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各地彝学研究会与机构

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2009年度工作总结

作者:研究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0-01-10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22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2009年度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在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自治县委宣传部、自治县民委、教育文化局的具体指导下,围绕加快建设“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县”目标。狠抓小凉山峨边彝族文化的搜集、挖掘、整理工作;认真探索和研究“甘嫫阿妞”品牌文化:积极为打造小凉山“甘嫫阿妞”特色文化和黑竹沟自然资源相融合、相嫁接的精品文化、精品旅游,让小凉山彝族文化逐步走向产业化献计献策。
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一年来通过努力,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1、搜集、挖掘、整理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⑴、翻译、编辑出版了会刊《小凉山》第三期(彝族习惯法汉文版专刊)、第四期。编辑出版了用彝汉文对应的《峨边彝族日常用语》。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年来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以《小凉山》为载体用彝、汉两种文字,搜集、挖掘、整理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编辑印发了《小凉山》第3期(彝族习惯法汉文版专刊)。2008年12月以来,彝研会拉吉左哈、鲁国清、碾者美时三位老同志对《彝族习惯法》的汉文翻译工作,经过6稿的反复翻译和修改,于2009年6月出版了《小凉山》第3期(彝族习惯法汉文版专刊),共印1500册分发到各个单位和乡镇。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编辑印发了《峨边彝族日常用语》。2008年5月,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为了帮助工作和生活在彝族地区想学习彝语的同志学习彝语,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彝区不懂彝语的其它民族同志因语言不通带来的各种困难,开始组织人员编写《峨边彝族日常用语》一书。一年来,召开了专题会议7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增补等,经过13稿后于2009年5月出版。《峨边彝族日常用语》共分32类,695句,6950字,编印5000册分发到全县各个单位和乡镇。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编辑出版了《小凉山》第四期。《小凉山》第四期共收到县内外的来稿彝文稿件20篇、汉文稿件25篇。经过编辑部的认真筛选,选用了彝文稿件17篇,汉文稿件16篇。彝文稿件分“论述类”、“抒情散文”、“传说故事”、“克智”、“尔比”、“民间民歌”六大栏目;汉文稿件分“彝学论文”、“民族团结”、“彝族习俗”、“彝学传奇”、“彝乡风貌”、“诗歌”、“工作动态”等七大栏目,共计:53796字。于2009年10月底定稿正式印刷,共印:1500册,11月正式出版发送到全县各单位和乡镇。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⑵、收集整理《彝族佐木莫》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9年3月以来,彝研会收集整理了《彝族佐木莫》8本,经反复修改、打印4次,总计189140字。现已经整理出了168首,92458字的《彝族佐木莫》草稿交作者继续校稿。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⑶、多次参加指导自治县“佳支依达且别啦”的制作、拍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等工作。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年来,为了协助拍摄“佳支依达且别啦”,召开了专门的“佳支依达且别啦”取名、音乐审查、歌词、拍摄镜头等会议5次;多次派人到勒乌、黑竹沟等地指导了“峨边佳支依达且别啦”编排、制作和拍摄工作。协助教育文化局做好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彝族刺绣”和“彝族泡水酒”已获得得省级批准。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⑷、协助民委、教育文化局翻译了《峨边彝族自治县水资源管理条例》、《法律知识竞赛互动题》、《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简易读本》、国庆60周年、彝族年等各种活动的标语、会标、舞台背景。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认真学习其它州、市、县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彝研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推动“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2009年5月18日至22日,在常务副会长、自治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拉吉左哈和副会长、自治县民委主任甘映均两位领导的带领下,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一行8人到凉山州喜德县、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石棉县等地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使大家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对于促进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的工作,建设“小凉山族彝族特色文化县”,打造小凉山“黑竹沟——甘嫫阿妞”峨边旅游品牌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为了进一步宣传峨边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提高研究效率。彝研会简单配备了办公电脑,开通了宽带,在网络上开设了彝研会的专页,使小凉山彝族文化研究成果与社会资源共享。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 存在的问题:

1、当前人们对文化繁荣发展的呼声很高,但是,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是个社会团体组织,没有正式的机构和人员编制,缺乏工作激励机制。从事日常工作的多数同志是退休人员,有力不从心之感。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办公设备设施条件(如:电脑、摄像、摄影、录音等)需要进一步改善。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2010年的工作思路:

1、继续办好《小凉山》专刊,年内完成第5期的编写和印发工作。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抓好彝族文化为黑竹沟旅游服务的工作。对黑竹沟的旅游景点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调研,对黑竹沟景点名称来源和故事进行考察和研究,并编写成文字资料,把彝族文化融入黑竹沟旅游开发之中。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积极挖掘和整理彝族的节日文化。设想组织开展一次大型的“彝族儿童节”(阿依莫格)的活动,力争制作成影视资料推广和保存。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进一步加强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的搜集、挖掘和整理工作。重点开展彝族婚嫁、彝族典故、彝族成语的搜集和整理。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用彝族文化底蕴打造旅游品牌,推行彝族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为实现“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县”,打造小凉山“黑竹沟——甘嫫阿妞”旅游品牌做出应有的贡献。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继续协助教育文化局进一步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00九年十二月59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