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服饰文化

以黑为美的红河州绿春彝族服饰

作者:云南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23-03-18 原出处:百家号-云南文旅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image.pngj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龙沙 摄)

牛孔镇,位于红河州绿春县城西北部,有哈尼、彝、瑶、拉祜、汉五个世居民族,是彝族较集中的一个镇。这里的“彝族服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生产、演变和发展,也是彝族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彝族人民记录历史、眷恋家乡、热爱生活的体现。j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李龙沙 摄)

“彝族服饰”是彝族人自织自染的土布衣服,以黑为美的民族审美观念,反映了彝族大山般的深沉和庄重,处处蕴含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人与人和睦相亲的古老文化特征。j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李龙沙 摄)

绿春彝族喜爱黑色,以黑为美、为贵,再缀以色彩斑斓的图案,服饰有黑红、黑蓝、黑白、黑黄等色块的搭配,产生了一种明快、亮丽的视觉美感。j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李龙沙 摄)

女子长衣样式为“厂”字襟中、长衫。衣服上绘有五彩蝴蝶、鲜花、青藤、小鸟、凤凰、神龙、麒麟等图案,花色繁多,精巧秀美。j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李龙沙 摄)

头饰、胸饰、背饰、肩饰、袖饰、腰饰等琳琅满目,下装则相对简单朴素,多穿黑色长管裤,无加饰。j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李龙沙 摄)

年轻女子一般选用较艳丽的图纹,中老年妇女一般选用较为平淡的图纹,以示素雅、成熟、稳重。婴儿则戴小狗圆帽,女童戴翘尾帽,年轻妇女戴鸡冠帽,婚后打绉纱包头。j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李龙沙 摄)

“彝族服饰”在款式形制、图纹装饰之间蕴藏着彝族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这些记载着彝族人民生产生活中美好片段的图像,也体现了彝族人民生活与自然相亲相伴、和谐发展的关系。j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绿春秀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多样的民族风情文化,孕育出“彝族服饰”这样的精品非遗项目,绿春“彝族服饰”也成为绿春县一道靓丽的风景。“跟着非遗去旅行 ”,从“彝族服饰”开始,我们又解锁一项打开绿春的方式。j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作者|文:杨振;图:除署名外由田维星、绿春县文化馆、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原载|百家号-云南文旅;编辑:龚怡丹;责编:张灵洁 刘娅娟;审核:马波 刘丽。
原标题|当非遗遇见云南|解锁“彝族服饰” 打卡绿春旅游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