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作品去表现彝人与乡土的一种性格|凉山本土摄影家张东访谈
摄影作者:beley工作室 更新时间:2020-03-2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关于凉山摄影家张东】
男,汉族,1967年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州。现为凉山州布拖县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卫生医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凉山州艺术摄影协会理事;布拖县摄影家协会主席。2007年前使用传统胶片拍摄、冲洗;一直未发表作品。2007年由绘画转入纪实摄影。
凉山本土摄影家张东
张东,你好,首先恭喜你在2018年阮义忠摄影人文奖中脱颖而出。请允许我们对你作一个简单的采访:
1、你的作品《乡村· 彝人·印记》获得了2018年的阮义忠摄影人文奖,你现在的感受是怎样的?
我的作品荣幸的参加了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的比赛,感到非常高兴!我不是一个职业摄影人,作品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给予我这份殊荣,这是给我的极大鼓舞。通过这次的比赛,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文摄影注重珍视生存环境,关怀人间事物,富于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留守旳祖孙(凉山布拖西溪河火烈乡)
2、你是什么时候,怎样接触到摄影的?
我在2005年以前画油画,有一台单反胶片相机去搜集一些绘画素材,自己冲洗,放大照片。到2006年感觉自己身边的彝人生活应该用另一种画面语言去表达,于是开始了摄影的摸索,一直到现在。
3、这组作品的创作初衷是什么?你为何选择这个题材?
起初也没什么想法,只是我生活在彝人们中间,与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交流沟通,常常看到他们简单、质朴而又迷信,古朴而自然封闭的生活状态,也深知他们对于自己文化的理解和推崇,逐渐开始了有目的的选择以记实摄影的形式,来表现生存在乡村里彝人们的一些生活印记。并以《乡村.彝人.印记》这个主题来表现自然与人,彝人与乡土的一种性格。
大山里打篮球的父子(凉山布拖拖觉阿布洛哈村)
4、《乡村·彝人·印记》的创作持续了多久?在创作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这组《乡村.彝人.印记》是从2008年开始拍摄,已持续拍摄了近10年。在彝族生活地区拍摄这10年是艰辛的,时常步行山路10~20里,无论下雨下雪,早出晚归。让我困惑的是,这几年随着全国各地摄影队伍的到来,进行所谓的摄影创作(个人认为是猎奇),改变了彝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看法,造成了彝人们对摄影的不理解,遇到拿相机的人就要钱,我没给钱常常就遭到辱骂和殴打。在拍摄中看到过并一同经历过彝人们面对死亡的坦然。他们崇拜大自然,并接受着自然的安排,更多的是他们在面对艰辛的生活总是安于平凡,过着规律而又单调的原始生活。这些也许就是无法忘记的瞬间和难忘的经历。
5、这组作品会继续创作下去吗?有其他作品的创作计划吗?
应该会继续的,如今彝人们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我想不仅仅继续拍摄他们改变着的生活状态,而更多的去关注他们变化的背后,彝人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的改变等。我正在思考继续拍摄《乡村·彝人·印记》的同时,开始下一个作品《彝人间》的这个系列作品,因为两年前就有了构想。
回家路上的一群年轻人(凉山布拖西溪河火烈乡)
6、你如何理解“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的“人文”二字?
我个人认为“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的“人文”可以说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的现象。我理解为从一个人类群体的一个文化现象中可以折射出一个够体现重视人,尊重人,尊重自然规律,关心与爱护人,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的“人文”着重体现了人文精神的继承,除了各种摄影的飞速发展,人文纪实摄影也应当利用摄影的各种手法,去重视人类生存环境,去感受和拍摄富人文精神的作品。我对于“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的“人文”二字可能理解肤浅,请谅解。谢谢!
牧童(布拖县特木里镇)
参加葬礼的妇女(布拖拖觉镇)
等待乡村公交车的彝人们(凉山布拖拖觉竹尔苦村)
背柴的妇女(布拖拖觉日排村)
火把节留影的两兄弟(凉山布拖特木里镇)
男子与马(凉山布拖拖觉补尔乡黑门子村)
过年猪(布拖特木里镇)
一个葬礼中的牛头(凉山布拖拖觉阿省日达村)
阿都彝人传统火葬(凉山布拖特木里镇德机村)
这片黑土地里的童年(凉山布拖西溪河乐安乡)
赶集途中(布拖县城)
取暖(布拖木尔乡)
(本文由蒋志聪荐稿,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