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在彝乡九都捐赠物资
火把节前夕,凉山州布拖县九都乡政府大院内,数十名被救助的彝族妇女儿童,围住凉山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的志愿者们。他们有的人久久握住志愿者的手不愿放开,一个劲儿地说:“你们真是大好人,卡沙沙!”这是笔者近日随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在彝乡九都捐赠物资时,看到的感人一幕。
笑脸在彝乡绽放
7月7日,笔者随凉山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志愿者一道,前往凉山布拖九都乡捐赠一批物资。
满载2830斤优质大米和44瓶食用油、10袋糖的汽车这是该中心今年5月30日成立以来,开展的系列大型救助活动之一。
布拖县位于凉山州东部,是火把节的发源地。这里的火把节因古朴、原始而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被人们称作“火把之乡”,素有“到凉山过火把节不到布拖,不算到凉山”之说。该县九都乡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经济发展相当滞后,长期以来,这里吸贩毒、艾滋病等相当严重,当地困难群众较多,政府救助犹如杯水车薪,争取更多的民间慈善捐赠已成为当务之急。
经过长达5个多小时长途征程,7日中午,我们的汽车驶进该县九都乡政府大楼,车还未停稳,早已等候多时的九都乡女乡长吉列么惹扎立刻迎了上来,激动地说:“路上辛苦了,先进屋休息一下吧。”
看着已经聚集在了乡政府大院的妇女儿童,中心的志愿者们婉绝了乡长的好意,他们忘记了长途奔波的疲劳,在中心副主任何英的带领下,立刻投入了物资发放工作。
此次救助对象是该乡的21名孤儿、51名单亲孤儿和领养他们的家庭。40户贫困家庭领到了大米和食用油。“有粮食能过好今年的火把节了”,被救助的俄木小龙的奶奶望着中心的志愿者们激动地喃喃:“你们真是大好人,卡沙沙,卡沙沙!”。
在现场,受到救助的当地妇女对中心的救助感激不已,同时也纷纷表示不能单单依赖救助物资,还将在发展中心以后的生产技能培训中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生产自救。
看到那一张张满意的微笑,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中心的自愿者们忘记了疲劳,他们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发展中心的副主任何英也表示还将陆续对该乡的其他孤儿进行长期的救助,并将在这种较为单纯的物资扶贫的基础上,进行科技扶持,将举办一些技能培训班,真正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掌握本领,为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九都乡女乡长吉列么惹扎告诉笔者说,我们九都乡象这样的绝对贫困弱势群体还比较多。在救助方面,我们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施救助,但这些远远不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九都乡,更多慈善机构来救助。
7 月8日,凉山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的CEO,中央民族大学的侯远高教授和美国西来大学的陈怀宇教授也来到该乡,对在当地建立的工作站进行了考察,并冒着大雨进入当地的村庄对贫困妇女和孤儿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当看到被救助的孤儿衣衫破烂,几乎是一穷二白的家时,向陈怀宇教授介绍情况的侯教授声音越来越低沉,脸色更加凝重。
关注凉山彝族妇女儿童
凉山地区的吸贩毒现象一度猖獗,许多家庭因毒品和艾滋病而家破人亡,很多妇女和儿童不仅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甚至有的自己也不同程度地染上了毒品和各种疾病。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关心凉山社会发展,特别是关心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事业的国内外彝族知名人士、社会各界朋友共同发起成立的。
该中心成立之前,就已配合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在昭觉、布托、越西、美姑等地开展了前期调查。今年2月,承担了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委托的“凉山受毒品和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救助示范项目”(中美商会慈善基金)。目前已经陆续在昭觉、布拖展开了入户调查,并落实了一大批救助对象。
妇女和儿童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希望。“凉山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的志愿者们的工作中,用他们的行动使我们看到了一群优秀的彝族知识分子为改变自己民族落后现状无私奉献的拳拳赤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