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乡旅游 Touris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乡旅游 > 彝区概览

凉山州盐源县概况

作者:彝族人网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5-04-02 原出处:彝族人网综合 点赞+(14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盐源县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东隔雅砻江与西昌市、德昌县、米易县相望,南接盐边县,西连云南省宁蒗县,北与木里藏族自治县、冕宁县山水相连。盐源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充满活力的地方。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70915_001.jpg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盐源县位于东经100°42′09″——102°03′44″,北纬27°06′31″——28°16′31″,幅员面积8398.6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10月,盐源县辖6个乡、17个镇、1个街道。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70915_009.jpg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沿革

盐源县已有2140年的建县历史,县名几经变易。汉称“定笮县”,唐称“昆明县”(中唐易名为“香城郡”),宋称“贺头甸”,元称“柏兴府”(后又易名为“润盐州”),明称“盐井卫”,清雍正六年定名为“盐源县”,沿袭至今。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70915_008.jpg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盐源县东西长133公里,南北宽129公里。海拔一般在2300米至2800米,最高海拔4393米,最低海拔1200米。地形地貌以山高、坡陡、谷深、盆地居中为总特征。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70915_003.jpg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气候特征:盐源县四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全年无霜期201天,平均气温12.1℃,最高温度30.7℃。冬春干旱,夏秋雨量集中,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特征。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70915_006.jpg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然资源:盐源县境内蕴藏着盐、铁、煤、金、铜等41种矿产资源。此外,盐源县还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已知珍稀飞禽兽44种,名贵药材上百种,入药植物1400多种。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70915_002.jpg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口与民族

盐源县世居彝、汉、蒙古、藏、回、纳西、傈僳、普米等21个民族,总人口约39万人。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70915_012.jpg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济发展

农业:盐源县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全县拥有果园15万亩,年产量达1.5亿斤。此外,盐源县还是全国花椒种植第一大县,全省核桃种植规模第一大县。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70915_007.jpg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洁能源:盐源县太阳能、风能、水能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年日照时数超过2200小时,每平方米太阳年均辐射量4000—6500兆焦。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70915_004.jpg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旅游资源

盐源县以“山川之胜、湖海之秀、林木之长、文化之韵”而闻名。这里有中外闻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泸沽湖,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母系氏族人文风情举世闻名,被誉为“神秘女儿国”。此外,还有被称为“乾坤奇景”的公母山、热水潭温泉等景点,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彝族火把节、摩梭人的“走婚”习俗等,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70915_010.jpg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70915_011.jpg3F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文字来源:盐源县人民政府网,彝族人网;图片来源:盐源县人民政府网,图片具体拍摄者不详,欢迎提供信息。
【声明】本文的素材资料从公开的互联网平台搜集,并经过彝族人网综合整理,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相关版权归属原作者和原媒体,著作权人如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