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古籍文献研究:彝文古籍的收集、整理、翻译、出版
一、收集状况
20世纪的30年代,著名的地质学家丁文江与大定县的罗文笔老先生就合作翻译出版了《爨文丛刻》,首开翻译出版彝文古籍的先河。1952年,中央访问团访问大定县时,彝家献上了一面彝文锦旗,因文字奇特引起了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的注意,组织专人翻译了锦旗上的彝文。他深知彝文文献在西南地区,尤其是在黔西北地区的份量,倡导要对彝文进行翻译研究。知道这种信息后,时任毕节地区专员公署副专员的李仿尧在下乡工作时,带领人们打访彝家老布摩,并开始在毕节地区各县收集彝文古书。1955年,他倡导并筹建了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归在他分管的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门下,并从大方县东关请来罗文笔之子罗国义老先生,赫章请来布摩世家的传人王兴友老先生作骨干,各县有名气的布摩如陈执忠、李守华等一批人被请到临时机构的彝文翻译组来参加整理翻译彝文古籍的工作,彝文及其古籍的整理翻译被提到议事日程。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从1955年成立到1966年,共搜集彝文古籍282册,其中送20册给北京文化宫,送7册给中央第四语言工作队,实存255册。1966年因机构被撤销,这批古籍被转到毕节地区档案馆保管,1977年彝文翻译组恢复为临时机构后,250余册彝文古籍由毕节地区档案馆转了过来。1956年到1958年,贵州省民委在威宁自治县黑土河一带收集51部彝文古籍交贵州省博物馆收藏。1986年到1996年期间,为配合全国彝族服饰展览、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协作会、奢香博物馆的建立等活动,各地展开了彝文古籍的大量收集,威宁自治县民委收集近200册,赫章县民委收集200余册,大方县民委收集近300册,其中的110余册交到奢香博物馆,纳雍、织金、金沙等县民委也各收集到10余或20余册不等。1986年到1992年,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集中大量的精力,聘人专门到毕节地区各县征集彝文古籍1000余部(册),2007年,西南民族大学彝文文献中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大量征集彝文古籍时,在毕节地区境内征集去300余册。2008年至2009年,毕节地区档案馆从各县征集彝文古籍近180册。
二、整理及翻译、出版
第一阶段的工作。最早整理翻译彝文古籍的机构是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从1955年到1966年,整理、翻译了《西南彝志》等25部,52卷,译文约80万字,加上音标、字译、句译、注释,共200余万字。
1.《西南彝志》 26卷 (油印本)
2.《六祖纪略》 3卷 (复写本)
3.《水西全传》 1卷 (油印本)
4.《水西制度》 1卷 (油印本)
5.《水西地理城池考》 1卷 (油印本)
6.《吴三桂入黔记》 1卷 (油印本)
7.《阿哲乌撒兵马记》 1卷 (油印本)
8.△《天经地纬》 1卷 (复写本)
9.《精灵论》 1卷 (复写本)
10.《泸祖论》 1卷 (油印本)
11.《笃慕史记》 1卷 (复写本)
12.《洪水泛滥史》 1卷 (油印本)
13.《洪水前后轶事》 1卷 (油印本)
14.《德施氏史略》 1卷 (复写本)
15.△《德布史略》 1卷 (复写本)
16.△《水西安氏谱》 1卷 (复写本)
17.△《母系史》 1卷 (复写本)
18.△《安氏远祖考》 1卷 (复写本)
19.△《猿猴做斋记》 1卷 (复写本)
20.△《奴仆纪略》 1卷 (复写本)
21.△《人类史详论》 1卷 (复写本)
22.△《德布氏谱》 1卷 (复写本)
23.《天仙世纪》 1卷 (复写本)
24.《阿者后裔迁移考》 1卷 (油印本)
25.《寻药找医》 1卷 (复写本)
其中有“△”符号的翻译文本共10部交中央第四语言工作队,单位无存稿。
1966年8月,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被撤销,全体工作人员被下放到农村,彝文翻译组的原稿和译稿被没收烧毁,散落的也为数不少,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第二阶段的工作。“文革”结束后,1977年恢复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1980年,中共贵州省委下文批准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为国家常设机构,贵州省人民政府亲自下文对机构定编。1986年至2007年,在威宁、赫章、大方等县的民族工作部门内都成立有古籍办、彝文翻译组、文献研究中心等机构。从地区彝文翻译组恢复到1982年六年间,彝文翻译组共整理、翻译《奴仆工匠记》、《彝文字典》、《彝汉常用词语》、《彝语千字文》油印本各1卷。为贵州大学中文系整理、翻译彝族民歌4000首,民间故事3篇共22万字。以地区彝文翻译组为中心,积极培养农村翻译人员,发展农村翻译网点,重点辅导毕节县龙场营区彝文翻译点,就地举办36人的农村业余翻译人员培训班,组成6个古籍整理翻译小组,共整理、翻译出《尼能人》、《赫达以》、《鄂莫人》、《投确数》、《书文史记》、《婚姻歌》、《丧礼歌》、《民歌》、《故事诗》等70余万字的初译稿。
1983年到1985年,地区彝文翻译组整理、翻译出《洪水与笃米》、《彝汉常用语对话》、《彝语语音知识》油印本各1卷;《播勒娶亲》、《绣荷包》、《三才文史》、《凤凰记》稿本各1卷,编译了贵州省小学彝文试用课本1至6册,共36.6万字,由省民委、省民研所刊出,作彝汉“双语教学”课本。1982年至1988年3月,地区彝文翻译组翻译、出版了《西南彝志选》、《宇宙人文论》、《爨文丛刻》共3部5卷,合计134.2万字,共发行9000册。
第三阶段的工作。1986年以来至今的24年间,彝文古籍整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新阶段,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原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整理翻译100余部2000多万字的彝文古籍,公开出版了其中的《西南彝志》、《彝族源流》等62部、120余卷、1826万字,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彝文典籍目录·贵州卷》等一批成果连获省部级以上大奖,这些成果是:
1.《彝文典籍目录》1部,35万字(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国家图书提名奖,国家民族图书一等奖,贵州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2.《彝族源流》27卷,254.1万字(国家重点项目,其中1~4卷获省社科四等奖,7~8卷获国家民族图书二等奖,9~12卷获国家民族图书提名奖,其余获省学会及地区级二等奖以上)。
3.《西南彝志》14卷,216.5万字(国家重点项目,1~2卷获省社科三等奖,5~6卷获国家民族图书三等奖,7~8卷获省图书二等奖,其余获省学会及地区一等奖。)
4.《彝文金石图录》2辑,26万字(获省社科特别奖,地区社科一、二等奖)。
5.《彝族指路丛书》7卷,33.2万字(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地区一等奖)。
6.《物始纪略》7卷,50万字(贵州省重点项目,获省学会及地区一、二、三等奖)。
7.《黔西北彝族美术》1册,10万字(获省1993年~1994年优秀图书二等奖,九省[区]图书二等奖)。
8.《爨文丛刻》2集,100余万字(合作项目)。
9.《土鲁窦吉》1部,34.8万字(获贵州省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0.《曲谷精选》1集,25.5万字(获国家民族图书三等奖)。
11.《曲谷走谷选》1集,26万字(获省民语文学会优秀成果奖)。
12.《简明彝汉字典》1部,20万字(合作项目,获省社科一等奖)。
13.《苏巨黎咪》1集,33.6万字(地区社科三等奖)。
14.《支嘎阿鲁王》1卷,15万字(省项目,地区社科三等奖)。
15.《彝文指路经集译》(威宁卷)1卷,4万字。
16.《赛特阿育》1卷,15万字(合作)。
17.《乌鲁诺纪》1集,26万字(合作)。
18.《益那悲歌》1集,30万字。
19.《明清彝文书法汇辑》1册,10.4万字。
20.《彝文书法字帖》1册,约3万字。
21.《彝族美术·黔西北民间工艺美术辑》1辑,17.6万字。
22.《估哲数·农事篇》1集,3卷,35万字(分别获国际彝学奖,彝文图书协会二等奖)。
23.《阿买恳》1集,33万字。
24.《诺沤曲姐》1集,3卷,34万字。
25.《摩史苏》1集,23.5万字。
26.《彝文金石图录》第三辑1部,46.5万字(2007获第七次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7.《彝族创世史诗》1部,18万字(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2004年5月版)。
28.《布默战史》1部,42余万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10月)。
29.《彝族毕摩经典译注》100卷中的第十七、十八、十九,3卷,每卷65.68万字,计197万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30.《载苏》1集,34万字。
31.《彝文字释》1部,20万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32.《实勺以》1部,60万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33.《彝族古歌》1部,48万字(贵州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34.《叙事长诗》1集,15万字。
35.出版科研成果5项141.5万字。其中《彝文文献释名集》等1部,34万字;《彝文文献翻译与彝族文化研究》1集,30万字;《彝族原始信仰文献研究》1部,41万字,贵州民族出版社2010年2月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贵州彝族卷一》1部,150余万字。《中国少数民族原始宗教资料经籍汇编·彝族毕摩卷》中的18万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贵州省社科课题《贵州彝文古籍整理翻译研究》一书(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年8月版)第五章,3.5万字。
36.为省内外翻译修订出版了一批成果:其中为云南省昭通市民委翻译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第三十卷《乌蒙丧事祭祀经译注》65.68万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版。为威宁县民宗局修改审订《阿诺楚》1部,1卷,49万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年12月版)。《支嘎阿鲁传》94万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年9月版)。
37.整理翻译《彝族民间文学》22卷,收入省、地、县《民间文学集成》、《民间歌谣集成》4个集子刊出,译作计80万字。
38.作为故事收入省、地《民间文学集成》(4集)出版的彝文古籍译作3.5万字。
39.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申报60余部彝文古籍作《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彝族源流》和《摩史诺沤苏》等11部毕节市彝文古籍晋升为“国宝”,其中《彝族源流》等,于2008年6月为首批《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公布;《摩史诺沤苏》等11部于2009年6月22日为《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公布。还完成48部彝文古籍的国家级标准一、二、三、四级定级测试。
40.整理翻译尚未公开出版的成果计27部511.6万字。
(1)《彝族文学》8卷,16万字(稿本)。
(2)《恳咪》1卷,3万字(油印)。
(3)《驿道纪》1卷,5万字(油印)。
(4)《恒斗特朵》1卷,5万字(稿本)。
(5)《细沓把》4卷,30万字(稿本)。
(6)《纪斗纪局》3卷,20万字(稿本)。
(7)《彝族婚丧诗文集》6卷,50万字(稿本)。
(8)《举祖与婚姻》1卷,3万字(稿本)。
(9)《颂祖纪略》1卷,3万字(稿本)。
(10)《指路地名考》1卷,4万字(油印)。
(11)《尼曲乃吉》1卷,8万字(辅导本、油印)。
(12)《铁柱记》1卷,15万字(稿本)。
(13)《叟卡陡》1卷,8万字(稿本)。
(14)《哭祭词》1卷,10万字。
(15)《云南宣威彝族指路经》1卷,5万字。
(16)《彝族大辞典.毕节地区卷》1部,50万字(合作稿本)。
(17)《彝文翻译论文集》1集,25万字(合订)。
(18)《彝族谱牒研究》1集,40万字(稿本)。
(19)《中国彝族通史》资料30万字。
(20)《彝族古歌》1集,40万字。
(21)《水西简史》1部(合作),10万字。
(22)《彝族文化遗产〈撮泰吉〉研究》1部,16万字。
(23)省长资金项目《毕节彝族历史文化研究》2章,5.6万字。
(24)《彝家宗谱》1集,30万字。
(25)△《西南彝志》15、16、17、18卷,80万字。
(26)△《赫大以》1卷,30万字。
(27)△《欧哺娶妻》1部,10万字。
贵州民族大学彝文文献研究机构整理翻译了大量的彝族文艺理论和古歌方面的文献,出版了《彝族诗文论》、《论彝诗体例》、《论彝族诗歌》、《夜郎史传》、《红白杜鹃花》、《洪水纪》、《彝族古歌》等成果。六盘水市民族部门的古籍机构整理翻译出版了《指路经》、《彝族古歌》等一批成果。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古籍办彝文翻译室整理翻译《阿诺楚》、《支嘎阿鲁传》、《哪哩传奇》等200余万字,出版了150余万字成果。赫章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古籍办彝文翻译组整理翻译《彝族创世志》、《彝文金石图录》、《支嘎阿鲁传奇》、《海奢摩启》等十余部文献,出版了其中的100余万字成果。大方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古籍翻译研究机构整理翻译《水西十三仓库》等多项成果。遵义市仁怀县彝文翻译室整理翻译《启谷署》、《彝族创世史诗》等多项成果出版发行。
三、古籍名著
1.《西南彝志》 《西南彝志》彝文原名《哎哺散额》,清康熙年间“热卧摩史”抄本。书长49.1cm,宽31cm,每页有14行,每行有38个字,计彝文有30余万字,记载的内容有哲学、古氏族谱系,以从希慕遮连到水西安氏的116代父子连名谱为主线,叙述迁徙、发展、分支、联姻、祭祖等历史,并辐射叙述滇东北、黔西北、黔中、黔西南、四川凉山等彝族“乌、白蛮”各部的“什数君长”父子连名谱及活动史实,书的记载与所述地域的彝族各支或直接对号,或直接挂钩,该书的内容还涉及天文、历法、语言、文字、医药、冶炼、兵器制作、生活用具制作、工艺、畜牧、狩猎、农耕等各个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彝族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因为如此,整理翻译者将它取名为《西南彝志》。《西南彝志》的编纂者,是水西阿哲部下属的四十八目中的热卧部的摩史,也有可能就是热卧本家的人,摩史在水西“九扯九纵”职官制度中,为官一秩,专“司宣诵”,又兼录史,也具有地道的史官身份,热卧部的摩史,或热卧家的摩史,人们都习惯称他为“热卧摩史”,据说,他收集了彝族历代的很多彝文文史资料,他一手整理编纂了《哎哺散额》即《西南彝志》,他在整理编纂这部彝文巨著时,年已七十有五,他生活的年代,可能在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吴三桂犯水西之后,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之前。《西南彝志》的原版,是贵州省大方县三元乡陈朝光家祖代收藏下来的,采用彝文、国际音标、直译、意译四行体翻译油印刊出后,受到社科部门和民族史学界重视,也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从此被誉为“百科全书”。在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的帮助下,罗国义、陈英、禄一方、王子尧、黄昌寿等先生对《西南彝志》的第一次译稿进行了修订、摘录,编辑成《西南彝志选》于1982年出版发行。1986年到2000年,王运权、王仕举两位先生完成了《西南彝志》二十六卷中的十二卷的翻译,2002年到2009年,王运权先生完成了《西南彝志》十三至十七卷的翻译,余下的八卷正在进行整理翻译中。《西南彝志》现由北京民族文化宫收藏。2008年6月进入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彝族源流》 《彝族源流》全书有正文共二十七卷三百六十个标题,彝文约30余万字。贵州威宁麻博阿维、阿者侯补布摩和赫章阿侯布摩抄本。作为古乌撒彝区流传的一部有着重要影响的彝文文献,《彝族源流》有多种传抄本或散抄本,其中今毕节地区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退休译审王子国先生家的阿侯布摩抄本的页面23.2×21.7cm,18行×15字。多个抄本系毕节地区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的248号藏书(第六、七、八卷)、730号藏书(第十五、十六卷)、913号藏书(第二十卷)、249号、660号藏书(第二十三、二十五卷)、126号藏书(第二十六、二十七卷)、还有《六祖纪略》、《六祖富贵根》等。《彝族源流》是一部以谱牒为脉络而叙史的彝文古文献。以父子连名谱为线索,记录哎哺、尼能、什勺、慕靡、武僰、举偶(亦作格俄或根英)、六祖等六个时期的彝族历史,从哎哺氏到希密遮有数百代父子连名的代世系中,以希密遮到笃米(慕)31代的世系,笃米(慕)到祖摩阿格(安坤)84代父子连名世系,共计115代父子连名世系为脉络,叙述彝族各部的分支、发展、开创基业及其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以及各部间亲缘关系,相互间交往等情况。认为彝族共同起源于哎哺时期,由哎哺繁衍的尼能、什勺、慕靡、武僰四大氏族是今彝族的主要来源,其中尼能、什勺氏与慕靡的结合,繁衍了“大种曰昆,小种曰叟,皆曲头,木耳环,铁裹结”的昆明人和叟人,昆明人和叟人即是慕靡、六祖系统的彝族先民,什勺氏还繁衍了南诏国王室的彝族蒙氏等,武僰氏族则在滇川黔的部分地域及结合部繁衍了卢夷国、朱提国、夜郎国等。在彝族社会历史舞台上,尼能、什勺、慕靡、武僰、举偶(亦称额索)、六祖曾先后占据主体地位,尼能、什勺、慕靡、武僰、举偶(亦称额索)、六祖虽系同源,且共生,但各自又先后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得到《彝族源流》在内的大部分彝文文献的认同。秦汉之际,武僰系彝族从今黔西北、滇东北往云南中西部地区迁移,而慕靡、六祖系统的彝族先民昆明人和叟人则从云南中西部地区往今黔西北、滇东北迁移,完成了彝族间民族的大交融过程及其文化的大对接,也形成了一直到如今的大体分布格局。《彝族源流》原译本为五言诗体,这个译本出版发行后,出于不同的任务要求,又有三种版本发行,一种是《彝史精编》(彝文版),另一种是《中国彝史文献通考》(彝文版)第一集,第三已有王明贵等翻译的《彝族源流》散译版也公开出版发行。原本分别由毕节地区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收藏。2008年6月进入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3.《彝家宗谱》 《彝家宗谱》是部头最大的彝族谱牒文献。共187页。佚名撰。贵州省赫章县珠市乡先锋村杨文亮家旧抄本。以父子连名谱为线索,从纵向上记录自尼能、什勺、武僰、慕靡、六祖等历史时期谱系,从横向上又将各时期同步发展的各氏族、部族以父子连名形式记录,有近200个氏族部落的父子连名谱,时间跨度达三千年以上,地域涉及今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大部分地方,涉及古滇国、夜郎国、南诏国、罗甸国、罗施鬼国等统治民族的历史。有恒尼哺系统的支嘎阿鲁、赤娄阿木、仇洛那、竺氏、欲氏、武啥、色吞、德本、古笃、陀尼等各部具体谱系,有希慕遮至笃慕31代父子连名谱,叙述君、臣、师(布摩)社会政权体制,涉及毕余、毕德、实楚、仇宙、够葛等人事,叙述濮系阿武吐部族谱系,记录南诏皮罗阁王族源流,记录六祖长子集团木却舍各部谱系;记录六祖乍支系各部、武支系各部、糯支系各部和侯支系三支九大部中的部分分部的具体父子连名谱谱牒,略叙各部分支、迁徙与分布地、活动中心、政权结构等。默支系自慕齐齐以下分支情况,叙述该支系勿阿克、勿阿律(伦)、勿阿纳三大支以下阿芋路、芒布、阿哲、阿外惹、安蒙余等35部父子连名谱,其中阿芋路、芒布、阿哲、阿外惹四支最具代表性,分别有70至80余代父子连名谱;记录自慕克克以下德布支系的各代分支,尤以第10代后的克博、鲁歹、濮迂三大支中分出的磨弥、播勒、乌撒、罗婺、仁德、九支鲁歹最具代表性,克博分支大部均有70余代父子连名谱。布支系中,三大支有22个部的父子连名谱。可供研究彝族历史参考。本色棉纸,线订册叶装,墨书。页面27.3×26cm,墨框25×21cm,无边栏,13行×18字,白口。版口无特征。单墨框标题,符号断章,麻布护封,页内夹“《诺素乡杨文亮的书》,齐玉奎手中寄抄汉文字样”。第179页后残损。今藏贵州省毕节地区档案局档案馆。有编目登记,编号bd005。2009年6月进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类似的抄本有赫章县妈姑镇的已故陈执忠布摩家的《彝族创世志·谱牒志》,赫章县双坪乡丰沟村李朝文布摩家的《六祖富贵根》。
4.《彝族创世志》 彝文谱牒文献。贵州省赫章县妈姑镇海子村陈执忠布摩家等的旧抄本。由《确匹恒硕》和《把书》、《凯咪书》翻译。出版时共分为三卷。《谱牒志》系《确匹恒索》翻译分为一、二卷,《艺文志》由《把书》、《凯咪书》翻译分为第三卷,《把书》和《凯咪书》是赫章县民族宗教事务局退休译审龙正清先生同志所搜集。作为彝族谱牒文献的《确匹恒硕》一、二卷是《彝家宗谱》的同类版本。《艺文志》由《天地人生论》、《乾坤篇》、《婚史篇》等42个篇组汇辑成。反映彝族丧礼中较完整的一套歌舞仪式,记录彝族丧祭习俗的形成、传承,反映社会生活活动、研究天文、创制历法为农耕生产服务,对君长制政权的巩固等。原书分别藏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民族古籍办和龙正清处。有陈朝贤等主编,王秀平、杨春翻译,王子尧整理,陈英审定,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版本。
5.《爨文丛刻·玄通大书》 《爨文丛刻·玄通大书》,清道光年间贵州大方县一带抄本。彝族预测人生用书。分为《占男女生时》、《占出生时刻》、《长命高寿者生时》等,存70余个标题。图文并茂,以九宫、八卦、五行、天干、属相、九星、二十八宿结合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对形形色色的人生作归纳性预测。反映彝族的天文历法观和人生观,还有70余个标题的说明性插图、人物、动物、祭祀场面等插图。第51页后右上角残破。可供研究彝族天文历法、哲学、民间习俗、彝族美术等多学科参考。《爨文丛刻·玄通大书》,由马学良主编,罗国义审定,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收入由地质学家丁文江编、罗文笔翻译的《爨文丛刻》一书,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爨文丛刻》一书收进了贵州的《千岁衢碑记》、《说文(宇宙源流)》、《帝王世纪(人类历史)》、《献酒经》、《解冤经上卷》、《解冤经下卷》等。1981年,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彝文文献编译室邀请云、贵、川彝族学者罗国义、岭光电、张兴、陈英、唐成宗等参加,马学良主持对原书重新加以增补修订,增补云南的《武定罗婺夷占吉凶书》、四川凉山的《呗耄献祖经》等。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2009年6月进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6.《苏巨黎咪》 《苏巨黎咪》又名《舍纠伟》,贵州省威宁县金钟镇孔凡荣家旧抄本。彝文教育文献。苏巨黎咪,意为规劝人的至理名言。反映古代彝族先民的人生、道德观和美学观点。规劝的对象有君、臣、毕摩及民众。君要重稼穑、明礼仪、练兵习武,善待黎民,不偏信偏听,不拘一格用人才等等。臣和毕摩要效法前贤,尽力辅佐君长。民众要尊老爱幼,善待宾朋,兄友弟恭,适时祭祖,讲诚信,反对偷盗劫掠、诈骗。作者关于知识的观点是:“天地之间,各种本领,有知识为大,知识造就人,要尊重知识,不准伤害毕摩。”美有内外,重内在之美。此书之警世至理名言,虽当今之世,亦显其美。可供研究彝族教育、伦理、法律参考。阿洛兴德整理、翻译,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2009年6月进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7.《支嘎阿鲁王》 彝族英雄史诗。贵州省威宁、大方等县一带旧抄本,15万字。由《支嘎阿鲁王》与《俄索折怒王》两篇史诗辑成。支嘎阿鲁是彝族历史上一位有影响的王,他的影响遍及滇、川、黔、桂广大彝区。许多彝人都认为支嘎阿鲁是自己的祖先。由于支嘎阿鲁在历史上的威望和在彝族心目中占有的地位,他被神化,由历史人物变成神性英雄人物,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人。他箭射日月,修天补地,伏风降雾,降妖捉怪,为民除害,备受后世顶敬崇拜。《支嘎阿鲁王》一篇,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支嘎阿鲁的神话性生平传说,透过神话的影子,就可从中找到支嘎阿鲁的“历史片断”。《俄索折怒王》,又叫《祖摩阿纪》。反映彝族古乌撒部由衰到盛的历程;折怒王历经坎坷、磨炼,锻炼成长,成为一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支嘎阿鲁王》由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
8.《彝族指路丛书·贵州卷一》 《彝族指路丛书·贵州卷一》由毕节、大方、纳雍、赫章、威宁五县市六家布摩的7部《指路书》汇集。先说死者的功绩和福气,一切都安排得很妥帖。死者为尊,活着的人都尊敬死者。对亡灵安慰了一番之后,就请享用祭品,出灵堂到丧祭场,穿戴甲胄,拿起武器,跨上骏马,赶着牺牲,经火化场,然后开始起程。将死者三个灵魂中的一个从其住地指经贵州威宁、草海、跨牛栏江,进入云南省境后,经会泽、东川、曲靖、昆明、安宁、富民、禄丰、祥云、弥渡,最后到达苍山山麓。说明沿途歇息地点,山川险阻,猛兽肆扰,种种困难,然后一一指点排难解危的方法,把亡灵指引到达目的地。并告诉亡灵到达目的地之后,要按自己所属的家族去找自己的位置。各个家族亡灵的归宿地都有不同的标志,告诫亡灵要辨认清楚,不可有误。最后,布摩向亡灵告别。《彝族指路丛书》七卷,33.2万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获贵州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毕节地区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9.《摩史苏》(木刻本) 《摩史苏》(木刻本)是清光绪皇帝二十五年十月贵州威宁一带苏诺贵法家刻本。全书有26个标题,涉及丧祭活动中的18道仪式,多以仪式名命标题名,它记录了一场丧祭活动中摩史的大体活动程序。全书围绕对伦理义务的强调和对生死观的认识两大主题来展开,有着哲学、伦理学、文学、历史学、民族学以及语言文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书是贵州彝区上万册彝文古籍中目前仅见的一部木刻印本,它刻印于清光绪年间,算得上那个时期的标准字体,用字上也反映了那个时期乌撒地区彝文的通行使用状况。从流传传播的范围上说,它有着任何一部手写抄本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具备了字帖的功能,且是作为贵州保存的唯一木刻珍本,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和直接的资料价值。阿洛兴德、罗德显整理、翻译,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2010年3月已作《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
10.《益那悲歌》 《益那悲歌》的原书彝名叫《益那斯去》,翻译成汉语就是“益那神角”的意思。“神角”即神号角,它是彝家古代打仗用牛角为号角的反映。益那系部落首领名演化为部族名,由于它曾建立过20余代政权,首领名益那又成了政权名。《益那悲歌》一书由《益那悲歌》、《武濮所谱系》、《羿氏谱》、《武古啻谱》、《尼濮所一支》、《武陀尼织绸》、《武古笃打铜》、《惹氏造矛》、《恩氏造盾》等篇章汇集而成。《益那悲歌》记录了夜郎与鄂靡的交战,鄂靡进攻夜郎,在禹甸、谷姆、比毕、洛略等地发生了交争,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先后展开水战、火战、石战,结果鄂靡被夜郎打得大败。鄂靡君长鄂阿那收买了夜郎的谋臣苦苦诺,苦苦诺出卖了夜郎。再度交战时,夜郎领土被占领,夜郎君长局阿邪遇害。阿邪妻玛依鲁带领子女邪苴隆与迷喜露兄妹到罗甸避难。为了复仇,苴隆只身练就本领,经历了千难万险,在斯铺与斯嫫的帮助下,得到了兵书《恒投骂孜数》和集中兵士用的神角,组织动员了强大的兵员,报了父仇,恢复了夜郎。但好景不长,苴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正在庆祝复仇胜利时,迷喜露将号角换给奸细鄂靡,待到被进攻时,假神角吹不响,无法号召天兵天将,夜郎最后归于战败。《益那悲歌》还记录夜郎境内的武濮所、尼濮所两部族专司稻作,武古啻与羿氏两部族专司作战,引进武陀尼部族来种桑养蚕纺纱织绸,引进武古笃部族来专司冶炼,引进惹氏和恩氏两部族制造兵器。《益那悲歌》一书可供彝族史中的益那史、彝族古代文学、军事、经济、民俗等多方面研究参考。阿洛兴德、阿候布谷译著,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
11.《宇宙人文论》(一) 中国彝族古代哲学著作。1939年彝文手抄本,入选《中国大百科全书》。原名《人文论》,根据本书内容,汉译时加上“宇宙”二字,成为《宇宙人文论》(一)。全书共28个标题,约10万多字。全书以布慕笃仁和布慕鲁则兄弟对话的方式,详尽地论述了彝族先民对宇宙、人类的起源以及万物的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认识;对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人体部位和气血、经络及天文历算方面的认识和观点。彝族先民认为,由于清浊二气的分化才形成了天地人及万物。在天地未产生以前,整个太空是一片混沌景象,后来由于气的孕育发展,形成产生天和地的“太极”即“慕古鲁”和“米阿哪”,于是清气上升而成天,浊气下降而成地。人体与天地之体相似,同样由清浊二气发展变化而构成人的“形象”。万物也跟天地人一样,由清浊二气发展变化而成。因此,天地人和万物都可用阴阳二气概括之。两类属性中阳为男性,阴为女性。书中还记述了人们认识天地、万物,区分宇宙方位的过程。文中详细地论述了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情况,并且分析了日月出没的方位,按不同月份观测到太阳、月亮所行轨道不停地转动时,地球上所受光热的时间、地点不同而轮回出现冬、春、夏、秋和二十四节气出现的情况,反映了宇宙的方位、日月的行轨、季节的变化对生活和生产等的影响,并用具体图形加以说明。在此同时,彝族先民观测到天体运行一周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根据这个原理,定出年界、月界,分出大月、小月,推算出闰年、闰月,其精确的程度令人惊讶。此外文中还记述了霜,雪,云,雾,风,雨,雷,电等“天气”与“地气”的发展变化相互影响的关系。形成一整套天文历算的理论学说。这是古代彝族先民对祖国文化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对天文历法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书中附图解18幅。1978年贵州省毕节地区民委彝文翻译组罗国义、陈英翻译刊出油印本后,送中央民族学院马学良教授审订,1982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版本选入了部分《宇宙人文论》(二)的内容。
12.《物始纪略》 《物始纪略》系由《那史纪透》(又作《通巧》、《铭苏》等)、《诺沤·富拖纪透》两大类文献里的一些篇章进行翻译汇集取名。《那史纪透》是丧祭大书的组成部分,一部书约有彝文3~5万字不等,记录丧祭活动中用的“那史”图像的来由、典故。《富拖纪透》是摩史用于婚礼的诵词。反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认识。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的过程。彝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不断实践中探索、总结,把对事物的产生、发展规律的认识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物始纪略》选有威宁县西部惹汝、禄小玉等布摩的珍本,威宁龙场已故田正朝、文道荣布摩和李荣林、李幺宁布摩的抄本,还有赫章县王兴友布摩、李朝文布摩,赫章县珠市乡两家杨布摩的抄本等。1990年1月至1993年10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13.《摩史叙史书》 《摩史叙史书》是彝族摩史录叙史事书。贵州省毕节市大屯乡三官村王恩华家旧抄本。论述和强调机遇的重要性,进行理论阐述。尼能氏发展,六祖联姻,德布、德施建君长制政权,卓罗纪(皮罗阁)立国等都抓住了机遇。接着介绍武部族哲姆、哲姆俄、则姆、舍旺、能沽、德补、罗纪的分别掌权六、八、十一、十四、十六代。磨弥部自阿俄奢赫始,同明洪武至清康熙两代王朝十九世皇帝的关系。叙述支嘎阿鲁分星野、划地界是为掌权执法,向被统治者收取赋税。介绍六祖的分布、开疆拓土、建世袭制君长政权,德施氏的发展壮大,阿芋路部宏伟的九十重宫殿。本书还有评世道、世风等内容。可供研究彝族社会历史参考。2009年6月进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14.《摩久苏》 《摩久苏》是清嘉庆年间抄本。彝族摩史宣诵比赛与记史文献。此书系六部摩史汇编抄录,《理九大根源》,通过周能额觉与保妥益恒两摩史对话,介绍彝族地方的奇闻逸事。《阿哲与乌撒交战》,介绍阿哲(水西)同乌撒的一次典型战例。《历史典故新说》,引经据典,要求宏扬民族传统。《战争的手段》,记录德本与乌撒之战、乌撒与惹部纠洪之战,阿哲与乌撒之战,普安阿吉额苦论英雄,点苍之战等若干次战争。《煮牛论》、《煮猪论》,介绍彝族结盟习俗。可供研究彝族宗教和丧葬习俗参考。2009年6月进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15.《祈福习俗书》 《祈福习俗书》,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妥底贵富毕摩家旧抄本。彝族家园与人身禳解及其他禳解经书。由28个标题组成。依次为《压口嘴经》、《家园禳解经》、《求恒投神威》、《求六祖神威》、《求克博神威》、《捉怪射怪》、《居高》、《断缘》、《宅威》、《解年荒月荒》、《解年灾月灾》、《解年岁克星》、《解年月犯星》、《解年煞月煞》、《解家灾》、《解年丧月丧》、《解用错日期》、《解寿灾》、《攻司鬼》、《攻署鬼》、《解凶祟》、《解不祥》、《解诱惑》、《解天降病》、《禳病》、《解癞病》。本书在请神相助除灾解祸驱邪的同时,记录支嘎阿鲁降生、巡天地、洪水泛滥等传说,记录六祖分支,布部创业、拓土等史实。可供研究彝族原始宗教文化和历史参考。2009年6月进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16.《摩史诺沤苏》 《摩史诺沤苏》是彝族摩史诵词。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部一带清道光年间旧抄本。记录有:1.阿卓仇(曲靖)、卓罗纪(皮罗阁)、播勒(安顺)、妥阿哲(大方、黔西、贵阳一带)、妥芒部(云南镇雄)、扯勒(四川古蔺、叙永一带)、阿芋陡(云南会泽、东川一带)、乌撒(贵州威宁、赫章一带)、阿外惹(贵州盘县、普安、兴义一带)等彝族各部的姻亲族亲走访活动。2.关于阿哲中心地带山脉主峰“白扎戈”的四种来历神话传说。3.支嘎阿鲁巡查天地期间在黔西北一带活动的传说。4.云南省西部哀牢彝女毕待鲁阿买生目确舍氏族、传南诏等六诏的传说。可供研究彝族文学与历史参考。2009年6月进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17.《彝族诺沤书》 《彝族诺沤书》是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雪山镇毕摩侯补惹若旧抄本。彝族丧祭活动中毕摩经书摩史书的汇集。分为禳解、诵词、诺沤三大类。第1~10篇为一种类型,即《掩丧》、《兔替身》、《虎替身》、《蛇替身》、《牛马替身》、《掩重丧》、《替身路数》、《送炭》、《马镫替身》、《掩青牛红马》,系丧祭后在家园内掩重丧、送病神死神的禳解仪式。第11~20篇为一种类型,即《姑婆死处献词》(2篇)、《亲戚到毕摩堂献词》、《与姑婆献词》、《主人与亲戚献词》、《家族给死者献词》、《亲戚给毕摩献酒词》、《给逝者献词》、《安慰死者》、《祭祖场献词》等,系摩史在丧祭活动中的仪式献词。第21篇为《德布氏族谱》,介绍德布支系自慕克克以来的分支,濮迂、克博、陇邓三大支的分支与分布。第22篇为《猪牲关闭死界门》,系遣送死界的君、臣、毕摩,使之生死隔绝。第23~29篇、32~35篇为诺沤类,即《武家的李倩死界寻妻记》、《淑女祭母》、《舅甥诗篇》、《诺沤提要》、《北方诺沤》、《南方诺沤》、《乌蒙家弥立大汝赛诗记》、《东方诺沤》、《西方诺沤》、《中央诺沤》等,叙述故事与神谱。第30篇《用鸡收掩丧场》,为离开丧场仪式经。第31~32两篇,《为水消失禳解》,系召水仪式经。第36篇《掩地气》,系掩压地煞之气经。此书记录毕摩、摩史在丧祭时与丧祭过后的一系列礼仪。可供研究彝族丧葬(祭)习俗参考。
18.《摩史丧仪书》 《摩史丧仪书》,贵州赫章阿铺布摩家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手抄本。全书共由57篇组成。丧祭活动中亲戚家奔丧毕摩以摩史身份念诵的16篇,即《献水》、《绾草招灵祭》、《释老死》、《牛牲经》、《迎灵》、《布车献酒》、《开布车门词》、《神帽根源》、《舅舅下榻处敬酒词》、《向丧祭主持者敬酒词》、《细贝停灵处敬酒词》、《向家族敬酒词》、《宣诵雅词》、《宣诵词一章》、《释老死寿终》、《开马厩门》,系应答主人家主祭毕摩的礼仪仪式。摩史诵哭祭30篇,即《子贤祭母》、《向灵堂下方岳母敬酒词》、《子贤尽孝祭父》、《祭吉古舍伟》、《乍氏合雅借诵词》、《夫祭妇》、《妇祭夫》、《民哭祭君》、《君哭祭民》、《为君哭祭》、《二十四孝父四十八敬母》、《祭额哲布嘎惊天为子祭父》、《黑鸟哭祭母》、《陀尼哭祭母》、《笃勒策汝哭祭母》、《天鹅哭祭母》、《鹤鹃哭祭树》、《白龙祭母》、《鸟哭祭母》、《兽哭祭母》、《臣哭祭臣》、《毕摩哭祭毕摩》、《工匠哭祭工匠》、《主人哭祭毕摩》、《毕摩哭祭主人》、《外族哭祭》、《树哭祭树》、《彝哭祭外族》。30篇既是仪式,又是30个故事。恳洪丧礼歌词10篇,即《恳洪苏》、《日月父母》、《天开地辟的开始》、《远古米阿媚时产生的人》、《十二司署鬼的出现》、《尼能祖先莫莫瓦苦捉拿司署鬼》、《天地产生》、《编织天地》、《丧歌词的准备应答》、《彝汉苗的丧歌比较》,系歌手在灵堂边的铃铛舞唱词。记录彝族丧事仪式与习俗;开天辟地的古歌,强调对家庭、社会的伦理道德义务,对恪守孝道的推崇,通过民族文化的交流达到民族团结的目的。可供研究彝族丧葬习俗和诗歌参考。2009年6月进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19.《算天罡》 《算天罡》,考为前二十世纪腮色吐足佐撰。贵州省赫章县财神镇阿侯家旧抄本。彝族天罡算书。是根据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的基本原理与合体关系,退位起天罡的规律推算的。一般算法,以掌指为算具,掌指节上固定了十二属相月的位置,熟练地推算,根据算者报算的月份上起初一,推到算者所报算的日期止后,又从子时起推时辰,推到算者所报算的时辰止,然而又按退位起天罡的规律向后退一位,加十天罡进行归纳推算,结果在子午卯酉四支位置上判断出首、腰、尾其中一字后,就在书中找此字的断语回答相关对象,以应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算解要求。可供研究彝族习俗参考。2009年6月进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0.《洪水泛滥记》 《洪水泛滥记》是贵州省毕节境内佚名毕摩清道光年间抄本。由两大部分组成。1.介绍净宅院、驱除污秽、排解三灾八难、是非口舌仪式。认为灾难是由凶星、叟卡、邪祟等造成的,要确保人生平安,家庭清净,必须收掩制造灾祸的元凶。2.叙述笃慕时期,六部叟厄、八部武古人口繁衍无度,地上人满为患,破坏生存环境。天地与处所环境神与人、人与动植物不能和谐相处,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天帝策举祖怒而借鲁朵、斯里、木觉之力发洪水灭人烟,笃慕得以幸存,娶三天女,生了“六祖”,树立了神威。借笃慕神威得以消除灾难。可供研究彝族原始宗教习俗与洪水神话参考。2010年3月已作《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
21.《宇宙人文论》(二) 《宇宙人文论》(二)是贵州省毕节境内佚名布摩清道光年间抄本。由《天青地赤》、《论日出月没》、《宇宙的形成》、《论两门的根》、《十生五成》、《清浊二气运行的轨道》、《什勺的产生》、《定年界月界》、《天气与地气结合》、《论闰年闰月》、《论月大月小》、《占看魂魄附身否》、《占六十甲子叫魂吉日》、《占六十甲子净宅吉日》、《占扫墓砌坟吉日》、《续寿经》等内容不同的三个部分连同11个模糊标题,共计28个篇目汇辑成册。第一部分是布慕鲁则和布慕笃仁两兄弟用对话的形式叙述彝族先民们对宇宙起源、天地形成、人类产生的认识,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具体论述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同时记载了阴、阳、五行产生万物的观点和五生十成、十生五成、天干、地支、闰年、闰月、月大、月小以及很多相关天文历数方面的理论。第二部分记录按彝族历法配九星、八卦五行、六十甲干等择取净宅、砌坟、扫墓等的良辰吉期。第三部分,叙述根据人的病期结合其所占甲干、属相、九星、二十八宿、五行、八卦占算其犯煞、犯灾、犯禁忌、犯死、寿数尽否等,提示驱邪、禳解、延医、消灾、种植一棵生命树等。可供研究彝族历法、哲学、原始宗教习俗参考。2010年3月已作《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
22.《乌撒祭祖经》 《乌撒祭祖经》。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部一带佚名布摩清道光年间抄本。是历史上彝族乌撒部祭祖大典用经书。本书由16部经书合成,依次为《祭祖迎接仪式》、《祭祖献酒》、《出示祖桶经》、《示祖的依附》、《使祖桶洁净》、《用牛祭招祖灵(用牛祭祖经)》、《接根基》、《高贵》、《毕摩地位》、《献祭牲祭物》、《点谱借神力》、《通居所》、《通归宿》、《通祖灵地》、《祈求土地》、《稳固祖灵桶》。记录乌撒祭祖大典礼仪仪式,叙述哎哺、采舍、哲咪、武侯、恳索、目确根源,乌撒祭祖时黑、白、武三位毕摩的职司,记录慕靡祭祖典章、六祖的健康,六祖分支,布支系繁衍、发展、分支、乌撒立部、迁徙、每次祭祖、所用毕摩、所用礼仪、祭牲、祭物等。可供研究彝族乌撒部祭祖习俗与历史参考。2010年3月已作《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
23.《那史释名经》 《那史释名经》是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部一带佚名布摩清道光十年(1880)抄本。共97个标题。为彝族丧祭仪式那史挂图释名的经书。依次为《寻失落君星》、《九髻青星》、《九层翅黑星》、《明星角九丫》、《龙相金星》、《解策举祖梦》、《释恒度府梦》、《鸟头白龙》、《天鹅采水仙》、《鹳鹊采水仙》、《蛇尾蜂篱》、《蛇首蜂篱》、《甲盾之梦》、《尼能织绸》、《什勺织绸》、《恒投织绸》、《举偶织绸》、《六祖织绸》、《那史释名》、《黑鸟给日献药》、《野兔为月献药》、《鹰覆天脊》、《虎覆地》、《龙形象》、《豹子》、《神獐》、《银角麂子》、《雄龙挂金铃》、《九角地下龙》、《水沟释名》、《狮子》、《大象》、《释星》、《释云》、《天君金凤冠》、《天君鸟善鸣》、《凤凰攀花》、《释鹤》、《释鹃》、《高山银鸟》、《鸟祖舒堵尼》、《释草》、《葡地蕨草》、《释塑像》、《羊头青人》、《猪毛黑人》、《九掐脸白人》、《九只脚尼能》、《六只手什勺》、《堵毕德》、《英雄杜波阻》、《黑猴采山楂》、《青蝉采花》、《蚯蚓攀竹》、《银鸟挂宝铃》、《青蝉摘水果》、《释黄松》、《猫儿践花》、《独脚野人》、《黄松树》、《鼠食铧口》、《母猪负耙》、《打开丧房门》、《丧房映大岩》、《九颗星》、《丧连大岩》、《丧房四檐白》、《丧房如象距》、《房梁绸作记》、《天庭非织三匹锦》、《天君青锦鸟》、《白绸镶边》、《丧房分中央》、《蜥蜴吞桑果》、《蜥蜴采花》、《非母生的九子》、《山雀佩青剑》、《七只虎》、《清晰锦缤纷》、《青锦生辉》、《丧房见中央》、《青绸碧水》、《天上迎师鹰》、《金凤攀花》、《白鹤交杯》、《麒麟归鹿群》、《鹿采竹叶》、《兔摘黄菌》、《召唤日月》、《设天地道路》、《天君寻归宿》、《什俄纪优寻归宿》、《九十九付鞍》、《释洛那阿可之梦》。此书还有翻译《张礼张孝故事》等,叙述物源物始,丧事中典故由来,神话故事等。可供研究彝族丧礼习俗等多学科参考。2010年3月已作《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原载:阿洛兴德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年5月1出版,《彝学纵横》;文稿来源:云村寨;图片来源:彝族人网。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绿树挂银珠》——一篇涵蕴丰富的...
- 2 《云南彝学研究》(第二辑)出版
- 3 《宇宙人文论》
- 4 彝语辞书
- 5 《彝族六祖迁徙典籍选编》
- 6 《彝族源流》
- 7 《滇南散记》简介
- 8 《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
- 9 几部彝族经典著作
- 10 《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