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彝族青年的“自救”之路
许多彝族的孩子和吉子吉色一样,希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尽管吉子吉色很努力,拼尽全力去学习,但高考成绩仍不足以让他考上理想的大学供图/黄红斌 最悲伤的作文事件的持续发酵,将大凉山再次置于公众显微镜下。对其贫困根源的探讨,...
分类: 纪事 点击: 日期: 2015-09-16 00:00:00
从社会自救到文化自觉
大小凉山是彝族最大的聚居区,300多万彝族人分布在横断山脉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世代从事山地耕牧经济,形成并保持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形态和文化体系。在高速发展的当今中国社会,这个古老的族群经历了剧烈的社会文化变迁,形成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成为中国发展...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11-03-23 00:00:00
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民族自救的践行者
在西部,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明显滞后于东部沿海省市,甚至也滞后于西部汉族人口为主的地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便是其中代表。正如中央民族大学侯远高老师所说,“凉山不仅是经济二元结构的社会,还是文化二元结构的社会。城市是汉文化,乡村是彝族文化。”凉山...
分类: 公益 点击: 日期: 2007-12-27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