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乡旅游 Touris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乡旅游 > 彝区概览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概况

作者:投资凉山 发布时间:2025-04-02 原出处:凉山史志 点赞+(14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木里藏族自治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自治民族,包括彝、汉、蒙古、纳西等25个民族的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是四川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县。
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03.jpgDM_20250402185620_004.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里县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是横断山脉在四川境内最为典型的地带,地质、地貌复杂,地形为沟壑纵横、切蚀深刻的残余高原,是青藏高原地质结构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地段之一。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06.jpgDM_20250402185620_007.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县幅员面积13252平方公里,占凉山州面积的22%,居全省第三位。木里藏族自治县辖6个镇、21个乡(5个民族乡)、110个行政村、4个社区、9个国有牧场。县政府设在乔瓦镇,距离凉山州州府西昌市253公里。全县总人口13.7万人,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08.jpgDM_20250402185620_009.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里原属盐源一个辖区,秦统一中国后,置越焦郡定管县(即今盐源)。唐朝改定管县为昆明县,属越焦郡,后一度为吐蕃、南治所占。宋时归南治政权所辖。元代属德平路,改昆明县为润盐县。明置建昌卫,设千、百户土司。清置宁远府,改润盐县为盐源县,为四川省所辖。民国时期,盐源县为宁属屯垦委员会所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务院批准,1953年2月19日正式成立木里藏族自治县。县治原驻瓦厂,1961年迁至博凹,今乔瓦镇。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10.jpgDM_20250402185620_011.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里县的交通条件也在不断改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人字,三纵加水运”的交通主骨架。这为游客前来木里旅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木里县拥有众多世界级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是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三次探访的童话之地,也是英国著名作家希尔顿笔下“香格里拉”的原型。无论是云海林原、神山圣水,还是湖泊河流、冰川草地,都让人流连忘返。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12.jpgDM_20250402185620_013.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民族风情浓郁独特

 25个民族生息繁衍于此,藏传佛教文化、雍仲苯教文化、纳西东巴文化、摩梭母系文化、清汉遗民文化绚丽多彩、熠熠生辉。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14.jpgDM_20250402185620_015.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自然景观风光无限

 有世界级的自然风景,是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三次探访的童话之地,是英国著名作家希尔顿笔下“香格里拉”的原型,被纳入“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规划核心区。云海林原、神山圣水、湖泊河流、冰川草地,物华处处成景。上千座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峰屹立于此,上百个湖泊如珍珠洒落高原。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16.jpgDM_20250402185620_017.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绿色”资源不胜枚举

 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02.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9.86%,活立木蓄积量1.49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0%、全国的1%,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林,是“全国森林资源大县”“天然动物园”,木里盛产虫草、松茸、牦牛肉、藏香猪等原生态绿色食品。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18.jpgDM_20250402185620_019.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里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膳滋补品,它性平味甘,具有补肺肾、止咳嗽、益虚损、养精气之功能。经研究,木里县虫草含有虫草酸约7%,蛋白质约25%,脂肪约8.4%,全县年产冬虫夏草60万余根。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松茸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类,也是一种纯天然的非常珍贵的食用野生菌,被誉为“菌中之王”,有独特的浓郁香味,口感润滑爽口,全县年产鲜松茸700余吨。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22.jpgDM_20250402185620_024.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牦牛作为藏文化中的图腾崇拜物被称为“神牛”。木里县的牦牛逐水草而居,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一生中摄入大量的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草药,使牦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牦牛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全县牦牛年出栏6万余头。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25.jpgDM_20250402185620_026.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藏香猪又名“人参猪”,终年山林放养,常食用山中多种野生药草,喝泉水、吃山珍长大,自然繁殖、自然生长,只在海拔2800米到4000米高原地带生长,以天然野生可食性植物及果实为主食,成年猪平均体重不足50公斤,是我国唯一放牧型猪种。全县年出栏藏香猪10万余头。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27.jpgDM_20250402185620_028.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雪茶,别名地茶、太白茶、地雪茶,是地衣类地茶科植物。形似白菊花瓣,洁白如雪,因此得名。雪茶分为青雪茶(红雪茶)、白雪茶两种,天然野生,生长于4000米以上的雪山,不能人工栽培。雪茶清纯爽口,其味略苦而甘,是难得的保健饮品。雪茶有清热生津,能够醒脑安神,有降血压、血脂等之效能,并对解酒有一定的作用。全县年产红雪茶约5吨。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29.jpgDM_20250402185620_030.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清洁能源富甲天下

 大山大水,造就木里水丰、光富、风好的天然优势。全县水能理论总蕴藏量1680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21座、总装机1229.2万千瓦,占全国的3%、全省的16%、全州的36%,是四川省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是名副其实的“水电之乡”。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31.jpgDM_20250402185620_032.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处全国优质风能资源区、太阳辐射高能区,光伏、风电技术可开发量1307.23万千瓦。“风光”能源的时间分布与水能资源的丰枯期恰好互补,是“水风光”互补一体化发展黄金组合区域。新能源“风光”独好,前景广阔。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33.jpgDM_20250402185620_034.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 矿产资源十分富集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自古有“黄金王国”的美誉。现有矿产资源33种,探、采矿权44宗,尤其以金、铁、铜和铅锌矿的资源储量最为丰富。仅木里梭罗—挖金沟岩金矿矿山,现保有的资源储量就达1569.8万吨。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2185620_035.jpgDM_20250402185620_036.jpg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进山水人文真挚纯美的人间秘境,探寻藏在深山里的香格里拉之源,诚挚邀请大家到木里走一走、看一看,休闲度假、投资兴业。相约木里,我们在木里等你!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Z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文字来源:木里县人民政府网;图片来源:凉山史志,投资凉山《走进大凉山-木里县》,图片具体拍摄者不详,欢迎提供信息。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