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普飞飞了多远

作者:杨晶 发布时间:2010-12-01 原出处:云南日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一个也许现在已经算不上“主流作家”的老作家,一个只读过小学四年级的彝族农民作家,茅盾、冰心曾经评论过其作品的作家,一个其作品曾火爆发行四十万册的作家,一个65岁开始学习用电脑写作的作家,他生活在油菜花香弥漫的山乡,一直寂寞勤奋地写作着,采访他我获得了非常单纯的快乐,与他交谈我仿佛回到纯真年代,他将以一种你从来不曾熟悉的作家恣态面对你……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飞注:这是上世纪2000年云南日报发表的一篇采访通讯,作者杨晶真实姓名杨鸿雁,即青年女作家半夏同志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一些别的事去到玉溪的峨山彝族自治县,听同行的阿昌族青年作家曹先强说起本地的一方名人彝族作家普飞来,说他50年代初便是云南有名的作家了,而且他是由一个地地道道的只读过小学四年级的放牛娃变为全国知名的农民作家的,文学大师茅盾、冰心等都专门点评过他的作品……关于作家普飞的这些点滴,寡闻的我是第一次听说,于是当即决定对这位文学前辈进行采访。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峨山笼罩在一派迷朦的大雾至,人在七八米开外就只是一个影子轮廓。峨山多山区,这一季山间凹地里的油菜花开了,在浓雾里我看不见那一片片一畦畦金黄的壮观.但我的鼻子嗅到了菜花那略带辛辣气的甜香。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戴着一顶毡帽的很大声地说笑着的普飞老以一种我不熟悉的作家姿态,一种类似于油菜花香般质朴的形象出现在我要面前。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66岁的普老,耳背,与他交流需要大声喊叫,需要翻译,我羞不多就那样从早喊叫到晚上,跟着他去了县文化馆他写作的地方,去了他乡下的老家,舟车劳顿有些许疲累,但没想到普老给了我们很多抉乐。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老一来就给了我一个惊奇:我压根没想到一个年近古稀的老者,一个虽在文化馆有公职,但从来就固守本土写作的农民作家,一个只读过小学四年级的不敢自称为知识分子的与人交流有障碍的老人在一年前买回家一台电脑,从此停止“笔” 耕开始敲起键盘,用的方法是好多青年作家都畏难的五笔录入法,而且他在我们面前调出他正在写的文稿盲打了一段文字,那架势熟练得很。他说去年一年他敲出了大小四十来篇作品,儿童文学怍品《伴儿小狗》去年末在美国《世界日报》连着三天刊载,尝到电脑写作甜头的普老如今正在写着一部二十万字的东西。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热爱生活的老作家在我们几个年轻人面前显出了他活跃热闹的天性来,他取下墙上挂着的落了些灰尘的四弦月琴、二胡手舞足蹈地又弹又拉又唱,他告诉我们他最初就是从写山歌调子开始他的创怍的。普飞说他这辈子没什么可遗憾的,他不曾虚度过光阴,退休了,他的日程也安排得满满当当;晚上看完电视新闻后,要么看书要么就面对电脑,凌晨1点睡觉,最迟6点起床,活动活动便去串门子,找老朋友玩,摆摆闲话,他认为这是他不脱离社会的保障,而闲话里可能藏着他的创作灵感,中午睡个把小时的觉,起来就去图书馆,因为很多报刊他自己都订不起了,倘回来得早就坐到电脑面前。到了周末便坐小中巴车回十公里外的老家。他说老伴施玉莲一直不愿意进城来,音飞骄傲地说他那一个字都不会读的老伴就像《百年孤独》里的那个女人,能干得很,她种的烤烟在衬子里是最好的,她养猪猪下仔多她养鸡鸡下蛋多养牛牛壮。普老没有生育儿女,一个学生“义务”做了他的儿子,他家的屋子是那个叫万和的村子里最好的,原来的土掌房(一种特别的彝族式建筑)翻盖成了现在的水泥平顶房,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这些变化一大部分是稿费的功劳。在他妁老家我们特别看了他从事写作所得第一笔稿费买下的写字桌,普老说那笔钱当时可以买三四头牛的!如今这张写字桌旧得可以当柴烧了,普老舍不得,磨刹的桌面已裂开了一长条口子,主人用两个木榫头把它拉紧,普飞说他有时回家来小住时突然想写,电脑又不在身边,他就伏在这桌上手写下来,回城后再录入电脑。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飞的文化馆的家应该说更象一间单身宿舍,一间破旧的十来平方米的屋子里最显眼的是一台飞利浦电脑,三个一个比一个大的皮箱里装着他这辈子最要紧的东西:手稿,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著作孤本等,包括那个盖着国务院大印有点吓人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荣誉证书(1992年10月起享受)。他取出这些珍贵的物什颇费事,他得用隋身带的一把钥匙先开启大箱子,从大箱子里拿出一把钥匙再打开中号箱子,中号箱子里取出一把钥匙来再开启小号箱子,那些珍贵的东西规规整整地按年份收藏着,为给我们看,摊开来一桌子都摆不下,有少数民族文学奖、冰心儿童新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等证书……看着那些大大小小的红本子,看着普老在那破旧的屋子里在那昏黄的白炽灯下翻找旧作品,忙活着给我们放听他的童话录音带.我的眼睛有些潮湿,普老他们这一辈作家非常不容易,他们永远让我敬仰——他们的理想精神,他们永远真实面对的心灵。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普老的桌子上我发现了一个锈迹斑驳的老钉书机,那是一个底座上有一颗红五星的标羞1954年钉制有编号的军工产品,我拿在手里把玩了许久,后来我厚着脸皮跟普老要下了这个他还在用的老钉书机,而我到百货商店花几十元钱给他买了一个新的钉书机和十盒钉书针,我一再问普老是不是舍得把它送给我,他说当然。我觉得我们不是在做交换,我不是古董收藏家,但我主动提出来要,我像是一个强盗,直到我写这篇稿子时都有这种惴惴的不安,我想我晓得怎样尊重这个旧钉书机,它不单是让我想起我采访过的一个受人尊敬的老作家,他让我想起一个纯真的年代。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年一个一块二毛钱的钉书机和第一笔稿费三十元钱买下的写字桌成为了20岁的青年普飞立志成为一个带着“土气”的农民作家生涯的开始,尽管那时他还是放牛还是捏锄把还是抱着月琴唱调子的彝族阿哥,但他的确已经不同于普通的农民了。他的刨作背景他的作品让那个年代的人们自然而然拿他与写《小二黑结婚》的农民作家赵树理、写《半夜鸡叫》的高玉宝类比。普飞的作品开始大量地飞往《人民文学》、《少年文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边疆文艺》(如今的《边疆文学》)1956年的创刊号特别关注了这个突然从一个偏僻的山乡冒出来的作家,发了他一组短篇小说。人们今天得承认在云南除了李乔、晓雪、张长等著名民族作家外,除了著名的部队作家冯牧、白桦、公浦、彭荆风等作家外,创造云南文学五十年代辉煌的群体里也有普飞这一员。1964年普飞成为中国文学讲习所(如今的鲁迅文学院)七名成员之一(他是西南片区唯一一名),郭沫苦、茅盾、老舍、周扬这些人曾给他们讲过课,文学泰斗茅盾在1959年收入其《短篇小说的丰收》专著的《短篇小说的丰收和创作上的几个问题》一文里对普飞的短篇小说《门板》这样评论:它象一篇优美的小品,不,也可以说,象一首抒情诗。冰心评普飞的儿童文学“引人入胜”。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飞后期的创作主要以儿童文学为主,他的作品在六七十年代曾经有过单本印数四十万册的辉煌,被出成小人书连环画得到广泛流传,普飞名气越来越大。在那个单纯的年代在峨山那个昆洛公路旁的叫万和的小村庄里,经常有作家朋友们、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各级领导、文学爱好者前来寻访作家普飞。记忆力奇好的普飞讲起那年头的事来说了几个笑话逗我们:村民们见普飞家经常来一些城里人便私下里说了不起哟,我们普飞是毛主席的通讯员哩!出版社的人问村民普飞家在哪里,好奇的村民边带路边问人家打哪里来,来人说我们是出版社的,村民说:哦,是生产大板(寿材)的地方来的;有村民说:普飞干不成什么,他是耳朵聋才照顾他在家里当了个作家;也有更好奇的人问风光的作家:普飞,你当了几届作家了?不兴换么?我这个笑疼了肚子的采访者禁不住问诙谐的普老,你那些年很风光,有没有年轻姑娘写信给你表示好感的?年近古稀的老作家风趣地说:一个也没有,我在很多作品里都是以老爷爷的身份自居,哪个会写信给我?!童心一直未泯的老作家近年来创作上最见功底的是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有评论家认为普飞的儿童文学充满童真又很有知识性趣味性,这与普老性格的坦荡、风趣、生活的单纯密不可分。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普老相处了一天我们大声喊叫得嗓子眼都燥火了,但我们是快乐的,同时感叹外加感动。普老一直感念与他相濡以沫近半个世纪但从来读不懂他的作品而清楚地记得他获过的每一个奖的老伴施玉莲,普飞说没有她就没有他的创作,普飞说我没有子女的拖累没有家务的拖累,她给了我时间,我写的很多故事还是从她那里听来的……闲聊间普老和我们说起三十年前峨山历史上惨烈的一幕——1970年1月5日峨山大地震,当时他正好在农村的家里,而媳妇生病住在城里医院里,他从倒塌的房子里逃出来就哭着往十公里外的城里面赶,边哭边跑,天亮后来到夷为平地的医院,与媳妇同住一屋的死了好几个,有的伤了,三十六岁的云南著名的青年作家普飞不见媳妇哭成了泪人儿,他盲目地先去遗体堆里找,没有,他又去伤员里找,后来他终于看见了被解放军救出来受了伤躺在地上呻吟的妻子,这时的普飞眼睛死死盯着她破涕为笑。去普老农村的家里我们见着了他那据说15岁就跟定了他的老伴,那是一个我们能想象的普飞自己界定的“《百年孤独》里能干的女人”——从她那双精瘦的皮肤粗糙的手从她亮亮的眼睛从她硬朗的身板看……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著名彝族老作家李乔在给普飞一部作品写的序里这样写到:在偏僻而又简陋的农村小学,马马虎虎读了几年书,天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同泥土打交道,或同不会说话而交情很笃的老水牛厮守在一起的彝族青年普飞带着一身泥土气,在50年代便莽莽撞撞进入崇高、圣洁、五光十色的文学殿堂里,这颇使一些人惊奇,困惑不解,但普飞一直笔耕不辍,以作品说话……年逾九旬的乔公去年写给普飞的信里说,没能亲到普飞家一趟是平生一大憾事。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飞说他喜欢的国内作家是孙犁、汪增祺这些写田园风光写本土的抒情派,外国作家喜欢契诃夫、安徒生等等。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飞说池将一直写下去,写到他动不得的那一天,他相信他的作品还有人读。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飞说他老伴曾幽了他一默:普飞啊普飞,你飞了那么几十年也不见你飞出去多远,就飞了十公里!普飞不服气了,他说:飞出去了!飞出去了!飞出了几百个十公里了,我的作品不是飞到了美国飞到了欧洲飞到了我也认不得的地方了吗?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真的,普飞一直没有飞离本±,但他的心灵是自由的,飞翔的。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泯的童心、不息的求知欲、激情飞扬的创作欲是普飞在文学天空恣意翱翔的翅膀。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年近古稀的普飞坐在现代化的电脑面前,那是他飞的姿态,他不知疲倦地飞,飞了很远……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飞作品目录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短篇小说集: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重赶蛾山街》       (1959年重庆人民出版社)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象》             (1981年云南人民出版社)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飘去的云》         (1997年云南民族出版社)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儿童文学集: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豪猪》           (1964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猎村的孩子》       (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爱听音乐的小野兔》 (1986年小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迷人的火把节》     (1988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飞儿童文学作品选》(1997年云南民族出版社)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蓝宝石少女》》      (1997年晨光出版社)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散文集: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妇女趴长》          (195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载云南日报2000年2月21日第C2版,杨晶真实姓名杨鸿雁,笔名半夏,从报纸扫描时,“普飞作品目录”处的黑白照片普飞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的画面扫描不出来。另外说明:除在云南日报刊登此通讯外,另由云南电视台摄制了专题电视片《普飞飞了多远》上下集,编导曹先强,摄像曹炜,撰稿杨鸿雁,文学编辑张舟。电视片《普飞飞了多远》配音稿由杨鸿雁、曹先强和曹炜共同撰写。云南电视-1台2001年8月13日星期一20时21分“文化时间”节目播出上集。下周星期一即8月20日20时21分在“文化时间”节目播出《普飞飞了多远》下集。) 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延伸阅读:关于普飞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飞,男,彝族,1934年生于峨山县锦屏乡富泉村公所万河村。普飞高小未毕业就回家务农,曾参加昆洛公路的修筑,回乡后,经县医院培训后在农村作过医疗保健工作。  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4年,普飞开始为《云南青年报》、《云南农民报》、《云南日报》写通讯、山歌、故事之类的稿件。   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5年,他的第一篇小说《孟元才入社》获省文化局和省发起的文艺创作征文奖。在1956年,《我的舅母》、《红旗》、《三个牧童》分别发表于《边疆文艺》和《红岩》杂志,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云南省分会会员。从1958年起,被聘为民办教师,课余时间仍坚持业余创作活动,并在这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0年,普飞被吸收到县文化馆工作,主编馆办刊物《峨山文讯》(后改名为《峨山文化》,接着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先后担任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并当选为省作协理事和玉溪地区文联副主席。   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0年到峨山县文化馆工作,任《峨山文化》报总编辑,是云南省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理事,云南省政协第五、第六、第七届委员。1996年8月退休。   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著有《小阳雀》、《妇女队长》、《重赶峨山街》、《打豪猪》、《猎村的孩子》、《对象》、《爱听音乐的小野兔》、《迷人的火把节》、《飘去的云》、《普飞儿童文学作品选》、《蓝宝石少女》、《约克的故事》。短篇小说《山路崎岖》,写的是人生在社会,做好事也会遭致诬陷,因而做好事也像走崎岖山路一样曲折艰难。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童话散文《走在五彩缤纷的地方》,写几个孩子沿着彩虹的脊背走到了天上,那里是个五彩缤纷的地方。之后他们沿着彩虹的彩虹的另一端走下地来。获第七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RZ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