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源流》:定本于清康熙年间的叙史彝文古文献
《彝族源流》是一部以谱牒为脉络而叙史的彝文古文献。是由唐朝时期彝族麾师举娄布陀等人根据当时能收集到的彝人各部、各家史书整理而成,以后时有增删,最后定本于清康熙年间。
《彝族源流》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重点项目,其原本的搜集整理翻译从1986年初开始,到1996年末结束,《彝族源流》1-19集的译编工作经历了数十年,三代人的努力。是众多彝族古籍中的一部,彝语谓之《啛数恒勺》,意即彝族源流。
作为古乌撒彝区流传的一部有着重要影响的彝文文献,《彝族源流》有多种传抄本,作者们在整理翻译时作了多个版本的整理,并参考了许多文献资料。
已译编的《彝族源流》全书30万彝文,记录了天地形成,自然变化的现象,承载了彝族发展迁徙的分布格局,氏族世系史,记述了彝族各部的分支,发展、开创基业及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部之间的亲缘关系、互相交往等方面的内容。不失为古老的民族文化、优秀的彝族古史典籍。
《彝族源流》以父子连名谱为线索,记录了从米弥时代到着阿几堵时代的若干重要时代和700余代的文子连名世系,包括:哎哺、尼能、什勺、慕靡、(武僰)、举偶(亦作格俄或根英)、六祖等六个时期的彝族历史,认为彝族起源于哎哺,由哎哺分支并先后占据彝族社会历史舞台的尼能、什勺、慕靡连接六祖、武僰四大系统是彝族的族源主体,举偶(亦称额索)是彝族文字文化的代表与象征。
《彝族源流》原译本为五言诗体,这个译本出版发行后,出于不同的任务要求,又有三种版本发行,一种是《彝史精编》(彝文版),另一种是《中国彝史文献通考》(彝文版)第一集。作者编译的汉译散文读本属第四种版本。以娴熟的汉语文功底,发挥驾驭汉语文的技巧,使《彝族源流》新译本通俗易懂,为传承彝文巨著开辟了新途径。
《彝族源流》(汉译散文版)
作者: 王明贵 译 ;王显 译;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8;ISBN: 9787105067565
页数: 363页;字数: 300千字
内容简介:
《彝族源流》一书,以父子连名谱为线索,记录哎哺、尼能、什勺、慕靡、举偶、六祖等六个时期的彝族历史,认为彝族起源于哎哺,由哎哺分支并先后占据彝族社会历史舞台的尼能、什勺、慕靡连接六组、武僰四大系统是彝族的族源主体,举偶是彝族文字文化的代表与象征。据《阿默尼·磨弥谱》、《水西世系》等文献载,彝族历史“在笃慕之前,有三百八十六代”,在笃慕之后“传七十八代”或“传八十四代”,就到公元1664年。从《彝族源流》所记载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彝族与古老的昆明、蜀、嶲、叟、濮、哀牢、卢等族群有直接联系,在进入阶级社会后,又同古巴蜀国、古滇国、古夜郎国、古牂牁国、古朱提国的建立有关,至于建立罗殿国、罗施鬼国、南诏国、自杞国及以百“什数”的君长制政权,更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简介:
王明贵,男,彝族,彝名奥吉戈卡。1966年生于贵州省纳雍县,1985年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中文系并获文学学士学位。曾任中学教师、乡长、局长等职。发表论文20余篇。编有《彝族三段诗选》,著有《彝族三段诗研究》,另有诗文近百件发表。现供职于纳雍县民族与宗教事务局。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贵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目录:
序
第一卷
清气浊气的产生
叙哎哺根源
叙哎哺世系
第二卷
哎哺九十代
第三卷
天地人文
论第一重天
论第二重天
论第三重天
论第四重天
论第五重天
论第六重天
论第七重天和地的产生
论第八重天及山的产生
论第九重天
开天辟地及人的产生
尼能七重天
第四卷
条舍氏十代
哎哺的演化
论安天门地门
论九把金锁
论开天辟地
论天地产生的时间
论牵线织天地
论天父地母
论天地产生
叙恒世系的产生
叙投世系的产生
第五卷
天地的产生
上下产生
土地产生
天地人本源
七层天上的天君
天地间的嫡长制
第六卷
尼能氏根源
尼能源
哎哺尼能谱
什勺氏根源
什勺源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后记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综合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等网络媒体。
相关内容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彝族文化的瑰宝彝文
- 2 彝族汉姓来源
- 3 彝族文苑中的奇葩:彝文碑刻
- 4 三官寨及其彝文古籍
- 5 毕摩经书:洞开彝族先民“记忆库”...
- 6 十三代内子孙有称谓
- 7 彝族名词解说之“阿加”
- 8 彝族尔比以及类别
- 9 “克智”:口头论辩
- 10 “勒俄”:史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