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多依河谋面
久居闹市,不觉岁月倥偬,转眼己直逼而立之年。一日得暇,女友生拖硬拽,把我弄上了驶向多依河的道路。友人驾车,方便,去便去,我想。
车上一路闲聊,女人男人工作爱情婚姻家庭诸般琐事,既无可奈何也有生动鲜活之处,不意之间,眼前一亮:多依河!到了,到了,一行四人齐声嚷道。
这是一条普通的河流,在地图上不过是一条优美的曲线而己。呈现在眼前的多依河宛如一条大风中飘荡的绿色绸缎,自然、随意地蜿蜓着向前流去,一如所有的河流一样,质朴、率真而又坚韧不拨地在云贵高原的胸怀里不舍昼夜地向前奔跑。她是这片土地身体里一根不可或缺的血管,水如含情脉脉的血液般一刻不停地汩汩流动着,无怨无悔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
从罗平最高峰海拨2468米的白腊山南麓流下的山涧溪流和泾流,一路遥望着被誉为"滇东锁钥"的罗平坝子,一路不知疲倦地奔流而来。在罗平它们聚集在一起汇成了“西门河”,这就是多依河最初的源头。西门河行走数公里后成为伏流,而后冲出地表,而后又成为伏流,在大地赭红色的皮肤层裸露,潜伏,裸露,潜伏之后,几经周折,终在一个叫母纳的地方奔涌而出,应了古语“好事多磨”这句话。在几进几出和饱经沧桑之后,多依河在这里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出落如一位妙龄女子,成熟、清纯而多情。
在岁月的河流里,她只是一条河流,一条从历史流淌来的河流,一条流向未来的河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如一日,无私地把自己的乳汁提供给两岸的布依族居民,正是在她的喂养下,当地布依族世代在此繁衍生息。走进择水靠山而居的村落,竹楼里纺车吱吱呀呀传出织布的声音就是一种证明,它仿佛我高龄但仍健朗的外祖母在絮絮叨叨地向我讲述往事,这一切我熟悉而陌生,更重要的是它仿佛把我带到了快乐亲切的童年时光之中。在湛蓝覆盖的山巅之上,隐约而闻布依少年的山歌,农耕返家时或是劳作之际,他们对生活的歌唱总在我的耳畔回旋,久久不能散去。
顺流而下,我沉浸在对布依族日常生活的想象之中。正是这些琐碎的细节,构成了人们日复一日的生活。当我伫足,痴立于清澈的多依河畔,不禁想起古人站在水边发出的“逝者如斯夫”的一声千古长叹,绝对、纯粹,不加修饰,在哗哗的水声里,在无情的时间里,总有许多事让人记在心头,总有许多人让人难免追忆,而一切都将随水流逝,随风飘远。
适逢长假、川流不息的人前呼后拥,穿行于田间小道之上。行进不久,多依河在此拐了一个弯,“一目十滩”豁然出现在人们眼前。在这里我只能感叹大自然是最伟大的作者,在这里留下最别出心裁的杰作。绝无仅有的层次,错落有致的分布,使十个大小不一的钙化浅滩一一映入眼帘。泛竹伐于其上,世间琐事如流水烟云,涌上心头的竟是忘情的愉悦。在波光潋滟之中,和风拂面,使人流连忘返。沉浸在这样一条河流之中,久违的轻松袭遍全身,我用心地感受着这样一条极其普通的河流带给我身心无以伦比的一切,这是一条怎样的河流呵?在她看似平静的外表下面,却深深的埋藏着不入大海不罢休的雄心。这就是多依河,原来,她是一条我不曾察觉、心仪己久却初次谋面、相见恨晚的一条河流,或许,从今天起直永久,多依河己贯穿了我。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相关内容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黑石大洞 梭山一绝
- 2 精美的石头不仅仅只会唱歌
- 3 神秘的撒尼村
- 4 昙华山马樱花
- 5 我的彝乡旧情
- 6 寻访阿诗玛
- 7 泸沽湖,一个打不开的结
- 8 路南石林――叫一声阿诗玛
- 9 探奇揽胜黄莲行
- 10 余秋雨“点金”普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