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巴阿叁:我想为母校开一场彝族音乐演唱会
贾巴阿叁: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学2012届硕士生校友,彝族音乐人、歌手、唱作人。
贾巴阿叁是一位特别的彝族音乐人。他在创作与演出之外,还从事着彝族音乐的学术研究。要问他是如何开始研究彝族音乐的,还需回顾他和四川大学的故事。正是在川大,贾巴阿叁开启了他与音乐的新关系。也正是从这里出发,他看到了更多精彩的风景。
入川:习文化自信,启学术征程
贾巴阿叁来到川大的故事颇带励志色彩。本科毕业就去社会上工作的他见证了小世界的落后,于是,他下定决心要通过勤学深造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用他的话来讲,就是要成为一个“文艺”的人。在他看来,文艺不仅仅关乎文学与艺术修养,还与一个人的三观有着密切联系。最后,贾巴阿叁决定报考川内一流学府——四川大学的研究生。其实在他心里,他早已与川大结缘。贾巴阿叁大三时曾来过磨子桥一回,四川大学气势恢宏的大红门与厚重的历史感震撼了他,他遗憾自己高考时没有填报这所大学。幸运的是,贾巴阿叁成功通过研究生考试,顺利入读川大艺术学专业。在他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许多在川大求学的彝族同胞无私地提供着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贾巴阿叁带来了精神上的动力。贾巴阿叁还清楚地记得:“他们身上那种川大人的文化自信是我之前从没有看到过的,这也激励我一定要考上川大!”
贾巴阿叁在艺术学专业里的研究方向是艺术思潮。但由于他本科的专业是数学,他起初并不理解何谓“思潮”。面对困难,贾巴阿叁并没有退缩,他开始疯狂补习知识,整日泡在图书馆里,阅读大量讲解艺术史的书。随着阅读的深入与知识的丰富,他逐渐开始反思自己对于彝族音乐的认识与态度:从前,他最看不起自己民族的音乐,觉得太过俗气,只会哎呀啊咦地唱,但很是偏爱欧美港台流行音乐。而现在,他直想感叹自己的民族为什么会有这么好听的音乐!因此,贾巴阿叁在研二的时候还专门在西南地区走了一圈——从云南的河口到石屏、到楚雄、到大理,再到小凉山、到西昌,最后回到成都,他惊喜地发现彝族的音乐体系如此庞大,其中可供创作者提取的东西如此丰富。也正是由于这段田野调查,他意识到很多西方音乐华而不实,基本都一个风格、一个样。对此,他总结道:“一个人待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到自己民族的文化有多厉害。只有将自己从当地抽离出来,再去反观与反思时,才会发现自己民族文化的真正价值。”这次田野调查回来之后,贾巴阿叁立志钻研民族音乐,并正式接触了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等时新的学科。为了实现这一志向,他开始全方位提升自己在民族音乐方面的素养:通过学习自己的导师吴永强老师、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老师等开设的艺术课程以及旁听应桃老师讲授的《音乐美学》,他不断提升美学鉴赏能力;通过了解少数民族音乐领域的学者及其作品,他及时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川大图书馆的资料不全,他便想办法去四川音乐学院寻找更加完善的资料。
研二与导师合照
在贾巴阿叁立志研究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一位来自彝族的川大老师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位老师叫阿库乌雾,汉语名字是罗庆春。他对贾巴阿叁说过这样一句话:“贾巴阿叁,一百年以后,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遇到你这样子的人。”初听这句话,贾巴阿叁只觉得罗老师太过夸张。但他后来一直思索这句话,最终明白罗老师其实是在称赞他既会创作、又能演唱、还做学术研究的三重能力。当然,这也是一种鞭策,促使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他甚至为此放弃了考选调生。此外,对于自己硕士阶段的导师——吴永强老师,贾巴阿叁也心怀感激。吴老师的幽默、开放、严谨和才华同样深深地影响了他之后的发展。
彝族阴阳观念与彝芦笙音名、西方唱名及汉族五声对应表
就这样,贾巴阿叁在民族音乐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今已在彝族音乐研究领域发表多篇论文。其中,他在博士期间发现彝族存在与汉族“五声”一样具有乐律学意义的“七音”,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于2023年发表在了国内音乐类顶级期刊《音乐研究》上,为中华民族音乐的文化自信贡献了积极力量。
出山:担文化责任,做民族音乐
贾巴阿叁的音乐之旅从小学就已经启程。1992年左右,受中国第一支少数民族原创音乐组合——“山鹰”组合的影响,他喜欢上写歌唱歌,并开始自学木吉他、电吉他等潮流乐器。初中时,很多人找贾巴阿叁一起唱歌,大家就这样因音乐相知相识,组成一个小小的乐队。在他看来,音乐就是人与人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的一个媒介,在音乐中,大家走向彼此。正因如此,很多人喜欢上了贾巴阿叁,喜欢上了他的歌,喜欢上了彝族音乐与文化。
发布同名专辑《贾巴阿叁》
2016年,贾巴阿叁应邀参加第三季《中国好歌曲》比赛,他向节目组提出条件,他的歌曲要以一半汉语、一半彝语的形式演唱。原本节目组不允许演唱彝语的,但幸亏有贾巴阿叁的坚持,彝族音乐的精妙得以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被全国的观众欣赏。“晨曦洒在我家屋檐上/爷爷和我一起去放羊……”当贾巴阿叁用彝语和彝族唱歌的方式开始表演时,听众们也随着空灵优美的旋律和他那清新干净的声音,一同去到了那个他从小生活的地方,甚至仿佛能嗅到泥土清香、听见远山回响。当表演结束,现场欢呼声经久不息,四位导师都纷纷想将他抢进自己的队伍。而在赛场之外,这首《晨曦》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贾巴阿叁表示离不开母校川大带给他的文化自信与精神熏陶。
知名度进一步打开后,贾巴阿叁也曾“飘”过一段时间,看不起很多向他递来的橄榄枝。这一时期,他选择继续担任高校辅导员一职,不仅因为这份工作比较稳定,还因为与学生们接触会给他带来很多创作灵感。但慢慢地,贾巴阿叁发现自己不喜欢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了。一个晴天的傍晚,他走在学校的人行道上,看着远方的夕阳,日落的那种衰颓感让他联想到了自己现在的状态。但对于自己的人生,贾巴阿叁还有很多未完成的计划,特别是那些他喜欢、让他激动的事,比如音乐的创作、演出与研究!于是,他在2018年不顾任何阻力辞掉了辅导员的工作。
美国游学期间与好友Nate交流
随后,贾巴阿叁去美国留学了一年,把之前赚的所有钱都花在了自己想买的乐器上。他听了许多场美国不同城市的演唱会,参加多个音乐节,与现场观众一起沉浸其中,零距离地感受了他们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他认为,中国人也喜欢音乐,但是缺乏引领性的模式与人物,所以国内没有形成相应的氛围。诸多优秀的前辈虽有实力,但由于年事已高,实在缺乏心力。这样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贾巴阿叁他们这一代音乐人身上,而他也一直坚持做着这样的事——极富使命感与责任感地写好彝族音乐的歌,做好现场的表演,弘扬优秀的中国音乐文化。
留学归来后,贾巴阿叁于2020年推出了一张个人专辑《出山》。在他看来,这是他第一张完全意义上的专业的个人专辑。在制作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那种入神的感觉。这张专辑的名词也包含深意:一个从大山深处来到城市的孩子,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用现代与传统碰撞的形式传达出来,从而走出了一条盘旋在大山与城市之间的路,让更多人看到了彝族的音乐与文化。贾巴阿叁相信,彝族音乐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所有的彝族音乐人都应该不断返回其中,去学习、去深挖、去探究,真正地认识与理解自己的文化血脉。但他拒绝将个人的音乐同彝族音乐划等号,他并不认为个人就能代表整个民族:“我所写的、所唱的,都是我自己作为个人的感受、命运和经验,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就像诸多音乐学者所认为:“一切伟大的音乐作品和风格都源于个人创作。”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贾巴阿叁个人性的背后是他的民族性,他用自己的方式为彝族音乐做了很好的个性化诠释。他是彝族音乐的一面,同时彝族音乐还有很多方面正等待被发现。
关于如今民族音乐的发展困境,贾巴阿叁认为问题多出在民族音乐歌手缺乏包容开放的心态,他们拒绝学习进步,拒绝与其它民族、国家对话交流。在这一意义上,川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校训可以说是一剂良方,对贾巴阿叁及其音乐产生了有益且深远的影响。
致远:念文化传承,予后辈叮嘱
作为杰出的彝族音乐歌手,贾巴阿叁已经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举办过多次演出。他也衷心地希望能够回到母校四川大学,为亲爱的老师与同学们带来彝族音乐的表演,为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做出一份贡献。同时,他希望通过凝聚校友的力量,将川大校友与彝族音乐相结合,共同推动彝族音乐的发展,打造出一个响亮的音乐品牌。
演出照片
贾巴阿叁也对在校学习的后辈们给予了深切的期望:“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校园里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提高专业能力与理论素养,如有多余的时间,还可以读一些跨学科的书,成为宝贵的跨学科人才。同时,一定要保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胸与品格,积极吸收新的内容,多和他人交流,不断进步!”
遥望远方,晨曦正好。
期待贾巴阿叁带给我们更多好的作品,
期待彝族音乐与文化更加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