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人制造:为情而歌的音乐之旅(之五)
原 创 之 路
――别人没有走过的路风景更美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在音乐人中浮躁成为了常态。很多人在期待着凭借一个偶然的机会或者一首歌就能走红。而真正愿意沉淀下来,甘于寂寞或暂时被人遗忘作为代价,挖掘生活中的音乐元素,追求自己心中音乐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在时代的大浪淘沙中,有的人如昙花一现,红极一时却很快又销声匿迹。不管世事多变,花开几多,花落几许,彝人制造作为音乐这片麦田的守望者,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心中真正的音乐的追求,在浮躁的潮流中他们坚守着对音乐的执着。这种执着主要体现在他们对音乐的独特的理解。
坚持原创,是彝人制造多来来恪守坚持的音乐道路。原创是彝人制造能够在音乐界长期立足并能脱颖而出的法宝,这也是他们音乐实力的集中体现。坚持自己作词、作曲、演唱,这样的实力派音乐人在中国乐坛上似乎不多见,彝人制造就是这凤毛麟角。他们在坚持原创方面始终不渝,甚至有些偏执。他们认为,今天真正优秀的原创作品太少,而炒冷饭的人又太多,没有必要再去凑这个热闹。他们的原创除了坚持走属于自己的音乐道路,更多的体现在对音乐新领域的探索。比如他们把民族音乐借用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给民族音乐以新的生命力,也给流行乐坛注入了新鲜的空气。
彝人制造以深厚的彝族文化为背景,吸收了非洲音乐、拉美音乐和乡村音乐的特质,用他们独特的眼光和审美情趣,融合了民族与时尚、古典与流行,创造出了原始与前卫完美结合的“彝人制造”音乐。音乐是生活的创作,必须有感而发,必须触动人们最敏感的神经。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情感,恰如的表达,优美的旋律,这是每一首能够撼动人心的音乐所具备的材质。这也就是彝人制造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众多听众赞誉的原因所在。
回归意识始终贯穿着彝人制造的音乐创作过程。有的是有意为之,但更多的是无意的显露,甚至成为他们创作中难以割舍的情结。有时乃至于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禁锢了他们更随意的发挥,就象被线牵着的风筝,难以挣脱冲向高天。这种回归意识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深深地烙在他们的骨子里。不管是早期的作品,还是最新的创作,都充满着回归原始与质朴的情愫。《妈妈》、《爸爸》、《乞爱者》、《纯情妞牛的爱情归宿》、《彝人回家》、《老家来人》……无不是亲情、爱情、友情、乡情的回归。这种根的意识,使他们的作品多了几分深刻,几许责任,几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