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乡旅游 Touris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乡旅游 > 彝乡览胜

“凉山最美河流湖泊”评选:西昌.邛海

作者:组委会 发布时间:2018-04-2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邛海是四川省境内第一大天然淡水湖,也是邛海泸山旅游景区的核心资源。湖泊海拔1510.3米,东西宽5.6公里,南北长11.5公里,平均水深11米,最大水深18.3米,蓄水量近3亿立方米,现有水域及湿地面积34平方公里,集旅游、饮用、调节区域气候等功能为一体,是西昌城区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被誉为西昌人民的“母亲湖”。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邛海周边围海造田、围海造塘和网箱养鱼,近2/3的滩涂、苇塘、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水域面积从34平方公里降至不足27平方公里。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州、西昌市高度关注邛海保护工作,按照州委“生态立州”战略和“切实加强邛海生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的要求,近年来西昌市围绕“打造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的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的城市发展理念,2009年启动邛海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等全国知名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邛海湿地恢复规划,分六期进行建设,总面积2万亩,搬迁村(居)民9000余户、3.8万余人。2014年12月,累计投资50多亿元的2万亩湿地恢复建成,邛海水域面积恢复到34平方公里。邛海湿地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形成了山、水、城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独特生态区域,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首批“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并被誉为国内“四颗湿地明珠”之一。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进一步保护好邛海这片凉山人民弥足珍贵的生态资源,??州市联动,全面落实“河长制”,大力开展邛海保护工作。一是立足“四个坚持”,健全邛海生态建设体系,即:坚持立法保护,健全邛海生态建设法治体系;坚持规划引领,建立邛海生态建设规建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建立邛海生态建设稳定投入机制;坚持全民参与,建立邛海生态建设党群协调体系。二是创新举措,落实“三结合”,统筹邛海保护与建设,即:山水结合,严格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修建结合,持续加大生态保护投入;监管结合,深入开展面源污染治理。三是强化邛海及景区日常管理,做到“四个确保”,即:开展环境保护,确保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整治旅游秩序,确保经营有序、服务到位;严格执法监管,确保资源环境持续良好;落实渔业管理,确保邛海生态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治理举措和持之以恒的高效管理,邛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邛海泸山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步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科学发展轨道,为西昌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S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