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查姆》古籍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
2023年5月16日上午,“同心护珍宝·聚力续华章——“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保护与利用成果展”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文津厅举行。双柏县《查姆》古籍作为重要成果之一亮相此次展览。
2021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正式启动,定向用于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古籍活化与数字化等公益项目。
在该项目的支持下,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将双柏县43卷《查姆》古籍进行修复,经过各位专家老师之手使得珍贵的查姆古籍得以复原、重获新生。所修复的古籍品相精美,修复技艺精良,是该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
为进一步加大古籍活化力度,推广古籍修复技艺,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字节跳动公益于5月16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举办为期2个月的“同心护珍宝·聚力续华章——‘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保护与利用成果展”,双柏县查姆古籍毕摩经之丧葬经有幸被选中参与展示。
近年来,双柏县不断加大对《查姆》的传承和保护力度,在古籍征集、修复、翻译、查姆文化展演演示、传承人培训培养等工作上持续用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双柏县查姆文化展示中心、文化馆查姆文化展厅、双柏县毕摩文化展厅、AAAA级旅游景区等建成投入使用,双柏县博物馆和查姆湖查姆文化传承展演项目正在建设中。
2022年,双柏县启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查姆》抢救性保护工程,对《查姆》古籍进行收集整理、修复、翻译、出版,进行系统性的保护;2023年争取到国家级非遗保护资金64万元用于《查姆》的保护利用。
下一步,双柏县将继续实施好《查姆》保护各个项目,落实好各项保护措施,让《查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延伸阅读:关于《查姆》
彝族创世史诗《查姆》是彝族先民讲述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的一部创世史诗,是目前所发现的反映远古先民生活与历史的彝文古籍,是一部用古彝文记载的 篇幅最长、数量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书面作品。
“查姆”为彝语音译,彝族人把叙述一种起源称之为一个“查”,“查”意为种类或类别(即篇、章),“姆”则是母、大之意,即为根基或本源,“查姆”即“万物的起源”。是彝族先民认识和解释宇宙起源的基本学说,因而被称之为彝族的“根谱”,天地间—件事物的起源就代表一个“查”,彝族民间据传共流传有120多个“查”。
2008年,彝族创世史诗《查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查姆》史诗分为上部、下部两部:上部为《吾查》(彝语音译),下部为《卖查》(彝语音译),意为“公书”和“母书”,相当于天与地的对应。
作为古籍文献和口碑文献形式流传的彝族创世史诗,《查姆》被誉为“彝族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物种起源、天地演化、人类形成和发展、家庭婚姻、医药卫生、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天文地理以及伦理道德等内容,远涉史前神话、今通衣食民生,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查姆》主要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的安龙堡、大麦地等彝族地区。
《查姆》史诗的传承主体,主要是毕摩和民间艺人、歌手,《查姆》史诗主要有书面文本化和生活化遗存两种保存形式。
文本保存形式:用彝文字记载的《查姆》文本基本是孤本式保存,只有少部分保存在毕摩手中。
口头遗存形式:由民间艺人和歌手用“阿噻调”“仁义调”演唱,但目前只有少部分人能够传唱。
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文本是收藏于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的清乾隆十九年彝文抄本《查姆》。由双柏县下莫且法村彝族毕摩世传,1983年被楚雄彝文古籍研究室征集入档。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资料来源:双柏县文化和旅游局、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通讯员:李亚娟 颜燕萍 郎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