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老师张萍——芭蕾舞托举大山深处“彩云梦”
关于张萍、关於夫妇与砚山县那夺村孩子们之间的动人故事……
一群身着彝族服装的女孩,站在灰土墙下,眼神纯真清澈。8年前,这张照片将北京舞蹈老师张萍带到了砚山县那夺村。
8年后,孩子们脚穿足尖鞋翩翩起舞,从大山深处走进艺术院校。托举起她们“芭蕾”梦想的,是张萍和关於夫妻俩。
“那夺”在彝语里的意思是“躲在大山背后的水田”,用来形容这里很贴切。张萍是砚山人,但之前她也不知道家乡还有这样一个村子。由于资源贫乏,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留守孩子,而早早结婚、打工赚钱也成了大多数孩子或可预见的未来。
张萍想为孩子们做点事。于是,张萍在村里一块空旷的平地上,用几根竹子搭成把杆,教孩子们舞蹈。“学好舞蹈能干什么?”孩子们问。“能去北京,跳好了老师带你们去北京。”张萍答。就这样,张萍和关於自费带着12个孩子踏上前往北京的旅程,让他们第一次见到了山外更广阔的天地。可张萍却担心,北京之行会让孩子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她开始思考,能不能通过舞蹈真正为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人生?夫妻俩四处奔走,打通招生渠道,将孩子们送到昆明读艺校,学费、生活费由他俩及爱心人士负担。“彩云计划”就此诞生。
起初,张萍在北京远程“遥控”志愿者们教孩子舞蹈、准备艺考等事宜,到寒暑假她再到砚山给孩子们授课,就这样坚持了3年。一次,夫妻俩问孩子们最想要的是什么,有的孩子说,想要一个家。
2019年,张萍辞去北京的舞蹈编创工作,回到砚山,着手在那夺村创建砚山县彩云计划公益志愿服务中心,开设砚山彩艺文化艺术培训学校,为孩子们建起了“家”。回望那段历程,张萍说:“我是一步一步被推着走到现在的。”推着她往前走的,是对孩子们放不下的牵挂。
张萍父母拿出老家的房子改造成学校,关於父母出资30万元支持,建起了学校,孩子们的舞蹈教室从田埂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里。但是,招生却出现了重重阻力,家长不理解农村孩子学艺术有什么用。张萍咬牙坚持,一个个打电话,挨家挨户做工作,把孩子们带回学校。
几年下来,“彩云计划”磕磕绊绊进行着,招生困难、资金短缺、学员流失等一系列问题持续困扰着关於和张萍。巨大压力下,他们迎来了转机。“小彩云”杨方傲2021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叮当今年顺利通过云南艺术学院艺考,给了挣扎中的张萍莫大鼓励。
去北京、建一个家、读艺术院校,这些年来,张萍许下的承诺一个个兑现。孩子们知道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就不再叫张萍老师,叫她“阿美”(妈妈),叫关於“阿巴”(爸爸)。
8年来,“彩云计划”覆盖了2个县(市)、8个乡镇、29所学校、33个村,先后输送了90个少数民族孩子到中央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附中等专业院校学习。
“这些孩子都适合走舞蹈这条路吗?”对于“彩云计划”,也有不少质疑声。张萍说,不是所有孩子将来都能成为艺术家和舞蹈家,但拥有这段生命体验,能为他们的人生选择提供一种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