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哺啥额今译集注》出版
毕节日报讯(记者 罗钦)2023年5月15日,记者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获悉,由该研究院院长王明贵编译的《哎哺啥额今译集注》(上中下)3卷正式出版。该书以国家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西南彝志》(即《哎哺啥额》)相关译本进行现代汉语今译,全面系统汇集此前所有版本注释,并加上译者补充注释合计5861条。
该书是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珍本彝文史籍《西南彝志》全26卷整理今译与研究”结题成果之一,通过申报获得“2019年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和“2020年贵州省出版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联合资助。
全书尊重《哎哺啥额》原本的排序,经过科学整理用作全书的目录,与影印原著相印证。为方便读者了解《哎哺啥额》抄录、整理、翻译、出版的情况,译注者专列《译注说明》详细介绍,并对有关该书的著述进行了编码和标注。
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民族出版社汉文编辑室主任罗焰,为该书撰写《科学整理古籍 深入挖掘内涵》的序言。
附:
科学整理古籍深入挖掘内涵——《哎哺啥额今译集注》序言
□ 罗焰
彝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世居在中国西南滇、川、黔、渝、桂五省市区。彝族创造了自成系统的文字,并用其写下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其中有大量的毕摩经书,如《献酒经》《献牲经》《祭祀经》《献药经》《指路经》等;哲学经典,如《土鲁窦纪》《土鲁立咪》《立咪数》《札署》等;历史典籍,如《哎哺啥额》《能数恒说》《努沤》等;大量的史诗,如《支嘎阿鲁王》《俄索折怒王》《夜郎史传》等。这些彝文古籍分别收藏在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民族图书馆,以及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的一些博物馆、大学和科研机构,少部分散藏在英国、法国的相关机构。此外,还有许多散刻在山野、路桥、崖岩等处的彝文碑刻、摩崖,如《千岁衢碑记》《桃源峡摩崖》《水西大渡河建石桥记》等;少量金铭彝文,如《祖祠擂钵》《成化铜钟铭文》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被誉为“彝族古代百科全书”的《哎哺啥额》即《西南彝志》,它是截至目前发现的字数最多、卷数最长、体量最大、内容最丰的彝文古籍巨著,也是目前发现的篇幅最长的彝文历史文献。
《西南彝志》彝语名“哎哺啥额”(音),直译为“影形气态”,也可译为“天地气象”“乾坤气象”,书名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1957年,首次翻译该文献时,译者罗国义、王兴友先生与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的专家共同商定以《西南彝志》为译名,这一翻译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该书历史与方志的性质,这一经典的翻译使“哎哺啥额”犹如插上了翅膀,为学界所关注。两位译者从1957年至1966年历经10年时间完成了对《西南彝志》的首译,以“四行加注”(彝文、国际音标、直译、意译)翻译整理,将全部文献整理为26卷。1982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与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联合选译的《西南彝志选》汉字五言诗歌本,据此许多读者得以认识《西南彝志》这部彝文史籍。1988年至2015年,贵州民族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以王运权、王世举先生初译本编译的13册26卷《西南彝志》“四行加注”本。2016年,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以记叙历史内容为主的彝汉文对照《西南彝志》(选本)。
传说,《西南彝志》的编纂者是我国古代贵州水西地区阿哲土司辖区热卧土目家的一位“摩史”(司宣诵及外交事务的官员),人称“热卧摩史”。这部史书编纂成后,影响很大。现大方县三元乡陈朝光先生的祖辈久慕其书,凭借与热卧摩史的姻亲关系,借来原书抄录一部并世代精心保存。热卧摩史编纂的原书已经无法找到,唯一存世的版本正是陈朝光先生的祖辈抄录、保存下来的抄本。1959年,中央民族访问团到大方访问时发现了这部珍贵的抄本,现藏于中国民族图书馆。2008年,这部彝文古籍入选第一批全国古籍珍贵名录,编号为02349。这部抄本一共有8大卷,全书总计688页,每页有530个左右彝文字,总共有384个大、小标题,约有37万字。如此大的开本和体量,在已发现的彝文古籍中未见第二例。全书以彝族传统通行的五言句式写成,不但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还具有不菲的文学价值。
《西南彝志》以彝族历史记述为主要内容,同时也记载了西南地区古代彝族生产、生活、风俗、物产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从初译者分卷的情况来看,第一卷至第十二卷以宇宙生成、变化,万物的起源和人类的出现为主要内容,对彝族古代历史记述比较详细;第十三卷至第二十六卷记载西南彝族古代风土人情和山川地理,志的特征比较明显。因此,《西南彝志》选本将其分为六个方面,即创世志、谱牒志、地理志、天文志、人文志、经济志,这虽然不能全部涵盖《西南彝志》的全部内容,但是其中的主要架构基本反映出来。
《西南彝志》记述了古代彝族的宇宙观、万物起源和人类起源,认为宇宙的产生,最先是什么也没有的“大空空,大虚虚”,最早出现了“啥”和“额”,这两者可以直译为“气”和“态”;然后出现的是“哎”和“哺”,这两者可以直译为“影”和“形”;接着产生了“尼”(相当于青)与“能”(相当于经),产生了阴与阳(阴与阳又代表女和男);然后青清的“啥”上升为天,红浊的“额”下降为地;哎和哺相交合,产生了且与舍;哎与哺相交合产生了哺与莫(相当于父与母);哎父与哺母相交合,产生了万物;哎父和哺母又交合,产生了人类;哎父和哺母反复交合,产生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这种宇宙生成论,饱含着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西南彝志》记述彝族历史的方法十分独特,以彝族古代统治阶级尤其是君长、土司、土目和一些大姓的谱牒作为历史之“经”贯通古代历史,再在这些谱牒中的重要人物的世系上挂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事物以为“纬”,编纂整个彝族古代历史。根据《西南彝志》记载,从彝族始祖希米遮到彝族六祖之父笃慕时代,一共传承了360代,笃慕遭遇洪水泛滥之灾,躲避于乌蒙山区的洛尼白,娶三妻生六子,这就是彝族武、乍、糯、恒、布、默六祖。彝族六祖的谱系,记载最为完整的是默系,特别是其中的默德实一支,即贵州地区的水西土司安氏的先祖。这一支系迁徙到贵州之后,从勿阿纳开创基业,妥阿哲因功被封赐建立罗甸国,至默德实拓展基业,一直到奢香夫人进京,吴三桂进剿水西等,每个重要史实都有详细的记述。同时,云南地区益那后裔南诏的兴起与衰亡,四川地区恒部后裔创业发展,一直到明末奢崇明起义的情况,贵州遵义杨应龙被削平时水西土司参与平叛,都有相应的记述。
《西南彝志》对天下的十二片区域,西南彝族地区的山川地理,山脉形势,哪液大江,阿哲(即水西)、乌蒙、东川、芒布、乌撒、扯勒等的地理分布情况,包括水西境内的一些木濯官员的辖地,如热卧土目的地界,戛勒、陇垮、朵勒、斗堵、于底、洛莫、雄所、以着等一些则溪的地界等,都有记述。
《西南彝志》中对天象变化的情形,年月日时的划分,风、霜、雨、雪、云、雾、雷、电的产生,日月出没,星辰变化都进行了探索和讨论,从彝族传统文化内部进行研究,得出了与汉族传统文化不同的观点和结论。《西南彝志》还记述了十二种禾苗的来历、荞的来历与栽培、谷仓的建造、铁锅的铸造等。特别是用两卷的篇幅记述了彝族对骏马的喜爱、选择、配种、养育、比赛,彝族历史上的开亲、战争,对各种马的命名与对名马的追求等。这些都是清代贵州总督田雯在其《黔书》中专门记述著名的“水西马”和“乌蒙马”的历史渊源。《西南彝志》中还有不少人文方面的记述,如文与史的诗篇,竹书探源,君臣毕摩的来历,哎哺歌师找对手,孝子武色吞等。书中还大量记载了彝族地区常见、常用的事物的起源、来历、功用,甚至著名的牛、马、狗都有记录。《西南彝志》中还大量记载了古代彝族与居住在西南地区的其他各民族如濮、武陀尼、武啥、卓洛举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中央政权之间的联系等,是研究西南民族关系史、研究国家统一历程等方面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西南彝志》对研究彝族古代创世思想、天文、历法、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等,都是非常重要而无可替代的重要史籍。然而,《西南彝志》中最大的篇幅,是对彝族古代各个地方、各大支系的君长、大臣、著名的土司、土目和大姓的谱牒的记录叙述,充分体现出了彝族的治史特点是以谱牒为主要经脉,政治史为主而社会史为辅,注重探索本源,强调家族传承并突出传承的特征。
作为彝文史籍的代表作,2015年,《西南彝志》全部重新编译并公开出版,首次呈现这部彝文历史巨著的全貌,这是对中国西南历史研究的巨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哎哺啥额今译集注》是第一个全面地把彝文原本与现代汉语散文体今译对照出版的版本,一是解决了此前五言汉语诗体对五言彝文原文翻译时,有的语句因为受到五言句式字数的限制、汉语对应彝语语序不同而难以读懂的问题;二是提供了抄本原件影印对照,供专家翻译、研究之用,解决典籍原文对照译文的科学性的问题;三是把此前所有关于这部巨著翻译文本中出现过的注释,全部加以汇集,集其大成,并且增加了新注释,使这个版本的学术价值得以提升。从这个角度而言,《哎哺啥额今译集注》是一个全新的史籍版本,其学术价值更高,受众更加宽广,必将为彝文经典的研究和传承作出积极的贡献!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