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彝族毕摩文化 诘问人类生命终端——英布草心携《归山图》强势归来
近日,2020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英布草心最新长篇力作《归山图》荣列其中。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是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一个新项目,于2018年开始实施,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具体组织落实。
2020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共收到申报作品56部。经过专家论证和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审批,确定入选作品10部。其中,长篇小说1部(英布草心《归山图》)、中短篇小说集3部(马金莲《白衣秀士》、王小忠《五只羊》、索南才让《巡山队》)、诗歌集4部冯娜《树在什么时候需要眼睛》、何永飞《穿过一小块人间》、梁书正《我心怀人世恩光》、宁延达《魔镜制造者》)、散文集2部(唐新运《雪会不会压塌房子》、左中美《山河记》)。
《归山图》是一部写彝族毕摩文化的小说,英布草心酝酿了十多年。小说要有文化意义,但更要有文学意义。小说不能只是文化痕迹的表述,更是文学价值的探寻和超越。他担忧这部作品不能呈现文化意义之上的文学意义。
《归山图》分成上图和下图,基于大量彝族传说与史实,描绘两幅不一样的彝族先民生活的图景。上图《天地回》围绕一处叫发现我可的山寨,以西南彝族地区原始古朴的部落时代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位叫司楚的毕摩为了普度众生,云游四海,为受苦受难的世人做了许多好事。下图《古莽录》以一个叫可乐的青年由于心里有冤屈,死不瞑目,变成魂魄误入古莽山的过去,在古莽山的历史里以“不存在的人”的身份客串各种角色,交换了许多存在的历史人物的身份,见证了古莽山发生的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后来,司楚毕摩来了,念诵了八个季节的经文,让他放下了心中的恨,原谅了仇人,回归了祖先。
黄国辉在序言中写道,读英布草心的《归山图》,内心就如同陷入了小说里毕摩和阿穆轲的人生,翻越着一座又一座的高山,耳边回旋着一句又一句的心灵之音。它让我想起了唐人“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的诗句。当然,这里已完全不只是眼中可见的丘壑之美。我也是从小在山区生活的人,而英布草心的不同在于,他在另一种生活形态和文化传统的滋养之中。他小说里的彝人世界,让人着迷。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创作联络部主任彭学明在总序中说,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的目的是重点培养少数民族文学中青年作家,打造少数民族文学精品,为那些已经在少数民族文学界和全国文学界成绩斐然、广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中青年作家再助一,再送一程,从而把少数民族文学最优秀的中青年作家集结在起,以最整齐的队伍、最有力的步伐、最亮丽的身影,走向文学的新高地,迈向文学的高峰,让少数民族文学的星空星光灿烂,少数民族文学的长河奔流不息。以文学的初心,繁荣民族的事业以民族的情意,打造文学的星辰。入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的作家,必须是年龄在50岁以下的、在少数民族文学界和全国文学界广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作家。
据介绍,英布草心,彝族,汉名熊理博,1981年生于四川大凉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2020年度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之星,第八届全国青创会代表,四川省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三期、二十二期民族班学员,目前在四川省民宗委民族杂志社任编辑。
专家点评:
英布草心的长篇小说《归山图》是一部深入彝族毕摩文化和精神世界的探索作品。上图《天地回》和下图《古莽录》的互文结构、司楚毕摩和青年可乐的双重视角、民间传说和彝族史实的虚实交融、神性色彩和现代精神的完美统一,显示了英布草心艺术探索的突破和成熟。总起来看,《归山图》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彝族先民生活的图景,而且完整地构筑了彝族民族的心灵史、成长史和生存史。
——陈进武(文学博士,青年批评家)
毫无疑问,英布草心的长篇小说《归山图》是让人惊喜的,彝族古老的神话史诗与现代汉语在他的笔下碰撞,探索并回答了“时间和距离”这一人类从古至今都不曾放弃寻找答案的永恒哲理,这使《归山图》有了古今对照的厚重意义。读《归山图》,我脑海里不断回响着顾城的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我想这是哲人之间的心有灵犀,英布草心同样说“如果一切远不过是心灵上的远”,仿佛二人穿越时间并进行了一场关于“时间”的今昔对谈。“如果一切不过是为了回家,不如当初就不曾出发”,当这样的诗句出现在一部长篇小说中时,我们不能也无法回避跟随故事中的人物去思考我们终将面临的人生矛盾和终极问题。小说也正因为模糊了主角和故事轮廓而使得哲理的思考更加凸显。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能在司楚毕摩走出发现我可、再走向发现我可的轨迹中找到某个相对应的人生迹点,从山中来,回山中去,是归山,更是归心,这种普世意义便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最好证明。
——李濛濛(文学博士,青年批评家)
在先锋性很强的叙事氛围中,彝族青年作家英布草心的长篇小说《归山图》为我们打开了一卷“没有文字的经书”,小说塑造了中国西南边地环境中智慧的毕摩、慈祥的老人、神勇的青年、艳丽的姑娘……作者试图让这些集爱与美于一身的边地人物在现代性的语境中全文翻译彝族地区代代相传的“没有文字的经书”,作者愿意为之代言的主观愿望在字里行间灼灼行走,这愿望的最大价值是对中国大地上善良人性的永恒守望:“兹兹格则是一道善良的山岗”,这“善良”有着多元的含义,既包含着人类的互爱、也包含着人类对生态的关爱;既包含有降妖除魔的毕摩战天斗地的智慧、也包含有种地放牧的人们耕耘流汗的勤苦……作者对汉语的精准掌握与自如运用让小说外表精美工巧,在两性文化上的节制叙事与唯美格调也格外值得称道。另外,小说中的民间故事与民间说唱也让作品带上了真幻互通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些许味道。当然,优秀的长篇小说必须克服小线头过多的缺点,必须服从于大主线、以大视角讲好一个具有完整性面貌的故事。让我们祝福并期待。
——白晓霞(文学博士,兰州城市学院教授)
英布草心(熊理博)的《归山图》是一次朝觐民族文化精神的写作,在现代性潮流滚滚向前的当下,他倔强地返回民族自身的历史,以谦卑的姿态和朴拙的方式,在民间文学的世界中吮吸思想哲理和道德伦理,以毕摩文化的呈现为核心,重现辉煌灿烂的彝族文化景观。主人公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亦是民族文化的寻根之旅,使小说在神奇灵动的叙述中增添了文化的维度,提升了作品的文化人类学意义。
—— 杨荣昌(青年学者,文学批评家)
《归山图》以轻逸诗性的语言材料构筑了一个梦幻如真的世界:“我可山寨”“古莽山河谷”,这些文学版图中生活的人群总让人联想到卡尔维诺与胡安·鲁尔福笔下的世界。孤独、存在、救赎、和解……人类精神世界恒久经历的内容,《归山图》都做出了有力的艺术探索。小说以彝族祖先精神世界打下基地,最终抵达的,是出超越民族概念的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讲,《归山图》在文学品质上是难得的,而在阅读体验上也是令人振奋的。
——崔久成(文学博士,四川农业大学讲师)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