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一心扑在乌木寨的彝族税务干部“阿黑哥”

作者:周朝新 封小川 发布时间:2022-12-09 原出处:保山日报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因沟渠塌方跑水,造成田里干旱,大部分烤烟、玉米、水稻常常干死,现在沟渠修好了,明年我们肯定会大丰收!”望着修好的沟渠,云南省龙陵县乌木寨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罗保苍满脸欣慰。
WM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一名退役转业军人的罗保苍,从“橄榄绿”到“税务蓝”,从脱贫攻坚战到推进乡村振兴,他身上彰显着军人本色和税务担当。WM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城彝族傈僳族乡是龙陵唯一的少数民族边境乡,乌木寨村是木城的边境行政村,他就出生在这里。从2016年主动请缨返回家乡木城驻村,到2022年被任命为木城乡乌木寨村第一书记,罗保苍把七年时光奉献给了这个毗邻缅甸的边境少数民族村寨。WM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长年行走在村寨田间地头,罗保苍脸堂黝黑透亮,村民们亲切称他“阿黑哥”。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老满坡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郭玉琴一说起他就竖起大拇指:“‘阿黑哥’就是一头‘老黄牛’,是一头为百姓‘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WM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日志里大民生

“阿黑哥”罗保苍身上总揣着一本驻村工作日志,他在日志中写道:“说实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项全新的工作,确实很有挑战性,何况是处在偏远的国境线上。但我哪怕只有三分力,也会使出四分劲,我会带着一颗诚心和一份热忱,完成组织交给我的任务。”WM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翻开罗保苍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的全是入户走访时的点点滴滴,不管是村里集体讨论的大事,还是群众反映的日常小事,他都会一一记录在案,并写上自己的处理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这样的工作作风一直延续至今。从驻村乌木寨那天起,手捧一本笔记本入户走访就成了“阿黑哥”罗保苍的工作标配。无论是在村民家中讲解乡村振兴最新政策,还是在田间地头与老百姓边拉家常边了解他们的心声,他都会清楚地记录下来。WM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需要什么,驻村工作就要重点研究什么、抓什么、推什么、干什么。”这是罗保苍在驻村日志中总结出的工作方法,也是他驻村时一直恪守的工作准则。围绕“民心”转,跟着“民声”走,办好“民生”事,罗保苍从细处着眼,以小见大,吃透村情民意,把准民生脉搏,找准发展短板和病根,与村“两委”共谋发展之路。WM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乌木寨村几代人与荒山、江水为伴,距离龙陵县城单程就需要4个小时车程。为解决边疆山区产业发展难的问题,罗保苍结合乌木寨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提出了农业产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思路,通过探索“一地多用、一地多产”立体产业发展构想,形成了以烤烟、香料烟、甘蔗、坚果为主,以山地生猪、肉牛、黄山羊养殖为辅的产业发展模式。为了帮助村民拓宽销路,罗保苍经常往返于木城乡和龙陵县城之间,主动与烟站、农业农村部门沟通联系协调。在他的努力下,烤烟、香料烟等经济作物每年稳产增收,山地养殖场的黑生猪、肉牛很快被周边及外地市场认可,市场销路持续走旺。“自打‘阿黑哥’来了以后,咱们乌木寨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了,脑袋也‘富’起来,致富路越走越宽!”乌木寨村村民们说。WM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众人拾柴火焰高

驻村期间,“阿黑哥”罗保苍为调动村民集民智、聚民力、听民声,提出了“三根柴”倡议。每当村里村民有大事要事,每家每户抬出“三根柴”,堆在一起,燃起“希望和团结之火”。久而久之,乌木寨村形成“一户有难,村里有事,全村帮忙”的共识,村民“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力、凝聚力空前高涨。WM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要想富先修路。路一直是乌木寨村群众一块心病,修建灌溉沟渠和农用机耕路是乌木寨村民最迫切最急需的愿望,也是罗保苍驻村以来最挂心的事。罗保苍又拿上他的日志本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要求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路修通,把渠打通。WM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摆田沟是乌木寨上组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主要依靠沟渠,以前沟渠是沟面狭窄的泥水沟,经常漏水坍塌,无法保障下游农田的灌溉用水。罗保苍主动向相关部门反映,争取到67万元项目资金。动工前那一晚,村民自发从各自家里抬来“三根柴”,燃起了篝火,大家手拉手跳起了“三跺脚”,祈福未来的日子越过越红火。WM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保苍亲自联系施工队和材料商,并调动全体村民投工投劳,将原来的泥水沟加固加宽,升级为三面支砌的水泥沟,支砌距离2.2公里,惠及农户26户、农田86亩,彻底解决了乌木寨上组群众“靠天吃饭、等天吃饭”的问题。驻村7年来,罗保苍积极向市、县两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280余万元,修沟建渠11.44公里,修建机耕路3.1公里,保障了村里传统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稳产增收,稳定了农户水稻、玉米为主的传统粮食种植,助力烤烟、香料烟常态化发展。WM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字来源:新浪网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