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简介
楚雄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首府,古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今有“铜鼓之乡”、“滇中明珠”之誉,是昆明通往滇西八地州的必经之地,被列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市。市内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然药物产业园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生产的排毒养颜胶囊、魔芋精粉、云泉豆瓣酱等产品享有盛名。国家级紫溪山森林公园和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是旅游和科学考察之地。
概况 位置 面积
楚雄市地处滇中,位于东经100度35分至101度45分,北纬24度30分至25度14分之间,东邻禄丰,南连双柏,西与南华、景东接壤,北同牟定毗邻。境内东西长93公里,南北宽82公里,总面积达443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6.3平方公里,位于龙川江南北两岸的鹿城镇和永安镇,海拨1773米,东距昆明162公里,西去大理178公里。
历史沿革:楚雄之名,始自战国,公元前300至前280年,楚国人庄芷开滇略地至此,称为楚;元初置威楚千户,后改为威楚县,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设楚雄县,隶楚雄府,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裁府留县。1949年12月9日,楚雄全境解放,1983年9月撤县建市,1992年成立了省级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区划:全市辖鹿城、永安、东瓜、吕合、东华、子午、富民、苍岭、三街、中山、云龙、八角12个镇和前进、树苴、大过口、西舍路、新村、宜茨、大地基7个乡,153个村(居)民委员会。人口民族: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480380人,其中,农业人口347095人,占总人口的72.3%,非农业人口133285人,占总人口的27.7%;汉族人口374435人,占77.9%;彝、回、苗、白等少数民族105950人,占22.1%,其中彝族人口90890人,点总人口的18.9%。
地理气候:楚雄市地处云贵高原红河水系与金沙江水系分水岭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倾斜葫芦形。西部山岭亘绵,沟壑纵横,“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寒、温、热不同气候类型并存;东部地势呈波状起伏,多丘陵盆地,鹿城、子午、东华、腰站、饱满街、吕合六个面积7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镶嵌其间。市内最高海拔2916米,最低海拔691米。礼社江穿越市境西南,为元江(红河)上游,境内流长56公里;龙川江穿越市境东北,为金沙江一级支流,境内流长60公里,两江有13条主要支流分布于境内。楚雄市属北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区,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冬春降水偏少。东部坝区气候温和,但晴天和雨天、夜间和白天的温差较大;西部地形复杂,山高箐深,立体气候明显,有低热河谷、温暖浅丘、温凉低山和冷凉高山。年均日照235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4%,太阳辐射总量为131.千卡/平方厘米?年;年有效总积温为4954.5OC,年极端最高气温33.4?OC,最低气温为―4.8?OC;年无霜区242天,霜区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年均降雨量832毫米,雨季一般开始于5月下旬,80%―90%的降雨量集中在5至10月;主导风为南风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小,仅1.6米/秒;属半湿润地区,平均相对湿度为72%。
经济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
2001年,市辖区国内生产总值达42.99亿元,同比增长8.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6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3.8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2.83亿元,增长10.4%,第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3.7%、55.8%、37.5%;地方财政自收收入26712万元,同比增长7.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0.8亿元,同比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9元,同比增长5.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6:55:29调整为15:55:30。粮食、烟草成为经济支柱,天然药业、绿色食品加工、特色旅游业、冶金和建筑建材业、机械制造业、畜产品加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地依托山区和坝区的潜在优势展开。西部山区以兴建小水池、小水窖,发展旱作水浇农业为重点,大规模进行小型水利建设和坡改梯、浅改深的中低产田改造,实行良种良法,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了粮食单产,使农业生产摆脱了毁林开荒、广种薄收的恶性循环,推动了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粮经双丰收,走出了一条综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农业发展之路,使原来因毁林垦荒造成生态恶化和农业生产陷入困境的恶性循环,转变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和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市。以鹿城镇万家坝连片大棚生产为代表的现代设施农业正在兴起;优质米、优质烟叶、名特优蔬菜、魔芋、中药材种植和商品畜禽养殖逐步向产业化经营方向迈进;魔芋、果仁、野生菌、南瓜、薯类等农产品加工已初具规模。200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0.5亿元,同比增长3.4%,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79:21调整为75:25;粮食总产量达19106万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烟叶产量达1099万公斤。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肉类产量达30159吨,同比增长0.7%。造林护林和营林成效明显,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6.8%。
工业:以农业促进轻工业,奠定工业发展基础,以体制和技术创新挖掘老企业潜力,培育新企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体、省州大中型企业为骨干,带动市属企业发展的卷烟、医药、食品、建材、建筑、能源、冶金、化工、木材加工、服装等行业的工业群体。2001年,辖区内工业总产值达37.97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市属工业产值13.24亿元,同比增长18.5%;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1269个,从业人员达2.7万人,完成总产值8.53亿元,同比增长54.9%,上缴税金8038万元,同比增39.2%。
对外开放:1986年列为全国开放城市,1992年成立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2001年,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450项、建成项目279项,完成投资24亿元,引进外资1654.65万美元,区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财政自收收入6452万元,同比增长23.5%。社会事业: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29所,在校学生83522人,专职教师441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6%,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76%,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7.54%,形成了以基础教育为重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教育等类型完全的教育体系,技术进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速度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广电事业发展迅速,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86%、88%。楚雄被誉为“体操之乡”、“中国女子足球摇篮”,六十年代有体坛“姐妹花”全国著各体操健将蒋绍敏和蒋绍毅,八十年代又涌现出陈晓红、王碧玉、李静、孪生姐妹戴玉英和戴玉兰等体坛新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出了城市社区医疗服务,城市居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山区办医条件不断改善,乡村一体化办医管理整体推进。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创建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以桃源湖文化广场、市民学校、乡(镇)文化中心为主要阵地,火把节、马樱花节、歌会、樱桃节、花山节等为主要载休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蓬勃开展。1999年楚雄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文明村镇示范市”、“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村级体制改革圆满完成,全面实现了村民自治。市级机关和乡(镇)机关推行了政务公开,83个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全部村民委员会和2861个体村民小组实行了村务公开,公开率达100%。对11个重点行业进行了民主行风评议,普法工作成效明显,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
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资源:全市37.7万亩耕地中,有稳产农田地29.7万亩。土壤有6个土类、11个亚类、16个土属、33个土种。以紫色土、水稻土、红壤和黄棕壤为主,紫色土主要分布于海拔1900―2300米的东部坝区,占土地面积的32.4%;水稻土是主要耕作土壤,占耕地面积的62%,占土地面积的5.1%;红壤占26.1%;黄棕壤分布于西部海拔2300米以上的冷凉地带,土层较厚,占8%。
水能资源:全市年均降水量39.6亿立方米,径流量9.3亿立方米,地下水量3.2亿立方米。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24.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3.8万千瓦,已开发3%。鹿城镇花果山矿泉水和苍岭石润矿泉水含游离二氧化碳、偏硅酸等化合物,有锶、锂、锌等21种微量元素,日可采量250吨。
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较多的有煤、油页岩、金、铜、铅锌、石灰岩和矿泉水七种。褐煤储量8870万吨,无烟煤储量1993万吨;油页岩储量122.4万吨,金矿石储量239.8万吨,铜矿石储量13.4万吨,铅锌矿石储量87万吨,石灰岩分布广,此外还有楚石(大理石)、石棉等。
生物资源:境内常见木本植物40多种,草本植物20多种,牛肝菌、松茸等食用菌30多种,野生中草药64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野生三七、天麻、茯苓、南五味子、小棕包等56种,已发现的野生动物有519种,其中两栖类29种,爬行类56种,鸟类329种,兽类105种,属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蜂猴、白鹇等64种。位于市境西南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森林茂密,人迹罕至,高等植物就达1480多种,有鸟兽460种,两栖爬行动物4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26种,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位观察站,是森林生态研究基地之一。
旅游资源:有紫溪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峨碌公园、灵秀湖、楚雄州博物馆等旅游景区(渡假区)。紫溪山距市区15公里,林木参天、古藤缠树、草坪如茵,有银杏、古茶、滇藏木兰、猴欢喜、巴豆藤等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粗榧、三尖杉、香果树等国家三级以上保护的植物,已发现的植物有1360种、动物107种,被誉为滇中生物多样性基因库。这里曾是滇西佛教胜地,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其景点“紫溪园”山水秀美,与山下彝寨、苗寨田园风光相映成趣;“亮水塘”烟波浩渺,林海莽莽,马樱簇拥;“紫顶寺”庙宇辉煌,响水箐飞瀑如帘,香果林树影婆娑;“寂光寺”寺庙遗迹深藏林间,寒林古道有沩仰宗法师舍利塔;紫溪彝寨“葫芦笙、羊皮鼓伴篝火对歌,尽赏《梅葛》古韵,漫步紫溪草坪,听林海松涛,赏镜湖溪流,感悟古碑梵刹,禅释悠悠岁月,令人心旷神怡。”位于开发区的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公园,有"一海一瀑四广场,六寨八区一条龙"景观,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风情展演、民族艺术交流、大众娱乐休闲为一体,可谓彝族文化大观园。城南万家坝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铜鼓、距今800余年的大理国时期护法明公德运碑,与明代的文庙、雁塔、西灵宫、兴隆寺、苍岭发掘的中生代恐龙足印化石群、云龙古州南安民居构成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
民族文化资源:主要节日有彝族火把节、马樱花节、彝族年、杨梅节、歌会,苗族花山节,回族圣诞节、古尔邦节、彝族礼仪文化以迎宾礼仪、婚丧习俗为主;毕摩文化以毕摩祭祀、毕摩经调为主;饮食文化以羊八碗、烤乳猪、苦荞粑粑蘸蜂蜜最具特色;服饰以披毡、羊皮领褂、排扣对襟衣、绣花围腰、腰带兜肚、荷包、挂包、凉鞋、鞋垫、麻布领褂、鸡冠绒线帽等独具特色,代表性民族服装有男、女常服和礼服、毕摩服。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作品有《楚雄市民族民间文学集成》、《青棚调》、《关龙调》、《彝族民间小调》、《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彝山红马樱》、《村长断案》以及入选国家文化部“群星”美展的《泉韵》。民族乐器有竹笛、小闷笛、镘锣、葫芦笙、唢呐、大号、月琴、三弦、响篾、铜铃、牛皮鼓、羊皮鼓。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磨担秋、顶肩、射弩、打陀螺、上刀山、摔跤。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雷波县
- 2 喜德县
- 3 红河点滴
- 4 历史名城越西县
- 5 陆良风光
- 6 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
- 7 奢香故里——贵州大方
- 8 大姚县文化
- 9 弥勒县概况
- 10 楚雄: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