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团队再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调研帮扶工作
中国美术学院作为教育部精准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高校,于10月20日至25日,组建专门的团队再次奔赴西幼专,就进一步深入帮扶工作开展针对性的交流与调研。该项目从2019年5月启动,具体由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书记李梅教授工作团队及各职能部门协同推进。
中国美术学院是立足在艺术教育为国家、为人民、为时代的角度和初衷,去完成本次国家交予的神圣使命,希望对口帮扶和两校合作能取得成功。此次是继7月中下旬,由中国美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党委委员傅巧玲老师、教务处长曹晓阳教授、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书记李梅教授等师生团队第一次对口支援西幼专及9月已经派出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系副主任高文老师挂职及研究生葛旭艳支教后的第三次专项推进工作。
本次推进工作在高文老师挂职任西昌幼专艺术系副主任所了解到实际情况基础上,由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与教务处及各职能部门协同,针对性地组建了由教务处副处长唐珊、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王宁逸、基础教学部图媒分部副主任马旭东、设计艺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系副主任郎青、手工艺术学院陶艺系副主任吴昊、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胡东艳的六人团队。
在六天的行程中,共进行了三场专题工作研讨会,两次彝族非遗专家文化交流,八个实地调研点考察,行程安排紧凑,调研项目众多,就西幼专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系的学科建设、教学规划、工坊建设、自主教材创新、产教研结合、非遗融合等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和指导,就西幼专今后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方向及具体实施方案、艺术教育系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向以及两校长久合作共赢上与西幼专赵波校长等领导达成高度共识。
实地调研是本次工作的重点之一。中国美术学院团队与西幼专胡云贵、沙华、张章等老师一同,考察了成都国际非遗节西昌分会场;与国家彝族毕摩文化传承人吉克伍沙深度交流;奔赴昭觉县调研服饰文化;远赴尼地乡进行民居考察;与凉山彝族自治州非遗物质文化中心负责人彝族文化研究专家克惹晓夫进行了交流;奔赴会理县国家非遗传承人韩进富工作室及会理绿陶博物馆进行考察;与会东县县委班子举行工作会议,参观会东县金江文创产业园,就会理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创业新形势进行考察;赴会理县古城区进行考察。在对凉山州部分地区现状及发展需求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建议采取“中国美院-西幼-地方政府”模式,利用西幼专非遗工作室、工坊的教学实践、非遗传习所的研创与产业扶持、高端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后续的非遗文化研究院、各类非遗文化博物馆等学术平台,大力推进非遗的普及与应用,例如凉山州通识绘本和各县通识绘本的编创等,助力非遗教学和研究,打造文创精品,探索乡土学院“学-研-产”模式,促进大凉山非遗文化与时俱进,希望用文化教育带动大凉山地区脱贫。
我院团队一行在西幼专校门前合影
团队一行与高文老师及西幼专艺术教育系主任胡云贵等师生座谈
中国美院团队与西幼专校长赵波、党委副书记王玉萍及相关处室负责人专题座谈
团队参与西幼专校园文化改造工作会议
考察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考察成都国际非遗节西昌分会场
与国家彝族毕摩文化传承人吉克伍沙进行交流
赴昭觉县调研服饰文化
赴尼地乡进行民居考察
与西昌非遗办专家克惹晓夫进行交流
赴会理县调研彝族绿陶工坊
与会东县县委班子举行工作会议探讨旅游改造和文化提升的相关内容,探讨学校实践类课程与地方政府结合的方式
参观会东县金江文创产业园,就会理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创业新形势进行考察
赴会理县古城区进行考察
教育扶贫、助力凉山州产业发展与文化提升,必将有助于西幼专学-研-产模式的成型,极大带动教学和育人模式进阶,有助于中国美院新时代乡土学院大构想落地扎根;有助于探索富有特色和高品质的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之道在凉山州开花结果。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