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咔”声中的彝人爱情想象
摄影作者:文:加拉巫沙 (摄影:“墨水映画”) 更新时间:2018-02-2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文:加拉巫沙 摄影:“墨水映画”)墨水,臭豆腐,婚纱摄影,三者看似毫不相干,其实前两者是文艺范儿很浓的年轻人,笔名就取得这么奇怪。缘于狂热,两年前与彝族婚纱照结缘,从此人文情怀越来越浓稠,选景、拍照、修片以及跟顾客打交道成了生活的日常。
墨水和臭豆腐都是外地汉人,闲暇之时,常常阅读有关彝族传统文化和古老文明的书籍,朋友圈鲜有汉人。墨水有即兴作诗的才华,不时写首诗送给顾客,或者发在自己的微信号上;而臭豆腐半天憋不出一句华丽词语,老老实实摄影之外,把着汽车方向盘,把平安送给了大伙儿。或许,表达方面墨水总占上风,志同道合的两人搞了个“墨水映画摄影工作室”。
“走近彝人看彝人,跳出彝人看彝人”。句式繁复,但成了“墨水映画”的理念,哲学的思辨性在“走近和跳出”间如鱼得水。“走近”乃贴近彝人的真实生活,每一次“咔咔”的摄影,不可远离或违背彝人的文化和文明,而“跳出”则不拘泥于某种固化的形式和内容,放大爱情之美的同时,必须兼顾当下的时尚潮流,让摄影更加灵动起来。即便过了一个世纪,回眸的那一刻,它也能体现出一个民族在一个时代里的精神映照。
爱情扑面而来时,彝人很害羞,尤其是彝家的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娇娇羞羞,遮遮盖盖,怕暴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原因何在?传统文化熏陶之故,置放于亲朋好友目光中的照片怎么能露骨呢?舅舅、母亲、哥哥等亲人又如何评价呢?墨水和臭豆腐初期不解,好在,很快理解了一个民族男女之间的爱情叙述。彝儿彝女生活的本真是什么?结合时下的爱情观有什么含蓄的方式可以表现?循着这一逻辑去寻找,不经意间就找到了符合彝家青年男女的婚纱摄影之路:含蓄中动情,古典中灿烂。
“墨水映画”不是简单的照相,更不是简单的复原传统和照搬经典。它总在思索,思索属于这个民族的影像的爱情表达,一个“映”字重千斤,艺术角度蕴含着再改造、再创作的澎湃激情,在他俩的眼中,一对对彝家儿女就是一场场的无限想象,哪怕这场景或在一座老墙旁、或在漫天雪雨中、或在金色枯草里……取景框内的人物魅力四射,“映画”出来的照片理当也激荡着爱的真谛。
一岁一枯荣,两人新世界。这就是彝族人收获五谷的季节,是彝族人收获爱情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