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钧:明代水西彝族的奴隶制度
在贵州的西部,东起威清(今清镇)、西交乌撒(威宁)、南抵安顺、北至赤水(毕节东北),是明代彝族土司贵州宣慰使安氏的统治地区,因其主要地区在乌江上游鸭池河(六广河)以西,故又名水西。当其势力强盛时,不仅“黔之舆图,疆半属之安氏”,并与西部及北部的乌撒、乌蒙(昭通)、芒部(镇雄)、东川(会泽)、永宁(叙永)、马湖(雷波)、建昌(西昌)等彝族土司以及东部的播...
分类: 观点 点击: 78 日期: 2025-03-31 03:27:56
滇南逸韵:杨慎与云南的千古之缘
在历史的长河中,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这位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的四川新都才俊,以明代三才子之首的卓绝风姿,傲然挺立。他是杨廷和之子,曾参与《武宗实录》的编修,却在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惨遭杖责罢官,从此踏上了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的坎坷之路。谁能料到,这命运的转折,竟让...
分类: 史海 点击: 98 日期: 2025-02-22 03:29:56
教育对边疆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以明代以来凉山
教育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历代中央政权为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都要构建一套连贯的制度性教育体制。自明朝以来,中央王朝在凉山彝族地区设置儒学机构,并通过科举制度传播中原儒家文化。民国时期现代教育的推行促进了制度性教育在中国的改革,彝族精英也积极推动现代学校在彝区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西南地区民...
分类: 论文 点击: 154 日期: 2025-02-03 03:30:46
戴国斌:明代航海家姚安籍大宦官杨庆初识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它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向世界展示了明初中国的强盛国力和海上远航能力,虽是为“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到之处赐与当地人财物,以换取当地人对中国皇帝的“臣服”,但他们入乡随俗、求真务实的和平外交方式,至今仍具有重大的意义。在郑和七...
分类: 史海 点击: 449 日期: 2024-11-20 04:32:42
浅析明代教化贵州彝族土司制度
明朝中央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对贵州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辖,实行教化土司制度。该制度随着明朝国力以及对贵州政治态度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在阐述贵州彝族源起的基础上,解析明代教化贵州彝族土司制度及相关史实,进而分析这些制度的意义与成效。...
分类: 论文 点击: 1961 日期: 2022-04-17 05:14:36
唐楚臣:明代彝族先民划进代的进步
明代,朝廷在西南推行卫所制和屯种,彝族先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获得划时代进步。彝族先民整体性开始觉醒。...
分类: 论文 点击: 5397 日期: 2020-08-23 14:42:34
明代水西安氏彝族土司的历史贡献:促进贵州彝汉文化共融发展
“以土官制土民”的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地域实施的一种特殊的政治措施,以中国西南地区最为典型。西南地区的土司,以贵州水西安氏彝族土司最为典型。水西安氏彝族土司是贵州历史上与思州田氏、播州杨氏、水东宋氏并驾齐名的四大土司之一,因明朝贵州宣慰司以水西安氏为宣慰使,其地位“位居诸土司之上”...
分类: 历史 点击: 1418 日期: 2020-03-23 09:59:07
明代左军都督府都督龙在田
龙在田(?~1652年),男,彝族,其先祖龙色原籍南京凤阳人,元朝末年率子海基行医来云南,落居石屏龙港村,传至九世龙登,于明万历年间在龙朋里阿古里娶妻李氏,生龙在田。1622年,阿迷(今开远市)土知州普名声变乱,侵扰石屏州城。龙在田不忍民众受害,在地方绅老帮助下,率乡勇堵击,经十日激战,普弃城败逃,绅老推举龙在田任里长。1629年,蒙自土司沙定洲反,沐镇被...
分类: 史海 点击: 7312 日期: 2015-12-10 11: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