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云南武定高桥镇着力培植“一村一品”富裕彝乡百姓

作者:​李绍德 张绍福 发布时间:2022-11-30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冬日暖阳下,沪滇扶贫项目武定县高桥镇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专业的物流公司和电商平台,致力“规划生态化、生产标准化、营销电商化、经营品牌化”,解决了运输和市场问题,让武定高山蔬菜成规模“闯”入大城市。
gh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gh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桥村采摘草莓的游客纷至沓来,种植户王华高兴忙得不亦乐乎。他说:“今年我家种植草莓15亩,现在卖30元一公斤,到过年时会卖到50元,收入会到30万元,我们村的草莓有7个品种,目前有5个品种可采摘了,我们采取措峰种植,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由于品种多、口感好,游客喜欢。”gh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金钢介绍;“永兆片区党支部书记罗艳萍自2012年带头种植草莓成功后,我们发动群众种植草莓,目前从这里辐射带动全镇种植草莓300余亩,总产值达600万元,带动了50户240人增收致富,草莓成为致富新产业。gh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gh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万寿菊,也是高桥镇的又一个增收产业。近期,在老滔村,昔日“种一山坡、收一土锅”的低产土地里,自种上了万寿菊后,就成了“山花浪漫”美丽田野。该村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的订单模式,引导群众种植万寿菊。“在党员户的带头下,全村25户农户与云南黄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万寿菊种植收购协议,让农户不愁销路,实现每亩3000元的收入。”老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任忠海说。gh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gh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花的地方自然少不了蜜蜂。在己梯、尼嘎古、石腊它等山区村组,随处可见做工精细的蜂箱,放置于农家房前屋后,无数只蜜蜂来回穿梭,生趣盎然。gh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老一辈人也养蜜蜂,但养得少,产的蜂蜜就自己吃,现在养蜂的人越来越多了……”说起养蜂,村民张文玉打开了话匣子,“养蜂其实很划算,平时不用过多投入和管理,一年下来,一箱蜂可以产出5公斤左右的蜂蜜,一斤能卖130多元,我家养了70多箱蜜蜂,收入还是可观的。”gh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gh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该镇因地制宜探索“党建+产业”模式,培植“一村一品”增收产业,探索出一条“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建引领产业兴”的发展新路子,为产业发展、休闲旅游注入源头活水。目前,全镇种植现代农业蔬菜4000亩,草莓300亩,茭白1000亩,羊肚菌50亩等,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gh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gh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桥镇按照‘党建引领产业、产业彰显特色、特色致富群众’的工作思路,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精准布局并积极探索‘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以万亩绿菜万亩栗、万亩荷塘万亩茭、万亩蚕桑万亩烟、万羽雄鸡万棵柿为发展目标,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培强支柱、壮大龙头企业,发挥沪滇协作辐射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实现村村有特色、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格局。”镇党委书记李长清信心满满地说。gh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张绍福,武定县文旅局)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