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以山歌舞蹈表达情意的彝族人

作者:国际广播网 发布时间:2008-12-01 原出处:国际在线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听众朋友,您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一对青年男女谈恋爱,不用甜言蜜语,只通过对歌就能表白心事。生活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彝族,就是通过唱歌和舞蹈这样浪漫的方式互表爱意。生性热情豪放的彝族人,在生活中也是歌声不断、舞姿蹁跹,日常劳动的艰辛与快乐都随着悠扬的歌声、欢快的舞步表达出来。在 今天的《民俗风情》节目中,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云南彝族人的歌舞生活。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中,彝族是人数最多的,大约有400多万,中国彝族人口的一半以上都居住在这里。由于历史上迁徙频繁,再加上云南地理条件复杂,这里的彝族形成了众多的支系,每一个支系从服饰到语言都有各自的特 点,这也形成了云南彝族歌舞多种多样的格局。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彝族最有代表性的歌舞,是“烟盒舞”,这种舞蹈因舞者双手手指夹住烟盒,以食指边弹边舞,故名“烟盒舞”。它跳起来轻快活泼、节奏感很强,在 云南省中部地区的彝族中很流行。“烟盒舞”是彝族传统的舞蹈之一。相传它来源于古代彝族人的狩猎活动,当时的彝族人往往披着兽皮混到兽群中间捕猎,渐渐地,人们把这种模仿野兽的动作发展成了舞蹈。后来为了统一节奏,用装着烟叶的烟盒弹出悦耳的声响,作为节拍。经过世代相传,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今天的“烟盒舞”。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研究所的何青女士,就是来自云南的彝族,她认为“烟盒舞”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舞蹈: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种舞蹈)的风格是(手腕、腰、膝)‘三道弯’,人必须是蹲步,不能站直了跳。有一定的程式,非常有曲线美,有南亚舞蹈的风格。”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何青女士认为,由于云南中部的彝族生活的地方正处于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上,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交流比较密切,“烟盒舞”吸收了一些南亚舞蹈的元素,又经过彝族人不断改进而成,是一种很成熟的舞蹈,它是彝族文化发达的一个标志。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烟盒舞”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中难度最大的舞蹈之一,它有1 00多种动作变化,而且对舞者的节奏感、体能要求很高,有些动作简直就像表演杂技一样惊险。但在彝族村寨中,还是有很多喜爱跳“烟盒舞”的人,因为舞 跳得好的人除会受到他人的关注外,舞者自己也会从中体味到更大的乐趣。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烟盒舞”可以说是一种较为专业的舞蹈,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在云南彝族中,还流行一种叫“跳乐”的舞蹈,它与“烟盒舞”很相似,但跳起来就简单多了,彝族村寨中男女老少都会跳。“跳乐”的表演形式大多数是集体性的圆圈舞,通过拍手来伴奏,男女都参加,多则十几人,最少两人也可以跳起来。彝族人在空闲时,常常三五相约,一起“跳乐”。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艺研究所的何青女士介绍说: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乐)是一种群众性的自娱自乐的舞蹈。在过年、过节、婚丧、家祭时都跳,平时在赶街子的时候也跳。”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月色清凉的夜晚,大山中的彝家村寨中常常会有多个不同的人群在“跳乐”。姑娘和小伙子用舞蹈来谈情说爱,他们越跳人越少,因为跳舞不是目的,通过舞蹈和心上人去幽会才是本意。孩子们在这里边学边玩,他们不经意间已经接 受了歌舞的熏陶。只有那些结了婚的妇女才是“跳乐”的中坚力量,她们要通过 尽情的歌舞来除去一天劳动的疲惫,感受生活的美好。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多姿的舞蹈,优美的歌声也是云南彝族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云南彝族的民歌多种多样,几乎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用歌声来表现,比如爬山、迎客、吃酒、婚丧嫁娶,都可以用不同的曲调来表达。彝族人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个个都会唱几首,男声雄浑高亢,女声柔和细腻。各地山歌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最具特 色的就是流行于云南中部高原湖畔彝族爱唱的“海菜腔”了。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菜腔”是当地彝族人在湖中捞海菜时唱的歌,因为这种歌具有节奏自由 、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跳跃的特点,就像水中漂浮的海带一样变化不定,所以叫“海菜腔”。“海菜腔”结构复杂、篇幅长大,在演唱形式上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重唱等,其中以多声部的合声最为精彩。彝族人边捞海菜边唱歌,悠扬的歌声在湖面回荡,那真是一幅令人神往的风 情画卷。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素兰女士就是一位演唱“海菜腔”的彝族民间歌手,她说唱歌是她最喜欢做的事: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很喜欢跳彝族舞,也很喜欢唱山歌,从小就很喜欢唱。(歌曲)都是从老一辈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民歌中,表现爱情的很多。如云南彝族有一种叫做“吃火草烟”的传 统习俗,就是一种青年男女结识的社交活动。在这种场合,成对的男女青年,可以尽情用歌声对答酬唱。在这种场合上唱出的歌都是轻声吟唱,旋律委婉动听,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大都朴素自然,形象生动。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彝族人的日子越来越红火,随着经济的发展,沿袭了千百年的生息劳作 方式也逐渐被打破,但是,他们用歌声舞姿表达情感的性格没有变。彝族人的歌声中更多了一些追求幸福的快乐,舞步也更加开放自由了。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  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之所以在彝族人心目中如此重要,是因为有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火把”保住了彝族人的家园,带来了彝族地区的年年丰收。如今的“火把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彝族人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又有浓郁的地域民俗风情。火把节的内容一般有:斗牛、斗羊、斗鸡、选美、赛马、摔跤、跳“朵落荷”(即跳达体舞)、对歌、火把游行等等活动。点火把,是火把节里最隆重的一项活动。节日到来之前,人们从山上砍回箭竹或割回蒿草,晒干扎成火把。一家有二个孩子的扎七支火把,每个孩子三把,父亲一把。火把节头一天傍晚,父亲在自己的火塘为长子或长女点燃火把后,让其带出家门,为等候在坝子上的弟妹们点火。然后,各家的小男孩、小女孩,就集体到其它赛子可以看得见的山坡上去,比赛哪个寨子最先点燃火把。各村寨有约定俗成的草场、坝子,那里有堆码好的一堆堆柴禾,人们点燃火把在村寨田野山坡上游行后就来到这里,点燃篝火,举着火把,围着篝火唱歌、跳舞、饮酒……尽情欢乐,通宵达旦。远远望去,火把游曳,篝火闪烁,笑声、歌声、鼓点声融在一起,蔚为壮观。如此三天,夜夜如此。KP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