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李力
李力原名李成龙,彝族,昭通市洒渔乡巡龙村人。1937年11月14日生于农民家庭,李力四岁时,其父病故,是良母抚育成长。1950年前在洒渔乡邀集块读私塾,1951年在洒渔小学毕业。在小学读书期间,从家住三家寨到学校约16华里的山路,李力每天早去晚归,无论酷暑寒冬,从不旷课,学习努力,成绩优良。
1951年李力考入昭通中学短期师范班学习,1952年结业,同年在昭通县第二小学任教。1953年入昭通初中部学习,1954年在昭通初中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5年初中毕业考入昭通地区师范学校,1958年中师毕业考入昆明师范学院中文系。1959年在昆明师范学院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毕业留校任中文系助教。1982年至1983年在西南师范学院高等学校干部进修班学习高等教育管理。
1965年至1985年,在昭通地区师范,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任教期间,曾任昭通地区师范学校教师、教务主任、党支部副书记、书记、副校长、校长。为昭通的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教育骨干,为昭通的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昭通师专于197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后,李力是第一任党委书记兼校长,李力一直主张向先进地区的先进学校学习。走出昭通,走出云南,学习各省先进学校的办学经验。1980年李力带领师专各系领导去四川内江师专、湖北宜昌师专、荆州师专、湖南常德师专、湘潭师专、贵州黔南师专及广西师院等院校参观学习。在福州师专李力看到从上海购进语音设备,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很好,回校后立即组织建立了昭通最早的语音实验室。李力在师专任职期间,贵州省毕节地区与昭通地区毗邻,为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李力倡导,昭通师专与毕节师专结为兄弟学校,两校互派教职员代表,互相参观访问,互相听课,并签订协议书,定期交流经验,互派球队切磋球艺,一时人员往来不断,对两校教学都有很大促进,大力引进和培训师资。
李力深知要办好一个学校,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但当时学校新办,师资力量十分缺乏,于是从地直中学十县各中学把德才兼备的教师尽量调来,解决师专的燃眉之急。李力注重调查研究,以负责到底的精神,对各县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征求各县意见,改进师专工作,而不把毕业生推出门就了事。如1984年4月,李力带领各系主任赴威信县调查师专毕业生工作情况。并到威信一中、八中、麟凤、长安、罗布、旧城等中学听课,详细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征求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意见。通过调查,威信旧城中学说:“师专学生有的动手能力差,如物理系来的教师,不会安电灯,不会安广播”。李力对这些意见非常重视。当时是两年制师专,按规定,教学实习不少于两周。李力把学生直接分到县上中学实习,由老师带队,学校领导到各县检查。1983年学校毕业班到巧家县一中实习,李力亲往指导。英语系5班毕业生还在巧一中组织学生举行英语晚会,又在县里进行女子足球比赛,在巧家引起很大反响和好评。
李力1985年调任云南民族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他两袖清风,清政廉洁。
1987年李力被评为教育学院副研究员,并先后任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未来研究会执委、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及云南彝学学会常务理事、云南少数民族论理学会会长、云南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学会副会长、云南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学会副会长等职。李力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管理专家,1987年12月李力率团访问美国贝勒大学,佛吉尼亚大学等校,1990年11月率团访问日本高校,其间应邀在日本东京女子大学现代文化学部作了题为“中国高等学校的现状”的学术报告。
李力于1992年12月21日因病在昆明去世,终年56岁。
相关内容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刘伯承和政治委员
- 2 大凉山飞出的彝族兵
- 3 彝族姑娘:姚林辉
- 4 上海大剧院为彝族金嗓子杨学进首开...
- 5 营造
- 6 忆李力
- 7 “月琴之王”阿署竹林的艺术人生
- 8 难忘阿细跤王龙文才
- 9 某色尼古――大凉山彝族口弦名匠
- 10 万选蓉:做聋儿永远的“漂亮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