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秀 :罗婺故地走出的彝族中将
在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中,广大彝族人民不仅承担着充实兵员、支援前线和巩固后方的历史重任,而且有安健、禄国藩、黎天才、胡国秀、陇高贤、余若瑔、余祥辉、余祥炘、都龙光、龙云、卢汉、安恩溥等一批彝族登上了历史舞台。
云南参与护国运动的部分将领
胡国秀(1881—1957),字驻卿,系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白路镇大平地村人。家贫,年幼时,曾讨过饭、帮工、砍柴卖,十六七岁时还到地里拾麦穗充饥,
1901年,平地五哨二甲,须募兵一名,胡国秀见家里太穷,便去当兵,报名后,给银元60元,他自己装20元作路费,其余留给母亲用来维持家里生活。胡国秀到74标当兵后,因勇猛善战,被上司赏识,1908年4月27日被荐入云南学兵营学习,毕业后任72标副目(副班长),后升班长、排长、连长。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出兵讨伐袁世凯时,李烈钧任护国第2军总司令,胡国秀任护国第2军营长。1916年1月,胡国秀随护国第2军由昆明向滇桂边境进发,2月在广西百色附近击溃袁系龙觐光部。5月,经南宁沿江直下广东肇庆,6月初到韶关,与广东都督龙济光一部展开激战,迫使该部纳关投降。接着挥师南下,指向广州。7月初在源潭附近大败龙济光部队。
1918年,胡国秀随孙中山南下护法。3月,龙济光部从琼崖进攻广州,胡国秀部队在李烈钧的指挥下参加迎战,大败龙军。6月,胡国秀部队攻克广东南雄之敌。1920年,胡国秀晋升为第6旅6团团长。由于胡国秀善于带兵,对部下从不打骂,战士患病就及时让他服药、休息,战士衣服鞋子破烂了,不能再穿,常把自己的分给他们穿,有一次,一位战士的妻子患病,来信要钱,他拿出20块大洋给这个战士寄回家,平时他对练兵非常严格,常常到练兵场查看,并亲自作示范,他要求军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打起仗来他冲锋在前,深受官兵的爱戴,孙中山曾评价他“忠勇、惜人”。
1921年11月5日,孙中山提升胡国秀任北伐军滇军第3混成旅中将旅长,同年12月5日,胡国秀与北伐军高级将领一道参加了孙中山在广西桂林召开的第一次北伐军军事会议,并在滇军司令朱培德麾下参加了第一次北伐战争。北伐军转战江西时,一群土匪把一个县城团团包围,截断了水源和外界的联系,被困在城里的人生命遭到极大的威胁,在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胡国秀随即率部打散了土匪,拯救了几万人的生命,胡国秀率部离开时,当地群众千恩万谢,士绅们请人绣了老虎、狮子、龙凤等锦旗相赠,报达救命之恩。
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出走,胡国秀彷徨终日,就是这时,唐继尧发电报给胡国秀,要他率部返回云南。
1922年夏秋之交,胡国秀在返云南途中,黔军得知胡国秀部武器装备精良,即与贵州省长袁祖铭密谋策划设下圈套。当胡国秀率25团、26团、经贵州榕江、荔波县时,在盛大宴会上被黔军缴械。胡将此事电告唐继尧,唐即刻发电报给袁祖铭,并派马为磷到贵阳交涉无果,胡国秀只好赤手空拳绕道返回云南。
胡国秀回到昆明后,唐继尧任命他为第5近卫旅旅长,兼广南镇守副使,并另调1个团给他指挥,之后胡国秀一直率部在广南一带剿匪。1927年龙云执政,胡国秀被调回云南陆军制革厂担任厂长,一年后胡国秀找龙云说:“我行武出身,厂长当不来。”1928年,龙云只好调胡任军务处参军。1935年12月,任云南省国民政府中将参议。
1944年胡回到武定。常与士绅身份出席县政府、参议会议,虽曾身居要位,仍常与群众交往,遇到青年时代的穷朋友,他解囊相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拥护共产党的政策,1950年任县剿匪委员会委员,1951年被选为武定县各族各界人民政府委员,在县人民政府工作,1957年8月,胡国秀出席了云南省首届各族各界政治协商会议,选为云南省首届政协委员。会议期间,见到一些老朋友,共叙昔日护法战争的经历,共庆今朝共产党领导的新胜利。心情激动,不料饮酒过量,结核病复发,医治无效,不幸于8月7日病逝,享年76岁,武定县人民政府把他的遗骸在县烈士陵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为他立了墓碑。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