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城子村土库房探秘
2003年1月16日,我和州政协的张传副主席,应泸西县委宣传部赵亚部长之邀,驱车到距泸西县城25千米外的永宁乡城子村探访。城子村是一个躲在崇山野岭中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就连《泸西志》也少有记载,只是一些摄影爱好者和民俗学家不久前到这里踏青,偶然发现这里竟有600多间300年前土库房群落,才吸引得四方游客寻秘访古纷至沓来。据说不久前北京的一批摄影家慕名来到这里,深为村中独特的景观和厚重的人文氛围所迷醉,有的一次就拍摄了89个彩卷!
我们到达城子村里,已是下午5时。从村口望去,霞光辉映下的城子村状似一顶王冠,村落的中间比两边的山垴村落高出许多,顶端上永安寺恰是王冠上的宝石。整个村子6000多户人家依山而建,自然相连,多是一层二层筑墙而建,房顶平展展的古民居。若不细看,谁都会认为这里是一座兵营――高的房子是碉堡,矮的是炮楼,细长弯曲的街道是战壕,那用竹子织成放在土库房顶上装包谷的高大篾箩,完全像士兵站岗的一个个哨所!
300年古村,难道你真有许多埋藏于历史风烟中的奥秘吗?
城子村是“城”
在县政协文史委一位老同志的引领下,我们走街穿巷,进东家串西家,参观了村中10多户人家的房屋。这些被当地村民称为“土库房”的平顶土房子,在我省哀牢山区被称为“土掌房”(意为房顶上遮雨的土是用木巴掌敲碎捶平而成)。但城子村的土库房和其它地区土掌房的最大不同点在于集中连片、依山而建,户户可通,家家相连。不少人家的屋顶就是上面一户人家的平台和晾晒谷物的场园。村中大多为三间两耳下八户土平房,不管是一层或两层建筑,房中间场留出一个5―6平方米的天窗,一是为通风透光,一是为上房顶行走方便,天井中立一根木梯,上房顶即可到其他人家。由于上下有木梯相通,户户有平台相连,只要进入一家就可从平台进入另一户人家,直至走通全村人家,故整个城子村是曲径通达,宛若迷宫。
为啥在面积近0.5平方千米的小山坡上,会密密匝匝地蜗居着600多户人家?村中82岁高龄、熟谙历史掌故的离休干部陈天一志先生告诉我们,城子村原本是一座城。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彝族先民就在这里开荒种地,起房盖屋。清代改土归流时,当时统治丘北、弥勒、泸西一带的彝族土司知府从中枢镇(今泸西县城)搬到城子村,土司知府昂贵的衙门就建在山顶上,威镇四方。那时,寨子里盛极一时,山脚有高耸的城墙,城墙下有护城河,护城河上有当吊桥用的木板,东城门楼上建有枪眼和炮位,由土司府的兵丁把守;寨中住户多达1200多户,建有江西街等,外地汉族就是此时搬来入住的。在兵荒马乱、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保卫寨子安全是土司府的要务,于是村中土库房群落就适应了可攻可守,左右逢源的需要,成就了似兵营的迷宫式建筑。300多年间,城子村经受了多次战死和外敌入侵,但寨子却从未被攻破,故村中古老的土库房大多保留下来,就连东城门(栅子门)和护城河上的吊桥,也是前几年因车子不便进村才被拆除。
土司府故事多
城子村的土库房与其它彝族土掌房虽无大的差别,但进屋细究却有许多考究。清朝初年曾被朝廷授予“锐勇巴图鲁”衔的“将军弟”李家大院是现存全村规模最大的土库房。那高大的门楣,雕有多层鸟兽花物图案,结构缜密,整个大门呈八角飞檐型,做工非凡,具有木雕工艺的线条美,又具有山野的气息和府第的威严;里面为正房三层、左右两耳二层,左右两耳二层,中间一个天井的四合院结构,在柱头、窗子和石柱脚上,都雕龙画凤,具有明显的汉族建筑特色。村里的房子多数是清代改土归流后汉族涌入该村后建盖,颇具彝汉风格特点和珠联璧合之妙。
原来的土司府已不复存在,但村里关于昂氏土司衙门的故事颇多。陈天一志告诉我们,听老辈人讲,昂贵土司家当时有“宝刀”、“飞龙马”,宝刀是皇帝封赠的,在土司管辖区内,对不服管教和犯王法之人,可以先斩后奏。飞龙马是一匹奔跑如飞的千里马,据说有一天土司宰杀牲畜犒劳全村,早上发现没有盐巴,便让飞龙马到昆明去驮,飞龙马去了一个来回,驮回四扇盐(用铁锅熬出的块状盐)约100多千克,奔走500多千米只用了一上午时间。由于土司在当地有生杀予夺之权,许多村民也深受其害。有一年,村里一个叫赵通的汉族小伙子只说了一句“土司的姑娘是倮倮”,就被昂贵把皮剥下在草人上放于马背上驮回。因此事引起众怒,村里的外族人集合起来,打跑了土司府的兵丁,放火烧了土司府。在火光冲天的慌乱之中,昂贵家的一条大黄狗仓惶之中用嘴叼上土司府的世袭大印,一口气跑到了泸西县城(今中枢镇)边躲起来。今泸西城区胜利小学旁有个村子叫“护印村”,即是因当年昂贵家的大黄狗护住土司印而得名。
静静地续写历史
站在村头的小学校前眺望城子村,在晚霞映照下的城子村格外恬静安谧。一位牧归的老人正赶着一群牛从飞凤山脚下走来,引得正在田中戏水的一群鸭子“呱呱”欢叫。村小学隔壁的一所陈旧黝黑的的老房子,据介绍已有上百年历史,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彝族爱国将领张冲将军幼时曾在这里就读。一谈起张冲将军,村里的老人们便眉飞色舞,给我们讲述“熊山三杰”的故事,说离城子村10多千米的熊山梁子上,因张冲出去打日本搞革命,带出了曾任过省粮食厅长的张士明和第一任宜良专区专员、早年毕业于上海某大学的张永和,使城子村一带成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村东头一座三间两耳的老房子,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边纵盘北指挥部所在地,培训过大批游击队干部,当地群众都在革命队伍的影响下,为解放云南作出过不朽的贡献。1949年2月5日,中共泸西县委员会、泸西县解放委员会就在此诞生,并指挥打响了解放全县的战斗。
如今,硝烟已经散尽。但城子村一间间经历过历史沧桑的土房述说着动人的故事。随着泸西县意识到城子村的巨大价值,并着手采取措施将其建成县里的一个民俗旅游点计划的实施,城子村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传统而续写更动听的故事。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