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澜沧江流域彝族文化研讨会在保山学院召开
研讨会开幕式
2016年4月16日上午八点半,首届澜沧江流域彝族文化研讨会在云南保山学院隆重召开,来自西南地区滇、川、黔等省市的近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上午8:30至10点,为开幕式阶段。开幕式主席台上就坐的有全国彝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彝学会常务副会长、原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沙马拉毅教授,云南省彝学会秘书长黄宇东,云南省彝学会副会长、云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白兴发教授;保山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耀程,副校长张国儒教授,民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杨文英。开幕式由保山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邓有林主持。
首先,保山学院张国儒副校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致欢迎词,他介绍了保山学院近年来在办学质量、科学研究、地方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保山彝族人民对维护祖国边疆稳定、地方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保山市还保存有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蕴,但保山学院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开展较晚,不为外界所熟知。他希望专家学者们为保山市彝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献计献策,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之后,云南省彝学会秘书长黄宇东作了讲话,他首先代表省彝学会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了祝贺,指出彝学会作为团结和凝聚彝族地区优秀人才的学术团体,为彝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彝族地区的文化、社会与经济发展,希望保山市彝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然后,保山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杨文英副所长作了民族文化研究所的工作报告,她向参会的专家、学者们介绍了保山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的建立、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希望参会的专家学者们关注和支持保山学院的民族文化研究工作。
开幕式结束后出席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合影
上午10点至12点为主题发言阶段。
首先,沙马拉毅教授作了题为《国内外彝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的主题发言,他讲解了:一、国外十三世纪以来的彝学研究情况;二、国内彝学研究的现状;三、彝语言文字事业的研究与实践;四、进一步规范完善彝文的工作情况;五、二年来,通用彝文在云、贵、川的普及、推广、应用实践。当前,对彝族文化的研究日渐成为一个热点,大量的学者开始关注和参与彝族文化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国内的专家学者们要拓宽视野、加强现实研究,提升理论水平,要始终掌握住彝学研究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如果我们国内的彝学研究速度慢、成果少、水平低的话,那么学术话语权就会被西方学者掌握,不利于彝学研究的健康发展。西南地区的彝族有维护祖国边疆和地方社会稳定的历史传统,希望在新时期大力弘扬这一精神,希望参会的专家学者站在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打造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来开展彝学研究,促进彝学事业的大步发展,促进彝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之后,白兴发教授作了题为《襟沧江而带怒水,殊方哀牢及永昌——写在澜沧江彝族文化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发言。他结合西南地区的民族史、地方史,回顾了上古时期彝族在滇西地区的历史源流和迁徙发展过程,以及历史发展中彝、汉等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共同开发这片热土、保家卫国抗击外敌入侵、维护边疆稳固的过程。指出保山市的彝族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但还未被外界过多关注,对地方彝族文化的学术研究也才刚刚起步,相信在保山学院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的努力下,保山学院的彝族文化研究定会快速发展。
最后,保山学院刘荣昆博士作了题为《彝族村寨选址的生态考究与生存诉求——以澜沧江流域为例》的发言,他从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对滇西彝族村寨的选址择居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散落在深山处的彝族村寨,在村寨的选址、朝向、布局、排水、择居、堆置等方面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和生态适应性,今天对彝族山寨的建设应当继承这种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学术发言交流现场
下午15点至17:30,为发言交流阶段。
发言交流中,来自滇、川、黔等省市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学术交流发言。他们从彝族的历史源流、生态文化、宗教信仰、毕摩文化、族群认同、风土习俗、旅游经济、文化产业、社区营造等广泛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发言、提问和讨论,整个过程观点纷呈,气氛热烈,互动深入。
至此,为期一天的首届澜沧江流域彝族文化研讨会圆满结束。
附录1:参会论文题目一览表
序号 | 文章标题 | 作者 | 作者单位 |
1 | 论传统经籍的特征及其在彝族古籍中的地位 | 王明贵 | 贵州信息工程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 |
2 | 彝族村寨选址的生态考究与生存诉求—以澜沧江流域为例 | 刘荣昆 | 保山学院 |
3 | 敬畏、冲突与平衡—以云南永仁直苴彝族祭祀龙水神仪式为中心 | 罗明军 | 云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4 | 彝族传统民间信仰研究概述 | 王俊 | 贵州民族大学 |
5 | 多元文化背景中的彝族宗教信仰 | 杨甫旺、李娜 | 楚雄师范学院 |
6 | 浅谈彝文古籍中的原始建筑文明 | 吉木阿龙 | 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
7 | 浅议彝族的巫术 | 叶宏 | 玉溪师范学院 |
8 | 巫术对彝族文化的影响 | 陈映明 | 楚雄大姚县 |
9 | 彝族舞蹈“嚓大钵”的风格特点及成因探析 | 熊云、段泗英 | 保山学院 |
10 | 彝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成效与建设途径 | 何刚、沙马阿木 | 西昌学院 |
11 | 浅谈彝族民间信仰与彝区基层社会治理 | 李金发 | 红河学院国际彝学研究中心 |
12 | 中缅边境龙陵县木城彝族边民祭啬节的文化功能研究 | 高文 | 红河学院国际彝学研究中心 |
13 | 云南彝族社会文化变迁及其现代化适应 | 杨甫旺、何莉芳 | 楚雄师范学院 |
14 | 边陲彝韵:滇西彝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 尹湘云、殷雄 | 保山学院 |
15 | 澜沧江流域多族群杂居与文化认同 | 郭宸利 |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 |
16 | 彝族原始宗教文化巫术对宗教文化的影响 | 陈映明 | 楚雄州大姚县 |
17 | 从摆榔香堂人丧葬仪式看族群文化的冲突与消解 | 余猛 |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
18 | 澜沧江流域彝族分布及支系异同 | 杨文英 | 保山学院 |
19 | 巍山彝族服饰对现代珠宝设计的文化创意引领探析 | 苏亭羽 | 保山学院 |
20 | 多元文化背景下彝族利米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及保护探析 | 鲁新明 | 保山学院 |
21 | 少数民族传统游娱竞技的产生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澜沧江流域彝族为例 | 杨绍昌 | 保山学院 |
22 | 澜沧江流域彝语使用研究 | 王丽 | 保山学院 |
23 | 澜沧江流域彝族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演进及转型升级—以保山市彝族聚居区为例 | 周紫林、杨双秀 | 保山学院 |
24 | 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探析—以保山市为例 | 李继楼 | 保山学院 |
25 | 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初探 | 杨明榜 | 保山学院 |
26 | 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思考—以昌宁县耇街彝族苗族乡为例 | 许洪堪 | 保山学院 |
27 | 昌宁县珠街彝族乡农村彝族留守问题研究 | 李丽、李艳艳 | 保山学院 |
28 | 浅谈彝族香堂人的朝山文化 | 杨逸平 | 云南临沧市研究院 |
29 | 彝族地区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研究 | 李朝旺 |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史志办 |
30 | 临沧市彝族利米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 赵明生 | 云南临沧市佤族文化研究院 |
31 | 澜沧江流域彝族杂居区语言生态研究—以保山市为例 | 李莉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32 | 浅议临沧市云县彝族香堂人打歌拉杂 | 杨天龙 | 云南临沧市 |
附录2:会议交流出版物
保山学院杨耀程、殷铖君著《寻根“腊罗巴”—昌宁彝族民俗文化考察》(2011年) | 侯德勋、白兴发、张纯德著《宋代自杞国—一个神秘的彝族地方政权》(2015年12月) |
彝族有保卫边疆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传统,在《永不磨灭的记忆》这书中记载有好几位抗日战争时期的彝族革命志士。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