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州干部真情献昭觉
地处凉山腹心地带的昭觉县,有一支来自省药监局和资阳市雁江区的援州干部,他们用辛劳和汗水投身昭觉各项事业的建设,谱写了一曲真情献彝乡的颂歌。
2004年8月,总带队苏瑜安带领第二轮2名援州干部来到昭觉,开始了再创业。3位同志一到昭觉,便按省委、省政府“严格要求、团结融入、深入调研、勤学善思”的援州工作精神,把自己视为昭觉的一部分,深入到四开、竹核等47个乡(镇)和部门访贫问寒、调查研究,翔实掌握了昭觉县情的第一手资料。
争取内援,是援州干部为昭觉人民做的最实惠的一项工作。通过牵线搭桥、努力争取,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争取到国家、省上援助资金、物资共69.9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316.6万元。这些援助资金很大一部分用于昭觉农村基础教育、普九攻坚、推进畜牧强县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上。
截至今年6月,援州干部引进技术达11项,帮助上资项目达17个,资金超过3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引进和项目的实施,对提升昭觉产业结构和知名度,提高昭觉在大西昌经济圈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经过总带队苏瑜安的积极努力,共为昭觉县争取到福利院修缮及救灾救济款项70万元、人草畜三配套与紫花苕种植基地建设资金76万元、残疾人危房改造资金26.2万元,协调草种种子库建设资金75万元。
总带队、挂职县委副书记苏瑜安的努力下,落实了达洛、支尔莫、洒拉地坡3个乡4所学校、村小校舍新建与维修经费57.8万元,完善了教学设施,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办学效益;积极发动派员单位干部职工捐资扶困,筹措了2.96万元的助学基金,实施了对233名贫困彝族中小学生的救济救助,提高了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接通了2所学校的饮用水源与照明用电,并私人筹款为其添置了教学挂图用具和部分文体器材,改善了办学教学条件;积极扩大与国外政府(地区)的交流沟通,为昭觉争取到了中国麻风服务协会(NGO)1273.74万元新台币的援助,将为昭觉修建一所教学设施与服务功能齐备、完善、建筑面积3000余平米的寄宿制“基础教育与技术培训学校”。
昭觉医疗卫生发展滞后。经过座谈了解、实地摸底与资料分析,县委副书记苏瑜安及时为滞后的“病症”找到了良药。他专程跑省里卫生行政机关反映,经过积极协调与主动争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专向资金(国债)投资计划”终于下达,落实卫生扶贫资金550万元, 31所基层卫生院建设得以顺利于2005年11月竣工,全县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发动捐赠活动,得到了企业界的热情响应和有力支持,共为昭觉县捐献了价值约20万元的19件(套)医疗设备,有效缓解了昭觉县医院多年无力购置常规器械的窘况;狠抓发展,力推改革。苏瑜安经过多次调研和思考后,亲手起草了《关于加快卫生发展与改革的决定》,立即召开卫生工作大会,采取措施清退了长期被借调到县医院等38名区乡卫生技术人员,为区乡卫生院统一配备了简单医疗器材,制定并完善了基层卫生院“行政管理、目标考核、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及下派上考”等规范性文件5套,解决了乡村群众基本的卫生保健与医疗需求问题。2005年末,县委副书记苏瑜安得知国家将于“2006年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信息后的第一时间,迅即向州政府反映情况,上交申请报告,随后马不停蹄赶往省卫生厅汇报,为昭觉县争取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项目。项目启动后,仅中央和省州的补助与配套资金每年将达800万元,为彻底解决昭觉农民群众看病就医和大病统筹这个“制约全县脱贫奔小康”的根本性问题将得以彻底解决。
围绕“把畜牧大县做成畜牧强县”的发展目标,挂职副县长吴建平深入到重点乡镇、村社,实地检查督促种草基地,肉牛、羊、鸡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户的建设发展情况。吴建平亲自制定并启动了“昭觉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预案”,并成功对一起外源性“羊毒症”疫情进行了及时果断地处置,确保了畜牧业的养殖安全和优良品种的成功引进。经过不懈努力,昭觉县“3150”工程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全州第一名。在吴建平的率领下,昭觉县成功引进了西门塔尔牛200余头,对解放沟等3个片区的本地黄牛进行了品种改良,现已出产小牛犊近百头,促使昭觉“牛改”目标提前5年实现,为农牧民的增收拓宽了一道致富门路,并为昭觉成为我州西门塔尔牛繁育基地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挂职教育局副局长刘绪国充分发挥自己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优势,勤奋工作,在近一年的工作中,深入学校巡查区乡教学管理现状,召开了上百次的师生座谈会。在广发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刘绪国亲自草拟并印发了《昭觉县中小学教育常规管理整顿工作方案》等23个符合昭觉实际,规范性、实用性、操作性极强的教育教学管理文件,并利用现场会、培训会、研讨会、专项整顿、教学视导、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方法,对骨干教师、校长、教办主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示范培训,对有效提高全县教育水平与整体办学效益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援州干部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彝乡昭觉的每一个角落,深山彝寨的老乡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