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凉山州昭觉县甘多洛古乡果阿丁村举行首届剪羊毛节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果阿丁全村人口有373人,90户人家,34户建卡贫困户,15名党员,其中二名党员是建卡贫困户。全村在读学生有47名,外出打个的30名,全村历史以来有5人参加工作,其中2名是去年的“一村一幼”教师。
第一天:西昌—果阿丁
牧羊人一般都是在山上一待就是几个月不能下山,吃住都要在山上跟羊群在一起,日夜在一起生活,所以羊儿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把他当成了“领头人”,所以羊儿们会很听话的跟着牧羊人走。
牧羊少年业意气风发的赶着羊群归来。
为了一决高下,村里的男人们开始剪羊毛比赛。剪羊毛,不仅要剪的快,还要剪的均匀和平整,当然还要保证羊的安全哦。
虽说剪羊毛这活基本都是男人的事,但是巾帼不让须眉,妇女们也一样不输男人。
阿皮是剪羊毛的高手,看他手中挥舞着老式的剪刀(很多的年轻人已经不会使用这种剪刀),不紧不慢的在羊身上一下一下,整整齐齐的羊毛就滑落下来了。
阿皮家的大儿子也坐在父亲身边学习这个必备的技能,虽然慢一点,但是每一剪刀都非常的认真和仔细。
家里的男人们剪羊毛,而女人们就背着竹筐收捡剪下来的羊毛。
剪羊毛更是全家总动员的时刻,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
剪完羊毛,羊儿们就该各回各家了,分别了半年多的羊群马上就要回到各自的羊圈了,所以,在进村的岔口处,主人就要把各家的羊儿赶回各自的家。
彝家人把羊儿视作自己的家人,所以看似长得一样的羊群,主人家还是能一眼就认出哪些是自家的羊。
家里的羊圈已经打扫干净,并且铺上了新鲜的蕨草,干净又舒适。羊儿们将在家里度过下半年,直到来年春天再上山去。
安顿好羊群,阿皮把早已准备好的公鸡抓了出来,要为家人做一顿庆祝的晚餐。
剪羊毛节不仅是羊的节日,更是孩子们的节日,不论是建水塘,还是给羊儿洗澡,孩子们都一直围在大人们身边嬉戏打闹,快乐的节日就是要男女老少都开心才好。
羊儿回家了,家人团聚了!和摄制组也来张合影吧!
除了传统彝族文化汇演,村民们还在雨中进行了一场摔跤大战,并评出了一、二、三名。
由乡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共同为获奖者颁发了奖品和奖金,以此鼓励。获奖选手在雨中领奖,别有一番风味。
文|阿芝 阿卓 图|阿卓 罗忠国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火把节与剪羊毛节
大家都知道,凉山彝族有很多 节日,比如“火把节”、“彝族年”等等,大多数地区是锅 “火把节”的,但凉山有些彝区却不过,而这些地区就是彝语北部方言中讲义诺土语的部分,这部分地区的人们过隆重的“剪羊毛节”——也称“约纱茨”。
羊自古以来都是彝族人的宝贵财产,是彝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羊儿一般一年要剪三次羊毛,分别是:楚沙茨(初秋)、尼沙茨(春天)、沙呷茨(冬季)。而一年当中最隆重的就是夏末初秋这一次了,羊儿从春天就上山放养着了,要在这个时节下山回家。所以,为了迎接分别了半年的羊儿回家,家家户户都要宰杀事先准备好的猪、鸡,并做一顿丰盛的佳肴以求来年的羊畜兴旺。同时,这天村子里也要举行摔跤、斗牛、赛马等民间活动,非常热闹,一点也不亚于过“火把节”。
羊自古以来都是彝族人的宝贵财产,是彝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羊儿一般一年要剪三次羊毛,分别是:楚沙茨(初秋)、尼沙茨(春天)、沙呷茨(冬季)。而一年当中最隆重的就是夏末初秋这一次了,羊儿从春天就上山放养着了,要在这个时节下山回家。所以,为了迎接分别了半年的羊儿回家,家家户户都要宰杀事先准备好的猪、鸡,并做一顿丰盛的佳肴以求来年的羊畜兴旺。同时,这天村子里也要举行摔跤、斗牛、赛马等民间活动,非常热闹,一点也不亚于过“火把节”。
活动简介
此次,受四川省彝文学校、凉山州民族干部学校,驻昭觉县甘多洛古乡果阿丁村第一书记尔恩阿芝莫老师的邀请,参加了2016年本村首届剪羊毛节,感触颇多。阿芝老师一直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者,不论是在学校时还是在驻村的这一年中,为了更好的传承彝族文化,她曾书面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落实我州在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把彝语文纳入笔试面试内容的建议”报告。
果阿丁全村人口有373人,90户人家,34户建卡贫困户,15名党员,其中二名党员是建卡贫困户。全村在读学生有47名,外出打个的30名,全村历史以来有5人参加工作,其中2名是去年的“一村一幼”教师。
果阿丁村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村寨,今年连续三次受灾,两次冰雹、一次泥石流,刚刚种下的庄稼,覆盖的地膜全被打的千疮百孔,刚刚长出嫩芽的荞子全部被打翻,只得重新买种子播撒。明显的今年土豆收成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二,年底的收成不会很多,所以明年对于果阿丁村来说是艰难的一年。
昭觉“悬崖村”天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而甘多洛古乡就坐落在“悬崖村”隔壁,政府在最短时间内贷款了6000万元,解决“悬崖村”交通出行难等问题。这一举措,将普及到昭觉县至少古里片区的所有乡,希望甘多洛古乡将以此得到游客深度旅游带来的实惠,并改善贫困问题。
从左到右:村支书阿品尔日、村长尼克史依、组长尼克吉木、驻村第一书记阿芝老师
据阿芝老师介绍:此次,举办剪羊毛节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响应凉山州委、州政府和凉山州昭觉县委、县人民政府搞好扶贫攻坚利国利民的号召,多举办一些适合村民、有助于精准扶贫的健康、积极、进步的文体活动。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把村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思想集中统一起来,统一到以彝族《玛牧特依》所倡导的思想内涵中来。所以阿芝老师利用夏季农闲时节举办了果阿丁村首届剪羊毛节活动,帮助村民特别是年轻人,把劳动之余的闲暇时间利用起来,学和传承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学习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用《玛牧》精神集中统一起来朝着党的富民政策方向努力。
第一天:西昌—果阿丁
7月29日,当我们颠簸五个小时,从西昌抵达甘多洛古乡果阿丁村,本来平坦的水泥路被石子路取代,因为是贫困村,所以通到乡里的路也是阿芝老师到岗后才慢慢铺起来的,我们才得以把车一直开到村里的主路上,一进村就看到阿芝老师为村子里挂出的两条彝语“尔比”横幅:一家人要富有,锄头扛肩上,一家人要贫穷,家有七把烟杆。
昭觉县甘多洛古乡坐落在美丽的沙马玛获波即狮子山下,凉山东五县中就与美姑、金阳、雷波三县相邻,翻过沙马玛获山就是雷波县的瓦岗乡,与切莫乡、支尔莫乡遥相呼应。去甘多洛古乡要往金阳县方向行进,途径金阳县依达乡,紧挨着打鼓洛村。凉山彝语里常说的圣乍土语、义诺土语这里都在使用,甘多洛古乡是美姑大峡谷的一部分,也是最好的旅游地。
甘多洛古乡历史上是彝族甘朵土司的管辖地,故名。丁长河(《凉山日报》“彝海”文艺副刊”主编)也是该乡人,他解释为:“甘多洛古,原名呷朵尔古,因呷字有两种读音经常被误读,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更名,甘多士司属民的中心地带之意,甘多土司分衍于贵州水西土司安氏,凉山沙马土司绝嗣之后由贵州水西安邦上门承袭。”
甘朵洛古乡有四个村,即果阿丁村、日曲村、甘多瓦莫村和洼取尼乌村。“果阿丁,意思是关口背后的一片大坝子,为什么叫关口?是黑彝阿陆和马两家赶走土司而打战的分水岭线,彝语叫公阿,公是关口,阿,是背后”。
抵达当晚,我们就去了村里建卡贫困户阿皮家,做剪羊毛节拍摄前的沟通,由于组与组之间的道路还没有通,所以我们只能步行上山,曲折的山路超乎了我的想象,这简直不能叫路,而是雨水冲刷出来的一条石头道。
当我们第一次踏进阿皮木日家时,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他们家还保留着传统的火塘,到这一代已经传承了四代,石碓上雕刻的花纹显示出了它久远的历史。看到有客人来,他们全家都出来迎接我们,为我们准备了甜酒、燕麦面、荞馍、燃起火堆又为我们烤了土豆,从简短的聊天中我们得知:家里的二儿子已经上山去迎接下山的羊儿了,今夜会住在山上,明天跟着羊群一起回来。家里的其他人准备千层荞饼、鸡(因为今年猪价上涨,所以用鸡来取代猪)、还有垫羊圈的蕨草,明天羊儿洗了澡、剪了羊毛后,分别了半年的羊儿就回家团圆了。
阿皮一家,屋里的锅庄石已经传承了四代了。
刚刚坐下,主人就热情的拿出甜酒来招待我们,稀释过的甜酒,味道很香醇。彝族人常用玉米面发酵成甜酒,夏天可以解暑和解腻。
阿皮一家聚在一起和我们聊天,家里的老二已经出发去山上接羊儿了,大儿子(右二)留在家里,明天去建羊儿洗澡的水池。家里的女主人(左四)一直微笑着招待我们。
除了甜酒,荞粑、土豆和燕麦粉也是招待客人不可或缺的。
第二天:羊儿洗澡
第二天一早,阿皮一家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等待我们。
女主人正在梳妆打扮,今天可是个大好日子,分别了半年的羊儿要回来了。
看得出,女主人年轻的时候一定非常漂亮。
男主人正在打扫羊圈,羊圈打扫干净后,女主人去山上割蕨草,铺在羊圈里,等待羊儿归来就可以睡在干净、温暖的羊圈里了。
已经打扫干净了的羊圈
出发迎接羊儿前,全家再来张合影,盛装过节
从山上回来的羊儿会集中在这里洗澡。大石头后面,全村的男人们正在准备为羊儿们洗澡的水池。
这里,就是全村的男人和孩子们一起建好的水池。
领头羊已经带着羊群们来到了水池边
全村人都围在附近,看着自己家的羊儿是不是第一个入水的。据说,谁家的羊儿第一个下水,预示着他们家来年吉祥如意,人畜兴旺。而这只“领头羊”就不会再卖,会一直留在家里养下去。
大家纷纷努力把羊儿拉下水,可惜这些平时很少见人的羊儿们最怕的就是水,再加上周围这么多人,全都聚在一起不知所措,就更别提下水了。
羊是成群生活的,他们都彼此分不开,所以一旦前面的羊下水,后面的羊就会自动的跟上,所谓“领头羊”就是这么来的。常言道:一只羊儿过河,十只羊儿过河。
头羊下水后,后面的羊也都跟着下水了。
大家一只接一只的游过水池,这就完成了一遍洗澡。
当然了,半年时间在山上放养,只洗一遍是不够滴!那怎么办,再来一遍嗦!集体向后转!
想要把头羊拖下水,不是那么容易滴,你需要智慧与力量并存,而且一定不能被羊带跑了!
甚至有可能还会被羊拖进水里,它还没洗,你先洗了!
瞧,这游泳姿势还是不错滴嘛~
羊儿:“谁把我推下水的?我跟他没完!”
“唉呀妈呀,这水那么凉,是让人洗澡吗?!”
“我快冻死了!”
“你们后面的赶紧跟上,别掉队!”
“我妈呢?我要找我妈!”
“……”
“前面的,能不能走快点?”
“我要去吃点好吃的补充一下能量!”
“……”
“咩~~”
“我是羊?还是狗?”
“……”
一般情况下,羊儿洗澡都是这样来来回回几个轮回,可这次的羊儿洗澡却让我们见识到了难得一见的场景:羊儿们洗成了一个圈,根本不需要人再赶羊下水,每一只羊都跟着前面的羊儿自动下水。
围着水池,形成了一个闭环,村民们让羊儿洗满了七圈(彝族人喜爱单数),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洗完澡澡的羊儿们都“羞答答”的出浴了,睫毛长长的是母羊。
“我是最帅的!这里所有的母羊都是我的!你们走开!”呵呵。
羊儿们洗完澡,终于可以大吃一顿了!青青的草是夏天最美味的食物。
再去山上晒个太阳,抖落身上的水珠,就可以吃得饱饱儿的,明天再理个“发”,炎热的夏季生活就结束了。
第三天:剪羊毛比赛
新鲜的蕨草是用来垫在羊圈里面的,不仅可以当铺盖,也可以闲来没事磨磨牙。(老人家昨天喝了接羊的人带上山的酒,醉在了山上,今天清醒了才下山,呵呵。)
牧羊人一般都是在山上一待就是几个月不能下山,吃住都要在山上跟羊群在一起,日夜在一起生活,所以羊儿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把他当成了“领头人”,所以羊儿们会很听话的跟着牧羊人走。
牧羊少年业意气风发的赶着羊群归来。
为了一决高下,村里的男人们开始剪羊毛比赛。剪羊毛,不仅要剪的快,还要剪的均匀和平整,当然还要保证羊的安全哦。
虽说剪羊毛这活基本都是男人的事,但是巾帼不让须眉,妇女们也一样不输男人。
阿皮是剪羊毛的高手,看他手中挥舞着老式的剪刀(很多的年轻人已经不会使用这种剪刀),不紧不慢的在羊身上一下一下,整整齐齐的羊毛就滑落下来了。
阿皮家的大儿子也坐在父亲身边学习这个必备的技能,虽然慢一点,但是每一剪刀都非常的认真和仔细。
家里的男人们剪羊毛,而女人们就背着竹筐收捡剪下来的羊毛。
剪羊毛更是全家总动员的时刻,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
经过了一下午的激烈角逐,前三名剪羊毛高手已经诞生:第一名剪了43只,第二名剪了42只,第三名剪了40只
分羊入户
分羊入户
剪完羊毛,羊儿们就该各回各家了,分别了半年多的羊群马上就要回到各自的羊圈了,所以,在进村的岔口处,主人就要把各家的羊儿赶回各自的家。
彝家人把羊儿视作自己的家人,所以看似长得一样的羊群,主人家还是能一眼就认出哪些是自家的羊。
家里的羊圈已经打扫干净,并且铺上了新鲜的蕨草,干净又舒适。羊儿们将在家里度过下半年,直到来年春天再上山去。
安顿好羊群,阿皮把早已准备好的公鸡抓了出来,要为家人做一顿庆祝的晚餐。
剪羊毛节不仅是羊的节日,更是孩子们的节日,不论是建水塘,还是给羊儿洗澡,孩子们都一直围在大人们身边嬉戏打闹,快乐的节日就是要男女老少都开心才好。
羊儿回家了,家人团聚了!和摄制组也来张合影吧!
第四天:彝族传统文化汇演
一台原汁原味的彝族文化盛宴,一场本土的彝族文化大餐。
乡党委书记马呷且致辞
《德社》果阿丁组阿皮拉依用彝语“克智”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即迎宾词)
《博阿妞妞》,这首民歌是流传在昭觉等地的彝族原生态民歌,歌中的内容就是有关羊和剪羊毛的故事,由村上的妇女诺比金史和的莫史妞演唱。
村民吉克伟日演唱了《狮子山的来历》
来自甘多瓦莫村阿品吃古的《ꈍꎞ》(克智)。阿品吃古父亲曾经是甘多洛古乡有名的“克智”高手,他继承父亲的智慧、继承诺苏的“克智”,曾多次参加比赛,后来又传给了他儿子。阿品吃古一家真正做到了彝语常说的:ꁍꋯꇖꈌꊎ,ꀿꋯꌺꈌꊎ!(一辈一辈,口口相传!)
果阿丁组的惹拉虎和尔牛组的吉克阿牛献上了一曲“最牛校歌”《玛薇》(索玛花)
《玛牧特依》:由村上中青年人带领小朋友一起朗诵。
彝族有古老悠久的传统经典,比如《玛牧特依》、《勒俄特依》、《阿莫尼惹》等。《玛牧特依》是彝族人的精神财富,是灯塔,也是指引我们前进的航标!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由于缺少没有继承好彝族的传统文化,彝人缺少文化自信,没有了民族疑聚力,形成不了统一的思想认识。随着彝族传统文化的流失,我们失去了方向,内外部的原因,造成今天贫穷落后的现状,指路经已经发黄,回家的路还没找到。祖先运用了几千年的彝族文字,到了今天我们这一代却没得到很好的运用、保护和传承,甚至即将面临文字消失、语言消失的危险。
村民吉克作西和吉克果各共同演绎了《妈妈的女儿》、《太阳、月亮、星星》等。
《妈妈的女儿》彝语为《阿嫫尼惹》。她是彝族民间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叙事长诗。一提到《妈妈的女儿》,人们想到的总是包办买卖婚姻、女儿失去自由,在人世间受尽折磨的遭遇,但除了这些,《妈妈的女儿》更多的是与汉族《女儿经》相类似的,教育广大彝族妇女姐妹们的教科书,是一本彝族妇女必读的教育经典。书中以典型的实例讲诉了“妈妈的女儿”在父母的教导中天真浪漫、无忧无虑地成长:为人处事好、尊老爱幼好、勤劳治家好、衣着打扮好、待人接物好,见什么会什么,能歌善舞的彝家优秀女儿。从而追忆了自己美好的成长经历。更主要的是《妈妈的女儿》里的许多仪式渐渐演绎成了今天的彝族姑娘们的出生仪式、穿耳仪式、换童裙仪式、换衣仪式、出嫁仪式(唱哭嫁歌)。可以这样说:只有读过了《妈妈的女儿》的彝族妇女,才更进一步懂得了真正的彝族家的“妈妈的女儿”。 一切真善美都在女儿的身上得以完整的体现,一切人间的酸甜苦辣,妈妈的女儿也都经历了。
除了传统彝族文化汇演,村民们还在雨中进行了一场摔跤大战,并评出了一、二、三名。
由乡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共同为获奖者颁发了奖品和奖金,以此鼓励。获奖选手在雨中领奖,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由果阿丁村支部书记阿品尔日做了总结性的结束语《ꋮꑌ》(团结)。
《ꋮꑌ》,ꉪꊈꍏꇭꑬꊂꊿꋋꁯ,ꉪꊈꆈꌠꌺꇖꊿꋋꁯ.ꉪꊈꈬꑌꇁꄿꋍꃀꌺ!ꉪꊈꈜꅂꇉꈬꋍꃀꌺ!ꌉꈿꋍꑍꐥꂿꀋꉂ,ꃥꆦꋍꑍꁨꂿꀋꉂ. ꆀꐊꆀꉙꃅꆀꉙꍅꇙꀕ,ꉷꐊꉷꉙꃅꉷꉙꇔꍣꀕ! ꀉꑌꊿꋋꀋꁯ,ꋮꑌꊿꋌꁭ.ꋬꂻꈧꅪ.ꒉꑋꁨꑟ,ꇁꑌꉇꑟ.
昭觉县甘多洛古乡果阿丁村通过举办首届剪羊毛节,借机举办一次文艺活动,结合村里的扶贫工作,并立足本村做一些适合本村的种养植业方面的探索;借剪羊毛节的机会大力宣传禁毒防艾工作,引导年轻人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走彝族《玛牧》所倡导的道路;借剪羊毛节学习传承发扬彝族传统文化。村里会唱《妈妈的女儿》、《波阿妞妞》传统民歌的妇女教年轻女孩唱;朗诵彝族著名的教育经《玛牧特依》、说唱彝族“克智”,转《阿斯木莫》等,弘扬彝族传统文化。
阿芝老师独白:
清晨,我独自行走在果阿丁村的乡间小路,远远望间小村云雾缭绕、炊烟四起,偶尔听见狗的叫声、小孩的哭声,多么宁静啊!我思绪万千。在战火纷纷的年代,我们的祖先叱咤风云,从ꏨꄵꃅꈬ(昭通),六祖分支以后选择了这片美丽的土地——凉山,在此定居下来,从此守候着这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刀耕火种、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耕耘着、收获着。并保留和守护了我们彝族的许多传统文化。我也仿佛听见毕摩为民祈福时那清脆悦耳的铃声;而今我行走在这里,心情十分沉重。今天已经是和平年代,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祖辈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有最好的自然资源,久远的传统文化,最好的时代,从精神和物质,我们都不应该贫穷!让我们携起手来,走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康庄之道!
文|阿芝 阿卓 图|阿卓 罗忠国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