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镜头下的大凉山:凉山州成立70周年县市风采

摄影作者:大凉山  更新时间:2022-10-28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22年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历届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历经民主改革的改天换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脱贫奔康的跨越巨变,书写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恢宏篇章。

下面是一系列摄影家的作品,全面展现了凉山州70周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的历史性胜利,,同时也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凉山的历史之美、山川之美、文化之美……

image.png

美丽的凉山州首府——西昌,郭建良摄

德昌县

德昌县位于安宁河谷腹地。德昌古称“凤凰城”,是南丝绸之路上“北达京畿,南通蒙昭”的重要驿站,有汉、彝、傈僳等23个民族,建制历史已有2000多年。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德昌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每年端午节,居民有吃药膳的习俗。这一天,县城的中草药集市长达数公里,满城草药飘香,热闹非凡。图据德昌县委宣传部

战国至西汉大石墓群、钟鼓楼、字库塔等23处国家、省、州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以及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等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出德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德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生长,多种多样的林果产品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图为热河镇椪柑丰收。李小平摄

德昌气候温和,年均日照总数2200多小时,年均气温17.9℃。良好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物产。烟叶、蚕桑、蔬果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核桃、枇杷、桑椹、草莓、樱桃等现代农业园初具规模,“中国果桑之乡”已成为德昌的重要名片。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德昌风能、光热等清洁能源富集,2011年建设的德昌风电场是中国首个山谷风力发电场、四川首座风力发电场。图为东方电气集团德昌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内,工人正在安装风电机组。边绍伟摄

德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森林覆盖率71.6%,有着“春秋三百天、四季养生地”的美誉,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四川十大最具潜力森林康养目的地、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这里,有巍峨壮丽的螺髻山、美丽富饶的安宁河、神秘雅致的黑龙潭、见证历史的钟鼓楼,以及多姿多彩的傈僳风情。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德昌交通便捷,成昆铁路复线、京昆高速、108国道纵贯南北。图为复兴号动车从麻栗镇马路村彝家新寨旁驶过。宋明摄

德昌交通便捷,成昆铁路、京昆高速、108国道、成昆复线纵贯南北。如今,根据西昌、德昌、冕宁、喜德四城同城化发展部署,德昌立足西昌“南翼”城市定位,抢抓安宁河谷阳光生态走廊建设机遇,正加快建设凉山南向开放桥头堡和全州“干支协同”发展中最具活力特色的支点,全力打造业兴民富、生态宜居、阳光康养凤凰城。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德昌傈僳族群众调整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樱桃、桑椹等已经成为增收的重要产业。图为南山傈僳族乡村民采摘樱桃。贾斌摄

image.png

德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烟叶、蚕桑、蔬果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图为德昌烟叶复烤厂内,工人们正在整理烟叶。胡小平摄

image.png

德昌县城位于安宁河谷腹地,交通方便,气候宜人,宜居宜业。旷远志摄

image.png

德昌县境内富饶的安宁河谷,物产丰富,交通便捷。阎红摄

image.png

德昌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德昌傈僳族火草麻布编织技艺。左文孝摄

image.png

德昌钟鼓楼(魁星阁)下,民俗表演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现场热闹喜庆。余洋摄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雷波县

雷波被称为“中国彝族民歌之乡”、“彝区门户、川滇咽喉”雷波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金沙江下游北岸、凉山州东部,面积2838平方公里,人口28.4万,年均气温13.8℃,最高海拔4076米,最低海拔380米。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为雷波县城一角。唐晓军摄

攀西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在此交汇,被称为“彝区门户、川滇咽喉”,有着孟获故里、中国彝族民歌之乡、中国优质脐橙第一县等美誉。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雷波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51.27%,图为全国第三大高山深水湖泊马湖。杨琳摄

雷波资源富集。拥有磷矿、风能水电、生态气候、农副特产、旅游、港口岸线“六大”资源。境内,有著名的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森林覆盖率51.27%,是我国大熊猫最南端栖息地;雷波脐橙、茶叶、马湖莼菜、野生罗汉竹笋等十大特色农产品久负盛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第三大高山深水湖马湖景色优美;金沙江135公里港口岸线,规划了8大港区10大码头。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雷波脐橙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鲜甜可口,风味浓郁,备受市场青睐。图为雷波县五官乡青杠村,脐橙丰收。杨琳摄

随着宜攀高速、乐西高速的建设,以及凉山港雷波港区通航,雷波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届时,至成都、重庆车程将缩短至3小时以内,至西昌、昭通2小时,将成为凉山东部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雷波水电、风能资源富集,金沙江上的溪洛渡水电站,是中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水电站。杨琳摄

目前,雷波正坚定以“建设凉山东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一通道五基地一桥头堡”,实施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兴县、城建亮县、民生和县、人才强县“七大战略”,建设绿色、实力、开放、宜居、幸福、和谐“六个雷波”,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雷波新篇章。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雷波县被称为“中国优质脐橙第一县”,图为金沙江边的脐橙种植基地。李仁义摄

雷波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金沙江下游北岸、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面积2838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70个行政村(社区),758个村(居)民小组。人口 28.4 万,其中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59.6%。年均气温13.8℃,最高海拔4076米,最低海拔380米,山地面积占84%,境内山高坡陡谷深、悬崖峭壁路险,被誉为“彝区门户、川滇咽喉”。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雷波县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图为雷波县卡哈洛九年一贯制学校,农村孩子们在上网课。吴宗勉摄

雷波历史悠久、资源富集、物产丰富、区位独特,拥有磷矿、风能水电、生态气候、农副特产、旅游、港口岸线等“六大”资源,是溪洛渡、向家坝两座水电站库区移民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马湖,享有孟获故里、中国彝族民歌之乡、中国优质脐橙第一县等美誉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雷波县马处哈三峡新村,刺绣能手惹吉苏呷学会了电脑编程绣花,正在使用电脑制版机。杨琳摄

雷波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发展机遇,攻坚克难、负重前行,实现历史性跨越,办成了一批填空白、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实事难事,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雷波县山棱岗中心乡田家湾村,漂亮的易地扶贫安置点。吴宗勉摄

以“七坚持一发扬”要求,坚持锚定目标、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坚持强基补短、融合并进,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坚持人民至上、普惠共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引领,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发扬党政苦抓、部门苦帮、干部苦拼、群众苦干的“四苦精神”,累计投入资金88.87亿元,实施到村到户项目13556个,贫困群众住房、行路、用电、饮水、上学、就医、通信、增收的“八难问题”基本解决,推动现行标准下7778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如今,雷波的交通状况已发生巨大改变,所有建制村全部通车,图为雷波县大坪子乡的通村公路。彭继易摄

未来的雷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以“建设凉山东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主攻方向,发挥特有的帮扶、特别的资源、特殊的区位“三特优势”,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建“一干引领、五区协同”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一通道五基地一桥头堡”,实施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兴县、城建亮县、民生和县、人才强县“七大战略”,建设绿色、实力、开放、宜居、幸福、和谐“六个雷波”,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雷波新篇章。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随着宜攀高速、乐西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曾经天堑变通途。杨琳摄

image.png

脱贫攻坚以来,雷波县加大投入,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图为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后,黄琅中学的新面貌。李仁寿摄

image.png

雪后初晴,雷波县黄琅镇的乡村美景。李仁寿摄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越西县

越西是中国“避暑旅游目的地”,拥有20℃夏天千年历史,孕育了越西深厚的南丝路文化、蜀汉文化、文昌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金秋时节,越西县普雄镇阳坡村水稻丰收,田野里金黄一片。李小平摄

越西县位于凉山州北部,古称“越嶲”,因“越过嶲水”而得名。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设越嶲郡,距今有2000多年建制史,是南方丝绸之路“零关古道”要塞,也是文昌文化的发源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越西,1000多彝汉儿女参加红军,播撒了革命火种。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近年来,越西县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图为中冕公路小相岭隧道

越西海拔高度在1170至4791米之间,文旅、农业等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良好,境内河流纵横,森林覆盖率达到41.54%,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气候舒适宜人,全境皆是“20℃避暑胜地”。今年底成昆铁路复线通车后,从成都出发,2小时即可抵达。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为成昆铁路复线从越西经过,2022年底通车后,从成都到越西2小时即可抵达。孙建生摄

近年来,越西县发展成效明显。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累计减贫2.4万户9.5万人;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全面保障,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提升;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阳糯雪山下的越西县城。刘国兴摄

如今,越西县正全力推进城市建新区、产业建园区、全域建景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生态立县、开放富县,奋力建设高品质生态休闲与避暑度假目的地,奋力建设凉山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奋力建设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示范区,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越西。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彝绣,是越西民族文化代表之一,越西彝绣产品有20多种,深受市场青睐。图为彝绣生产车间。甘瓦沙摄

image.png

越西民族文化底蕴浓厚,图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漆器。孙建生摄

image.png

越西气候舒适宜人,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全境皆是“20℃避暑胜地”。图为文昌故里4A级景区。余寒摄

image.png

越西是南方丝绸之路“零关古道”要塞,图为越西小相岭公路。胡小平摄

image.png

越西县大瑞镇,漂亮的彝家新村。李小平摄

image.png

越西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全面保障,图为越西县北城小学的课堂

image.png

越西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越西苹果久负盛名,口感极佳,目前全县种植苹果10万余亩。余寒摄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会东县

会东是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南中之南”的桥头堡,也是凉山安宁河谷地区的重要发展支撑,被誉为“川滇明珠”。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会东县城一角。黄剑摄

image.png

位于川滇两省六县(区)交汇处的会东县,有着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图为会东县的梯田。李益民摄

会东县地处四川西南、凉山正南,位于川滇两省六县(区)交汇处,有汉、彝、傈僳等17个世居民族。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会东被誉为“攀西资源聚宝盆”,清洁能源富集,图为拉马乡鲁南山风电场。李益民摄

image.png

会东县水能资源富集,图为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下游景观。邓中元摄

image.png

会东农特资源富集,会东黑山羊是四川六大地方优良品种之一,获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认证。

image.png

会东是全国烟叶生产第一大县,图为乌东德镇青龙山村村民采摘烤烟。黄剑摄

image.png

会东旅游资源丰富,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图为4A级景区老君峰。

会东境内农特资源、清洁能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富集,被誉为“攀西资源聚宝盆”。这里是全国烟叶生产第一大县、华山松第一大县、松露产量第一大县、产粮大县、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全省无公害肉羊产地县、现代蚕业产业基地强县;是乌东德水电站枢纽工程区和白鹤滩水电站主要淹没区,可开发风能太阳能资源130万千瓦以上;目前已探明矿产资源种类50余种,矿产地334处,是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13县市之一,全省锌业大县、铜业钛业磷化工基地县;创建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5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2个,高峡平湖景观153公里,是攀西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域之一。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会东位于攀西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域,图为可河飙水岩。李益民摄

image.png

会东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厚。图为当地姑娘、小伙正在表演极具特色的会东蹢脚舞。黄剑摄

image.png

会东火把节上的赛马活动。李益民摄

image.png

建成于2016年12月的会东县野租乡铜厂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黄剑摄

image.png

会东县堵格螺旋桥

image.png

会东的“七彩洋芋”,是一种产自当地高寒山区的有机绿色农产品,口感极佳。

如今,会东正围绕加快建设攀西经济区转型创新发展先行县、川滇文化旅游康养目的地、金沙江经济带重要城市节点、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县、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五大目标”,全面开启建设生态宜居、开放宜业、文明幸福、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川滇明珠新征程。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会理市

会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中国石榴之乡”。千年古城,蜀韵滇风。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海拔1800米的会理县城,气候宜人。李瑜摄

会理建县于西汉元鼎六年的会理,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金江书院、钟鼓楼、科甲巷……承载着会理深厚的文化底蕴。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皎平渡巧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图为当时所住的山洞。宋明摄

image.png

1935年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皎平渡,已成为革命教育基地。图据会理市委宣传部

会理还是一方红色热土。1935年,中央红军在会理皎平渡巧渡金沙江,中央政治局在会理城郊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红色精神传承至今。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会理品质极佳,目前有40万亩石榴基地,年产石榴74万吨,产值达58.5亿元。黄正伟摄

image.png

会理是“中国石榴之乡”,每年8月开始迎来石榴丰收季。张成发摄

会理年均气温15.1℃,气候宜人。这里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蹢脚舞、大号唢呐、会理绿陶;作为“中国石榴之乡”,40万亩石榴产业基地,年产石榴达74万吨;著名的会理黑山羊、会理铜火锅,暖心又暖胃。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会理餐饮极具地方特色,图为会理铜火锅。图据会理市委宣传部

2021年,会理撤县设市,成为四川最年轻的县级市,开启发展新篇章。如今,会理正全力建设州域经济副中心,做大做强全州第二经济增长极,加速建成凉山南部区域文化中心、康养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会理交通正在迎来改变,图为宜攀高速公路冯家湾大桥架梁铺设现场。图据会理市交通局

image.png

会理矿产资源富集,图为凉山矿业昆鹏公司冶炼厂。李鹏摄

image.png

会理龙肘山风光。图据会理市委宣传部

image.png

会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图为会理古城端午节“万人药根宴”。 叶长智摄

image.png

会理特色农业已成规模,图为成片的烤烟种植区。李瑜摄

image.png

会理文化底蕴深厚,图为会理彝族长号队。李小平摄

image.png

会理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清洁能源迅速发展,图为树堡光伏电站。王云摄

image.png

会理有绚丽的民族风情,图为会理傣族泼水节。黄正伟摄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拖县

布拖县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为火把节狂欢夜场景。俄底尔以摄

image.png

布拖民族文化内涵丰厚,以火把节、彝族年为核心的彝族阿都文化保留完整。布拖有“彝族银饰之乡”的美称,图为彝族姑娘展示漂亮的彝族银饰。林嘉岷摄

image.png

布拖生态环境良好,乐安湿地是四川第二大天然湿地,也是目前已知四川唯一的黑鹳种群越冬地。图为乐安湿地的鸟群。张东摄

布拖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是彝族火把节发源地,以火把节、彝族年为核心的彝族阿都文化保留较为完整,有着“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阿都高腔之乡”“彝族口弦之乡”“彝族银饰之乡”“彝族朵洛荷之乡”的美称。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布拖县城海拔2385米,适宜避暑,图为县城全景。俄底尔以、王德摄

从地形上来看,布拖县主要由布拖坝子、布洛坝子、拖觉坝子“三大坝子”,以及特木里河、西溪河、交际河“三条河流”构成。从海拔500多米的金沙江大峡谷,到3800多米的高原索玛花海,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境内四川第二大天然湿地——乐安湿地,是目前已知四川唯一的黑鹳种群越冬地。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位于川滇交界的布拖县拉果乡阿布洛哈村,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2020年6月,该村实现“车路双通”,村民们也全都住进了新房。王德摄

布拖各类资源富集。境内有铅、锌、铜、大理石、煤等10余种矿产,水能理论蕴藏量在70万千瓦以上,风能、太阳能可开发量分别在60万千瓦、110万千瓦以上。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布拖县有布拖坝子、布洛坝子、拖觉坝子“三大坝子”,图为坝子上的新村。张东摄

布拖民族文化内涵丰富。以口弦、朵洛荷、彝族银饰、阿都高腔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名远扬。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纯天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让布拖出产的土豆、荞麦、燕麦、蓝莓等农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布拖附子通过国家附子种植基地GAP认证;黑绵羊、黑山羊、黑猪、黑牛、西门塔尔牛“五黑一西”产业规模日渐壮大。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布拖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户稳定增收。图为布拖县拖觉镇万亩高原蓝莓高标准种植示范园内,蓝莓成熟。俄底尔以摄

image.png

布拖县彝绣扶贫车间,彝绣老师为当地绣娘进行传统阿都服饰剪裁、缝纫、制作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俄底尔以摄

image.png

布拖是凉山州土豆种植大县,品质优越,2022年土豆计划种植面积21万亩,图为村民在土豆地里劳作。苏呷此色摄

image.png

布拖县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发展“五黑一西”(黑绵羊、黑山羊、黑猪、黑色牛、黑土鸡、西门塔尔牛)特色产业。图为中国畜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之一的布拖黑绵羊。俄底尔以摄

脱贫攻坚中,布拖圆满完成了8.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6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的任务。目前,布拖正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做实“三篇文章”,擦亮“四张名片”,打造“一区一城三基地”,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脱贫攻坚中,布拖县8.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6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图为布拖县龙潭镇移民新区。吉格阿加摄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冕宁县

冕宁县被称为“红色革命老区”。这里有被誉为“北斗唯一母港”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也是谱写民族团结光辉篇章、传为历史佳话的彝海结盟圣地。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被誉为“北斗母港”的西昌卫星中心,位于位冕宁县泽远镇。胡小平摄

冕宁县位于凉山州北部,安宁河和楠桠河发源于境内,雅砻江从西南蜿蜒而过,辖19个乡(镇),有汉、彝、藏等20多个民族。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冕宁交通便利,108国道、G5京昆高速公路、成昆铁路、成昆铁路复线穿境而过。图为雅西高速栗子坪干海子大桥。赵亮摄

冕宁县交通便利,108国道、G5京昆高速公路、成昆铁路、成昆铁路复线穿境而过。这里“水能、矿产、农业、旅游、民族文化”五大优势资源齐备:盛产粮食、油料、烤烟、蚕桑、花椒、优质水果,被誉为安宁河畔米粮仓,是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种30多种,其中稀土储量位居全国第二;气候宜居,有彝海、灵山两个国家4A级景区,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冶勒等自然景观。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冕宁气候宜居,旅游资源丰富,图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冶勒冬日美景。丁冬华摄

70年来,冕宁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脱贫攻坚中,3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323户35641人全部脱贫。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69亿元。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冕宁盛产粮食、油料、烤烟、蚕桑、花椒、水果,被誉为安宁河畔米粮仓。图为冕宁美丽富饶的安宁河谷。叶昌云摄

奋进新征程,展望新未来。如今,冕宁正积极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西德冕喜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统筹做好资源能源、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三篇文章”,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品牌,努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全力推动冕宁红色革命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冕宁是“红色革命老区”。1935年,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边结盟,“彝海结盟”佳话传唱至今。胡小平摄

冕宁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北部。幅员面积4423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有汉、彝、藏等20多个民族,全县户籍人口404599人。被誉为“北斗”唯一“母港”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坐落于此,也是谱写民族团结光辉篇章、传为历史佳话的“彝海结盟”圣地,这片富饶的土地哺育了建昌女总管沙智、士兵出身的将军邓忠全、革命烈士肖佩雄、彝族名人果基小叶丹、陈野苹、廖志高、谢云辉、伍精华等众多优秀儿女。同时,108国道、G5京昆高速公路、成昆铁路、成昆客运复线穿境而过,距成都双流机场3小时车程,距西昌青山机场1小时车程,向北融入成都高铁2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十分突出。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冕宁是我国少有的油橄榄生长一级适生区,已建成高标准油橄榄产业园1.5万亩,图为油橄榄生产加工车间。蒋志康摄

凉山建州70年以来,冕宁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负重前行,攻坚克难,消除贫困、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如期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323户35641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69亿元、同比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3亿元,增长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86亿元,同比增长25.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5亿元,同比增长10.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04元、19315元,分别增长8.29%、10.16%。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冕宁县回坪乡万亩致富烟叶。蒋志康摄

奋进新征程、展望新未来。冕宁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赶考姿态,积极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西德冕喜同城化发展等国家、省州重大战略,统筹做好资源能源、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三篇文章”,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品牌,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奋力推进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9.7%以上,到2027年实现260亿元、在2021年基础上翻番,努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全力推动冕宁红色革命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冕宁县漫水湾镇彝族新村。叶昌云摄

image.png

冕宁县水能资源丰富,图为雅砻江上的锦屏电站。蒋志康摄

image.png

位于安宁河谷中的冕宁。余祖静摄

image.png

彝海结盟新寨幼儿园里的孩子。唐进摄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宁南县

宁南县位于川滇交界,被称为“中国蚕桑之乡”。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宁南县城

image.png

宁南县乡村一景。乐梅摄

image.png

宁南县跑马镇坝头村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杨育林摄

宁南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北距西昌120公里,辖13个镇,总人口21.6万,自然资源丰富,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民族文化独具魅力。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宁南县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52%,适合野生动物栖息。图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锲尾绿鸠。乐梅摄

宁南年均气温19.3℃,森林覆盖率52%,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拥有凯地里拉和金钟山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攀西地区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冬季康养旅居胜地。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宁南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是冬季康养旅居胜地,图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凯地里拉温泉旅游区

宁南还是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所在地,是四川最大的布依族聚居县。作为“中国蚕桑之乡”,拥有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宁南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宁南是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所在地。乐梅摄

image.png

宁南是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图为长势良好的桑田

image.png

宁南是“中国蚕桑之乡”,蚕丝产品远销国内外,是国际多家顶级品牌的原料供应基地。图为宁南南丝路集团生产的优质蚕丝

宁南是出省入川之咽喉,是历史上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目前,建设中的宜攀高速、西宁高速,以及规划中的攀昭铁路穿境而过,白鹤滩翻坝码头(凉山港)也是金沙江水道节点港口。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横跨金沙江,连接川滇两省的白鹤滩金沙江大桥。宋明摄

image.png

沿江高速公路(宜攀高速)宁南段正在加紧施工

近年来,宁南县开创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等称号。展望未来,宁南将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宁南。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宁南教育质量优良,高考升学率连续9年在凉山名列前茅,2022年高考本科硬上线率超过70%。图为宁南县三峡白鹤滩学校

image.png

宁南民族文化独具魅力,图为西瑶镇布依族“三月三” 节上打糍粑。胡小平摄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阳县

金阳县被称为“金沙瑶池”,金阳县位于大凉山南麓、金沙江北岸,因“山南水北为阳”而得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山地立体气候,让金阳成为“中国青花椒第一县”“中国白魔芋特产之乡”。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2022年6月30日,“世界第一高墩”金阳河三峡连心桥正式通车,将进一步助推“金沙瑶池”金阳发展。王云摄。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金阳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县域经济行稳向好。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金阳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33个、安全住房3万余套。图为2020年6月,天地坝镇东山社区居民搬新家。龙卜哈摄

如今,金阳河东新区从梦想照进现实:在“一环两区六组团”的县城新布局中,东区商务楼拔地而起,“世界第一高墩”三峡连心桥建成通车,凉山第四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东山社区“千户彝寨”建成入住,中国青花椒交易中心、金阳电子商务中心、国家级青花椒产业园区等正在加快建设。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金阳境内有近百种索玛花(高山杜鹃)品种,每年4至6月,连绵十万亩的索玛花海美不胜收。周学斌摄

金阳还在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建设,大力发展“赏彝乡美景、尝彝家美食、宿彝家新寨、品彝族文化、购彝乡特产”等民俗旅游新业态,着力形成以旅游首位带动的服务业新引擎。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金阳民族团结“大家跳”活动在金索玛广场举行。卢尔呷摄

10万亩索玛花海、30万亩百草坡,狮子山、天坑群、龙窝燕子洞……金阳诚邀您来,赏索玛、游草坡、观云海、泛兰舟、穿高峡,在青山绿水间,感受梦中金阳。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金阳县百草坡镇丙乙底村,村民赶着羊群走过。王秀林摄

image.png

金阳因地制宜,探索高寒山区“春薯秋菜”种植模式,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图为丝窝乡尼波洛高山蔬菜基地。。邹宁摄

image.png

金阳有着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种植的传统高山生态苦荞备受市场青睐。龙卜哈摄

image.png

金阳正在大力发展民俗旅游新业态,图为百草坡镇丙乙底特色旅游村寨。 曲木子撒摄

image.png

如今,金阳县的学校已实现信息化教学。杨里古摄

image.png

金阳被誉为“中国青花椒第一县”,青花椒产量占全国40%。2021年,全县青花椒面积102万亩,产量1.15万吨,产值11.62亿元。图为村民采摘青花椒。龙卜哈摄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姑县

美姑县被称为“古彝圣地幸福家园”。美姑彝族传统文化保留完整,彝族风情浓厚。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美姑县城一角。赵亮摄

image.png

图为美姑县羊毛节上的选美比赛现场。吉木木且摄

image.png

美姑岩鹰鸡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图为炳途乡的岩鹰鸡群。阿牛史日摄

美姑,彝称“尼木美姑”,是大小凉山彝族的发祥地和腹心地,是彝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彝族风情最浓厚、国家级非遗项目最多的县,有着“毕摩、熊猫、美女、摔跤、南红玛瑙”之乡“五乡”美誉。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美姑县旅游资源丰富,图为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云海。阿牛史日摄

image.png

美姑县依果觉乡依德阿嫫村的通村公路。阿牛史日摄

image.png

美姑资源富集,风能容量45万千瓦,图为美姑黄茅埂风电场。阿牛史日摄

美姑资源富集,待开发水能容量85万千瓦,风能容量45万千瓦,光伏容量223万千瓦,矿类20余种。这里是凉山最大的燕麦、苦荞生产基地;美姑山羊、美姑岩鹰鸡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天麻等36种野生名贵中药材分布境内,被誉为“凉山药库”。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姑现有五级旅游资源4个、四级旅游资源35个。境内,有大熊猫等各类珍稀动物29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12种,著名的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位于美姑县与马边县交界。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乐西高速,以及规划中的宜西攀高铁,均途径美姑。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近年来,美姑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全县“一村一幼”教学点281个,有364个班、715名辅导员。图为瓦古乡的幼教点。杨黎明摄

sebb31.jpg

美姑县洛俄依甘乡学校的美术课。唐晓军摄

image.png

美姑县乐美鞋业扶贫车间,当地不少群众在这里实现了就近就业。赵亮摄

image.png

近年来,美姑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圆满收官”。图为洒库乡处火千村新貌。阿牛史日摄

近年来,美姑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圆满收官”。展望未来,美姑将坚定实施“产业富县”“生态立县”“农旅兴县”三大强县战略,树立“争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争当生态经济模范生、打造开放发展新亮点、争树社会治理新典范、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目标,开创县域经济新局面,全面建设农牧业迈出新步伐、工业加快转型升级、服务业提升竞争力、旅游业文旅融合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美姑。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格县

普格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彝语称为“日史普基”,普格县被称为火把圣地、阿都故里、温泉之乡。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普格县城新貌。

image.png

螺髻山下漂亮的村民新居。

普格县地处螺髻山东麓,辖13个乡(镇)、89个村(社区),总人口22.13万人。境内日照充足,气候宜人,有“天然温室”之称。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普格文旅资源得天独厚,图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螺髻山举行的登山活动。

image.png

普格正在全力打造省级生态产业绿色崛起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图为螺髻山镇黄草坪风光。英比韦慕摄

普格地处“泸山之阳,邛海之浦”,文旅资源得天独厚。有神奇秀美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螺髻山、九十九里温泉瀑布、海口索玛花海、日都迪萨等知名景区景点。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普格县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图为普格境内的风电场。普格县发改经信局供图

image.png

普格年日照时数2094.7小时,光热资源富集,图为三峡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普格县发改经信局供图

image.png

普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阿都”风情浓郁,图为极具特色的朵洛荷表演。

普格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彝族孝道文化发源地。以火把节、彝历年、朵洛荷、斗牛、赛马等为代表的魅力“阿都”风情浓厚,是全省旅游观光胜地、全国最佳民俗文化旅游名县。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普格县日照充足,干雨季分明,适合农业发展。图为花山乡黎远辉创办的养蚕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英比韦慕摄

image.png

脱贫攻坚以来,普格县14327户、68617人脱贫摘帽,图为普格县一处彝家新寨。邓邦敏摄

近年来,普格县赓续红军长征精神,实现了14327户、68617人脱贫摘帽。如今,普格县正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的工作思路,聚焦“交通大提升、文旅大突破、产业大发展、城镇大变样”四大目标,全力打造省级生态产业绿色崛起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力建设“生态、宜居、红色、平安、幸福”新普格。kU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近年来,普格县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图为螺髻山镇中学的实验室。陈修甫摄

image.png

普格县特补乡特补乃乌村,村民在活动室看书。英比韦慕摄
【声明】本文的素材资料从公开的互联网平台搜集,并经过彝族人网综合整理,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相关版权归属原作者和原媒体,著作权人如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