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彝族漆器
有人把彝族称之为“三色”民族,这大概是源于彝族漆器的永恒三色吧。彝族漆器用红、黄、黑三色在器物上以自己的图腾文化勾绘着整个民族的性格与气质,展示出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底蕴。彝族漆器大多以黑作为底色,红、黄两色经过彝族民间工艺师们灵巧的双手形成一副副精美花纹呈现在器物上,简单的三色在色彩上形成的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封建社会里漆器属于达官显贵和富裕家庭拥有的物品,在民间很少流传极少。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的四川喜德县彝族漆器,因受经济环境所制约,其制作工艺和规模远不如今天精湛、宏大。那时人们制作的漆器大多是单一的黑色或无色,要么描绘上简单的图纹,主要以实用为主。而制作精良漆器因价格昂贵,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少见,只为少数家庭收藏、馈赠亲友而专门定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关注凉山这个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大量的外来游客涌入凉山,极大地刺激了旅游产业大发展。喜德的彝族漆器以其考究的材质、精细的纹饰和纯手工绘制而逐渐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喜德漆器产业在这样的条件机遇下逐步壮大起来,在形形色色、琳琅满目的旅游产品中独树一帜,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喜德出产的彝族漆器材质优良、做工精细,颇具收藏和欣赏价值,成为人们相互馈赠传递友谊的首选之物,喜德也因此被冠以“彝族漆器之乡”的美誉。
目前,喜德县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彝族漆器厂有2家,小作坊、家庭式的制作则不胜枚举。吉伍伍且创办的“金乌”漆器厂是喜德彝族漆器厂中规模最大的一家,他来自喜德的米市,祖上世代都以制作漆器为业,是远近闻名的漆器“尔古(工艺师)”世家,他已是第16代真传人。他生产的漆器产品种类颇多,且件件精美绝伦,大到桌椅、卧具及衣橱柜,小到酒具、餐具和女士用的发簪、手镯等,一应俱全,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地区,倍受广大消费者的称赞。
一件彝族漆器如果保管妥善,不与坚硬物品发生碰撞或磨擦,哪怕使用几十年、上百年以上也不会退色,有的皮质漆器使用600多年依然光彩夺目,因而在材质、皮质上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制作彝族漆器的坯料以成年的桦树、杜鹃最为理想,可以避免成品后的漆器出现受潮变形或干裂的情况。漆树的黏液是制作漆器时底色颜料之佳品,一来是为了防高温和腐蚀,二来可以增加光泽。选用朱砂、石黄等无毒无害的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图纹,既环保又经久耐用,在不被损坏的情况下使用一段时间后色泽反而变得更加鲜艳。
工艺复杂、耗时费力是制作彝族漆器的特点。一件好的漆器在选好木料后还需要工艺师们的精心计算和处理才崭露头角,然后开始进行刨、凿、磨光等一道道的工序才形成器物的原型,再对器件的细小瑕疵进行修补处理,妥善放置备用。上底漆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所有的器物将统一涂刷一层黑漆,在特定的室温内放置几天后再上二道,然后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此环节将直接联系到一件漆器的成败与否,漆器工艺师们为了避免出现失误,会避开喧嚣的场所,在安静的环境中闭门绘制图纹,如果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失误,整件漆器就会前功尽弃,需从头再来。一件制作精良的彝族漆器前前后后经过四十几道工序才大功告捷,闪亮登场。
在吉伍伍且家里布满了一件件美轮美奂的彝族漆器,用于墙面装饰的有羊角、武士刀鞘、斗笠、口笛等,全家人日常生活所用的也全部以漆器“武装”,从桌、椅、碗筷、茶几到床柜,就连镜框和电话机台也用彝族漆器制作。在他家有的漆器使用年限已逾20年,除了局部地方稍微磨损脱色外,大部分色彩依然绚烂,图纹依旧清晰,成为名副其实的漆器“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