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服饰文化

彝族服饰走马观花

作者:龙珊 发布时间:2002-08-1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种类繁多,色彩绚丽的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同世界很多民族一样,地区、性别、年龄不同,服饰也不同;既有盛装、常装之别,又有婚、丧、嫁、娶及祭祀等礼仪的专用服饰。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思想内涵,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色彩斑谰的历史书卷。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国彝族约有780万人口,主要分布在云、贵、川三省山区,我们现在不可能一下子走遍所有彝族地区,只能先对云南弥勒县十四万彝族人民的服饰走马一观。由于彝族支系较多,所处地域、自然环境复杂,生产经济类型各有差异,因此在服饰的质地、款式和装饰的质地、款式和装饰纹样等方面都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征。如端庄富丽的大黑彝服饰较多地保留了固有的传统文化;古朴厚重的阿者服饰既有传统的继承,也有不同民族(或支系)相互影响渗透的痕迹;色彩斑谰的阿细服饰以追求洒脱简洁的独特情思而标新立异。尽管各支系服饰千差万别,但从总体看,彝族服饰所体现的尚黑、崇虎、敬火、重武等审美情趣的种种遗风的特征是很明显的。弥勒彝族多以写实性动植物变形纹样为装饰,水纹、虎纹、羊角纹、八卦图案最富有代表性;金银铜等金属品除表示富有外还有驱鬼避邪,企盼吉祥之意,反映了强烈的功利性;蒙心围腰、公鸡帽、虎头鞋、马樱花布背心、火焰下摆、太阳图领口则蕴含著优美动人的传说。下面我们依次观看一下黑彝人、阿细人、阿者人、阿乌人、撒尼人和白彝人、葛泼人的服饰。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黑彝服饰 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黑彝,白称“诺苏泼”、“尼苏泼”等,黑彝为他称。乾隆《弥勒州志》所记较为详细:“黑倮罗,挽髻,插骨簪,耳著环,出则包黑帕,佩刀披毡衫……妇女首戴长布一条,绕头三匝,馀者垂后。穿布袍、前及膝、后拽地,无开襟,服之自首笼下,不穿裙。男女俱赤脚。”从中可看出黑彝服饰源源流长。在弥勒黑彝中流传著一个与古朝有关的故事。相传,以前有个皇后娘娘,终日乳房疼痛,招遍天下名医都未能治愈。皇帝只得下诏,谁医好皇后的病,便把三公主嫁给谁。黑彝的先祖听此消息后,就带上自己的猎狗进宫,说来也怪,猎狗在皇后的乳房上舔了三下,皇后的病就全好了。无奈之极的皇帝把三公主嫁给了先祖。先祖和公主婚后恩爱有加,儿女绕膝。一日,公主的几个哥哥到山中打猎,无意中寻到妹妹的足迹,便要去看望她。可妹妹执意不肯,因为她没有蔽体的衣服。于是哥哥把带来的袍子和伞丢进岩石洞。灵巧的妹妹把袍子改做衣裳,把布伞抽去伞肌做裙子,又把哥哥们带来的锣锅改做头饰,盛装出来迎接哥哥。从此,黑彝妇女就这样打扮了。哥哥对外甥说[从今后,高官任你做,好马随你骑。]外甥错听为[高山任你住,跑马随你骑]所以彝族就世代居住在高山上,骑着马儿到处跑。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弥勒黑彝的服饰,解放前,男子一般在二十五岁时用黑布帕包头,穿对襟衣;部分中老年人穿长衫,加罩褂子,头戴表缎小帽。女子服饰变化较多,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至七岁时头戴船形帽,帽边钉白羽毛为饰,帽顶两耳刺绣精美花纹,身著花衣。八至十四岁,改戴冠子帽,两耳缀银泡吊铃。十五岁时戴长尾帽,衣着重色彩,镶边,穿绣花鞋。十六岁时戴圆帽,钉凉帽盆,顶上缀银泡,组成图案。婚后戴板瓦形帽,加系纱帕。平时穿蓝色短衣,套长袍,加罩褂子,系镶边绣衣饰 花围腰,裤管宽大,绣花边。出嫁或集会赴宴时,穿长袍罩袈裳服,服面绣花纹图案,后面绣正方形图案一块,钉上银泡。此图案以紫色锻做心,用各色缎镶边,似朝廷官服,以显其尊贵。四十岁以后的妇女逐渐少戴和不戴装饰之物,衣着渐越深素黑色布料,多戴黑布帽包纱帕。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黑彝的头、胸、手等部位几乎都用银器装饰,是使用银器较多的一支。值得一提的是,黑彝妇女赴宴时,每餐饭前须更换一次服装,这些服装均以虎为构图,其盘帽和褂子,多用黑毛布料作底,用银泡成"王"字图,像虎之首;围腰成遮胸式,分长短两截,长片至膝,像虎之舌;外衣为面襟长袍式,用各色布缝制,裤子多用白色或深色布料作底,裤角镶边,绣花纹,像虎之身;围腰向后垂直裤脚,像虎之尾。这是黑彝人虎图腾崇拜在服饰上的又一例证。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阿细服饰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广西府志·诸夷考》载“阿喜保罗,其俗及衣袍等俱同白倮罗……”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男子服饰民国中期前多穿右面襟的麻布衣、袖口、领口,胸前绣草色花纹或镶窄边,裤为宽裆,桶形,腰大打摺,用白底黑条花麻布围腰。披羊毛,用青布包缠头,右耳戴坠。青年男子喜穿麻布蓝条边、密纽无袖小短褂。现除跳乐时还穿小白褂外,男服也基本汉化了。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妇女服饰上衣料襟前短后长,习惯把上衣后长襟一角斜折收于后腰带内,从右扣纽,衣料多为白布或粉白布,胸襟、领口、袖边皆刺绣各种传统花鸟图案和史实图案,双袖多为黑布或粉兰蓝,不与正衣色同,裤子多为黑色,管小仅至膝下,裤脚边均绣二公分花边。腰系丈馀长,红、绿布合缝布带,围腰宽一尺二寸,长二尺,用黑布做成。包头亦用黑布,两端绣花,习惯要留一束黛发松垂于包头后面外露。正面包布与发际之间均插缀鲜艳的流苏或花朵。外出时肩挎自纺自绣的精致小挂包,它既是装饰之物也可盛针什之用。已婚妇女多披羊皮作垫背。老年妇女披羊毛毡,喜戴串有彩珠、银链子、贝壳等首饰、耳环、手镯、戒指一般均为银质。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粗犷奔放,欢快激越的阿细跳月舞蹈是阿细人的独创,它具有浓烈的艺术魅力。阿细人把它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阿细跳月阿细姑娘制作了一套专供跳乐时的服饰。跳乐的女青年都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们将头发束紧,并从左至右盘于头上,在发束上系一枚银扣,并间有彩线和珠链,再点缀两朵小绸花,上衣为面襟长袍式,用白色、粉蓝色作底,前块盖过小腹,后块至后膝部,最边处用绿布滚边,裤子多紧身式,用黑布制作,全长仅在膝下一点,裤角镶粉绿色或粉红色布,腰带用红绿色布制作并在两头镶有绣花图案。总之,女青年服饰色彩艳丽,楚楚动人。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阿者服饰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者男服多用深蓝或黑色布料,衣为对襟排对称密银毫为扣,裤宽大,戴瓜皮帽。中青年喜蓝色上衣,外罩对襟无袖密纽黑褂,亦戴黑手镯。现男服也趋汉化。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者妇女均戴丝帕:一种是两端及边沿绣有花纹图案,以彩丝线捻成垂须流苏状的;另一种丝帕系银蝴蝶牌,上钩挂响铃,用丝条连成串,系于丝帕正面,衣服多用蓝、白、绿等为料,短面襟衣,高领。另有一条与高领齐的假领,分层钉满银泡,缀成图案,平时可摘下,称“围脖”,袖口与襟边,均以黑布镶滚,前后衣襟四角镶边,布鞋拼成鱼鳞褶叠,成倒三角形。袖口及托肩均绣花纹或钉云头。围腰为圆头方摆,护心绣花,挂带两端的活扣钉二至四排银链,再以银毫子连接而系于颈 衣饰 脖上。裤子多蓝白绿色布料缝制,浅裆小裤管,镶黑绿色脚边。出嫁妇女以绿裤裆上补块黑布,以示已婚。阿者女性从小到大,服饰变更多次,四十岁以上穿著趋向朴素,头顶汗巾或深蓝色布帕;六十岁以上包黑色纱帕,衣服宽大,朴素。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者女青年跳乐时也有一套特别的装束。她们将头部发辫用一顶小布帽罩住,在齐眉处围上头围,再把头巾折成斜对角扣紧戴于头顶,一尖角朝额前,一尖角贴于脑后部,再把银链在包头上缠围。颈部载上银珠镶嵌的围脖。上衣为面襟式,青蓝布作底。围腰为遮胸式,用黑布或青布作底。腰带尾部有桃花图案。裤子用青布作成,角边镶一段长约二十五厘米的粉绿布。鞋子为尖口式,浅筒绣花。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乐时,男子穿褂,衬浅色长袖衣,罩一件黑布作底的高领或褂子,褂有胸袋四个,排有二十五到三十枚银扣。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者人的服饰图案,古朴厚重,既是生活实用品,也是工艺美术品,有仅形式丰富多样而且制作方法也变化无穷,其制作图案、造型结构色彩都有它独到的艺术特色。既是阿者人正直、善良、开朗性格的写照,也是阿者人审美情趣的反映。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阿乌服饰 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乌自称“阿乌泼”、“阿武泼”、他称“阿务”和“阿屋”。乾隆《弥勒州志》载:“阿屋倮罗……男子亦有戴帕著靴鞋者,穿青布大衣,佩力,妇人穿袍类黑倮,但首包青绫帕”。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乌男子多穿青白色面襟衣,佩短刀,穿猫头鞋,长筒布袜,头裹青布。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妇女服饰上衣托肩,袖口用异色布镶边或刺绣花纹。多佩围腰,腰头镶边绣花,左右两端钉银狮头或小鱼片排扣,颈上挂银链,系银响铃。姑娘顶头巾(现多用彩色毛巾替代)。出嫁时戴钉银三角片的青缎勒子,戴银镯,银圈耳环,富有者有戴十吊耳环的,裤宽大,系布带。鞋面绣满锦花,鞋口镶三道边,尖上翘,穿连鞋长筒袜,内装针、挖耳、牙签。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乌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先与南诏大理时的罗婺部有渊源关系,阿乌妇女既能歌善舞,又擅长挑花刺绣,绚丽多彩的阿乌服饰,是阿乌人智慧的结晶。古朴大方,典雅含蓄的图案,是阿乌人工艺美术的精华。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撒尼服饰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康熙《弥勒州志》称:“撒尼”为“撒弥”,自称“撒尼泼”他称“撒尼”,主要分布在弥勒县西三、吉山,弥东等乡镇。撒尼人的服饰在彝族支系中颇具特色。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撒尼老男人喜顶青布包头,上身穿着大面襟订布衣,下身穿宽裆裤子,脚穿一双麻线或草编织的鞋。男青年则喜欢着麻布缝制的对襟式无袖短褂,短褂边镶上一道蓝布边,并绣上蓝色的花纹图案。整洁的白布褂镶上边罩在宽松的浅蓝色衣服上,更显朴实、潇洒、大方。每当跳乐时,小伙子们身著短褂,肩挎大三弦,尽显粗犷豪爽。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撒尼姑娘的服饰,从头到脚更清新秀丽,光彩夺目,尤其是未婚姑娘的服饰,把本民族刺绣的精华和穿着的智慧都集中在自己的头饰和挎包上。姑娘们用彩包丝线和精巧的刺绣极圆来装自已的心爱的“乌结”(即头帕)。头帕的制作尤为精致考究。它用简壳剪彩成底析,外面包裹一层绣花纹或装饰着银泡的布面,接头处用一条由红黄白蓝等色布条拼凑组合成“彩虹”图案,包头的边沿还镶有许多小银泡,撒尼姑娘在头帕的两耳上部都缀上一对包状"彩蝶"。在戴头饰时,事先要梳成发髻,再把头帕戴上,右侧还要垂吊一束彩色的串球和一绺乌亮的黑发,走起路来,乌发衣饰 摇摆跳跃,别有韵味。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撒尼妇女服饰用各种鲜艳的布缝制,上衣长略过膝,衣袖、领口和边用蓝布或白布镶边斜襟衣服长略过膝,背面披一块黑布衬衣的细羊毛皮,布带经胸前贴衣襟上。腰是系一条绣有精致花纹图案的腰带,下身着蓝黑色的宽裆裤,脚穿自缝的绣花布鞋,体态婀娜,美丽动人。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白彝、葛泼服饰 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弥勒同称白彝的有两个支系;一支居东山、新哨一带,自称[纳苏泼];一支住西二、巡检司地区,自称“白彝人”,两支系风俗、服饰大不相同。据传[纳苏泼]为宋大理东爨乌蛮后裔,辗转师宗、泸西,继迁弥勒东山、新哨等地;西二及巡检的白彝人是清代避兵由玉溪、石屏、建水迁往弥勒的。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彝人普遍喜用青、白、蓝等色布料。衣多白色,右面开襟,袖边领口面襟刺绣花纹,搭配蓝裤穿着。围攻腰圆来方摆,绣满名色花卉虫鸟图案镶银泡,并以银链穿系挂于颈间。腰带并垂于后,头包青、蓝帕,搭裹脑后,著手镯。鞋绣花,青年妇女则绣满。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弥东白彝女子重头饰。跳乐时把两侧头发从根部起用黑线紧密缠裹,并露出少许发梢,分别从两侧向高处互叠呈盘型,发梢分别垂于脑后两侧固定,再将银泡带从上箍下,露出盘顶上部即可,衬衣为面襟式,多白布作底。褂子前短后襟长过臀部,多红或粉蓝作底,围腰为遮腹式,缀银穗,黑布银边。裤子多用粉布或粉青布作底。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东山白彝妇女头上用白线将头发缠紧,两侧垂发梢,戴五彩珍珠和贝壳。围腰多用白红直条纹麻布作底,三边绣花。衬衣为面襟式,衣袖中段镶黑色条,白布作底。褂子长至腰间,后背整面为挑花图案,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子服饰已汉化。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葛泼,康熙《弥勒州志》记为“过倮罗”,乾隆《弥勒州志》载:“过倮罗……以死为男,好猎。亦戴耳环骨簪,俗同黑倮,但男子著麻衣,妇人布裙稍短]。葛泼人居住,饮食和服饰与阿者人相近”。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葛泼妇女喜蓝、白色服饰,多镶三道花边,外罩白布镶黑绒绣花的领褂,腰系花边托裙,头包纱帕,外露部分镶三道银泡的饰物,老年妇女则用缀花线搓成的吊穗。男子多穿蓝色宽裆裤,紧两端绣花的布裤带。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们的衣著,装饰虽属人的生活外观,但它往往反映著人类的心理,文化和精神情态,服饰是历史真实的再现,是穿在人身上的史诗图案,生活在弥勒这块红土地上的彝族人民,他们用灵巧的双手所创造的服饰,不仅美化了生活,也给大千世界添了瑰丽的色彩。lI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