈日下的荒凉,凄美的星光,迁徙的部落和牛羊,越过万水千山。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苦荞花和索玛花一同在南高原绽放,月琴和口弦,快乐充满每一个火把燃烧的夜晚。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狂欢面对死亡的笑声在火塘的温暖中弥久不散。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

人的死亡,灵魂不会消亡。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它脱离躯壳而永恒存在。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火塘旁自己的哭声开始,在火堆焚烧中别人的泪水里结束。经过火的净化和洗礼,在毕摩的指引下,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回到祖原地洛尼山。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指路经在送魂指路,与祖先团聚,赓续的血脉胜利会师。灵魂在祖原地,神秘的仪式感满怀后辈的虔诚。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灵魂分为三魂,三生万物。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未知的多维时空,灵与祖先在一起。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魂驻守坟场。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命装在灵筒中,存放在祠堂或者神房,接受子孙的献礼和祭拜,保佑子孙兴旺发达。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死归祖,是彝族人民的一种永恒的独特情结。祖原地成为灵魂生活的彼岸世界。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能让今生和来世都魂牵梦萦的地方,叫孜孜普乌。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孜孜普乌,彝族人民生命尽头的天堂。Tt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阿凡,本名李培友,贵州毕节人,彝族,《神州文艺》签约诗人。诗歌散文百余篇(首)发表在《劳动时报》《湛江日报》《遵义晚报》《茂名日报》、部门文学刊物《财政文学》及《印象诗》《神州文艺》《彝族人网》《夜郎诗歌》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有作品入选出版社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