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武定:大漆匠人李俊锋

作者:李绍德 武学成 龙再能 发布时间:2024-05-1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5月13日,我们与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龙在能一起来到该县狮山镇禄金村委会解家营村柒拾叁漆器工作室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别致的农家小院,院门别致、花草繁茂、恬静优雅。车间里工艺师、工人们在加工不同的工艺品,雅香扑鼻,精美的大漆作品整齐陈列,葫芦、茶具、摆件、挂件等漆器工艺品琳琅满目。
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1.jpg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穿着工作服的李俊锋坐在桌前,从漆艺的历史、工艺流程、大漆镶嵌工艺的传承方式和模式、工艺品的销售、订单等,又一次向我们讲述“大漆工艺”的“前世今生”。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3.jpg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2年春天,李俊锋去拜访爱好收藏的一位朋友,无意间发现一件漆器,瞬间便被它吸引。起初,李俊锋只能不断查阅资料,去各处寻找相关信息。谁知,这一翻就翻了两年多。柒拾叁漆器工作室创立后,他每天都会花很长时间研究大漆技艺。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5.jpg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云南,没有任何参考,也没有师傅。这是学习大漆最困难之处。”做漆艺的第一材料就是天然大漆,过敏是每一个做漆人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用行话说是被漆“咬”了。“我一直痒了8个月,皮肤红肿难耐,但是很奇怪的是,那次好了以后我的皮肤竟然没有疤,反而变得更好,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我和它的缘分吧。”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7.jpg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世间万物都有它的脾气,越好的东西脾气越大。大漆之所以称为‘大’,是因为它的包容性,可用于漆器胎体的材料很多,有木胎、竹胎、皮胎、布胎、陶胎、金属胎等。”李俊锋说得很淡然。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寻找、制作胎体,调配颜料,一遍遍地上漆,然后观察胎体会不会出现气泡、毛刺、起皱等问题,他用最“笨拙”的方法从头学起,一点点尝试、一步步摸索,反复试验、不停改进,从最初的胎体到成型,一件漆器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打磨。期间,他还游访了中国四大漆器产地,与当地漆艺匠人交流,汲取各家所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13.jpg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年9月,李俊锋在武定县狮山镇禄金村委会解家营村建立了柒拾叁漆器工作室,以生产加工漆器为主,培养包括当地贫困户在内的村民做漆工,时至今日,已有技术漆工10余人,临时工若干,技术漆工平均年收入超过五万元。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工艺师何金发说:“我在这里5年零8个月了,学到了很多技术,每个月5000多元的工资,真的很幸福。”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是本村人,也在这里干3年多了,每月有3600元,还能照顾家庭,让我们在家门口上班,相当的划算啰!”技工李永祥乐呵呵地说。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9.jpg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俊锋作为团队的核心成员,通过几年的打拼,培养了一支设计一流,技术过硬,管理先进的团队。团队主要包括设计、技术和管理。设计人员包括清华美院大漆专业的研究生和云南大学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技术团队主要以当地村民为主,他们有着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通过几年来积累的实战经验,他们个个都达到了高级漆工的水平,能够独立加工各类漆器产品。目前,技术漆工有10余人,每人每年完成的加工量近千件。公司从2019年9月开始的第一批300件加工订单,到现在每年漆器加工数量突破万件,2023年销售收入达3300万元。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片树叶、一只莲蓬、一个葫芦,都可以用来做胎体,先以大漆为粘剂,然后用苎麻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从胎体到形态,再到色彩,都取自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让大漆艺术纯真演绎。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11.jpg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做的漆器,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能恰恰也是因为我天马行空的想法,反而受到了大家的认可。”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俊锋做的一只天然石榴脱胎漂流杯,胎体表现的漆面流动自然,“飞溅”上去的漆点,因距离、大小等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很是惊艳。“这种技法难点在于漆的浓稠度、对落漆时间的把控,以及对周围湿度、温度变化的掌控等,没有一定标准,凭的是感觉!”李俊锋说得轻描淡写,其实却是这么多年坚持之后的岁月馈赠。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15.jpg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研发创新 匠心守护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俊锋的自然胎体反脱胎漆器工艺属于国内首创,取自然界的万物为胎,再利用大漆这种天然材料制作出各种形态、各种色彩、各种图案的漆器,这种创新充分展现了大漆这种材料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统工艺也可以很时尚,关键在于现代观念的植入。2018年下半年开始,李俊锋尝试将大漆和银镯结合。经过两年技术研发,终于在2020年年中将整个工艺拉通,成功研发出大漆银镯这一全新产品,并于2020年6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大漆银镯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2021年7月,专利正式获批。在此期间,李俊锋还将大漆与其它各种银器结合,比如银壶、银杯、银茶罐等。从2021年8月开始,大漆银器新产品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金属、银、锡结合占全国第一,大漆银镯、银壶等工艺品都已经收到非常好的市场反馈。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17.jpg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2019年10月开始,李俊锋将大漆和红河个旧锡器结合,深度研发大漆锡器工艺。经过三年多的技术攻关,终于解决了大漆在金属锡器表面的附着力问题和融合度问题,该工艺对整个锡器行业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引导作用。DP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李绍德、武学成,武定县委宣传部;龙再能,武定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