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收集整理研究概述

作者:​刘斌 陈眉 骆始华 张超 发布时间:2023-05-06 原出处:《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1期 点赞+(

摘要:从文献的发掘整理、基础理论、诊法治法、单验方、云南民族药等方面阐述了云南民族医药的文献收集整理研究现状。提出了从文献角度找出民族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价值依据及民族医药的临床用药规律。云南有着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目前云南民族医药的文献研究工作大多停留在收集整理阶段,缺乏系统研究和科学的分析评价。
关键词: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概述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云南民族医药的研究基本现状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占云南省总人数的1/3以上,勤劳的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和知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绚丽多彩的民族医药文化[1]。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人口在5 000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特有,是全国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2]。云南省有着全国最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25个少数民族几乎都有着自己防病治病的经验乃至医药理论[3]。由于各个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和疾病状况不同,其医药创造和医药成就也各有千秋[4]。其中,傣族医药、藏族医药和彝族医药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彝族医药在我省使用范围最广,纳西、苗、壮、拉祜、佤、德昂等民族,均有自己治疗常见及多发病和地方病的方法和药物[5]。近年来,云南省民族医药的抢救保护、收集整理、开发研究以及民族医药的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 文献的调查、发掘、整理和保护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民族文化的传承形式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口传文化难以计数,书面典籍约可估量[6]。云南的傣族、藏族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故能把医药知识较为完整地记载下来,使本民族医药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傣族医药、藏族医药属于“四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傣医药)。且彝族是云南使用范围最广的民族医药,拥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潜藏着巨大的挖掘价值。在政府大力扶持以及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努力下,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对各自的民族医药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了一批民族药志、验方集、选编、名录、图鉴以及用药标准等[7],云南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1 常规载体文献 (主要为纸质文献)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傣族整理出版了《档哈雅龙》、《档哈雅》、《竹楼医述》、《傣医传统方药志》《古傣医药验方注释》、《傣族医药学基础理论》、 《傣医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傣族传统医药方剂的研究》、《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傣药验方集 》(1~3集)、《德宏民族药志》、《德宏民族药名录》、《德宏州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秘方验方汇编》、《元江傣族药》,《中华本草·傣药卷》,编写了《傣医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医临床学》等傣医学规范教材。彝族的有《明代彝医书》、《医病好药书》、《医病书》、《看人辰书》、《小儿生理书》等彝文古籍,今人编著的有《彝族医药史》、《哀牢山彝族医药》、《彝族动物药》、《彝族植物药》、《彝族医药》、《楚雄彝州本草》、《彝族医药荟萃》、《中国彝族医学基础理论》等。藏医《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分卷)的出版是藏族民族医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云南对藏医的贡献主要是《藏医精要》和《迪庆藏药》。其他民族的有《壮族民间医药简编》、 《文山中草药》、《德宏民族药志》、《拉祜族常用药》、《怒江中草药》、《中国佤族医药》、《大理中药资源志》、《白族药志》、《民族民间方剂选》、《德昂族药集》、《玉龙本草》、《畲族医药学》、 《元江哈尼族药》、 《白族医药》、《香格里拉民族药图鉴》等。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2 非常规载体文献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医药文献较大部分都是口碑文献,因为他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无法以文字的形式来记录其医疗卫生经验,而只能依靠代代相传的口碑来传递[8]。近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逐步重视除纸质及民族特殊载体文献以外的非常规载体文献,即实物、录像、照片、音频和视频,采用专访、录音、录像、座谈会、跟师等多种方法收集了老民族医、地方人士等活文献和一些民族民间医药工具、药材等实物文献,拍摄录制整理了口述文献和民间诊疗方法。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献的调查、发掘、整理的目的是保护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收集与整理的要求是建立资料库与数据库,进行各种联合、合作与人才培养,最终提高文献利用开发率,形成科研成果和大规模医药产业[9]。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 基础理论研究

每个民族医学由于产生的文化背景、生产水平、生活习俗不同而有其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虽然它们的理论尚待进一步发展提高,但是千百年来已经反复实践、有效指导临床,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傣医自成理论体系,“四塔”(巴他维塔都—土;啊波塔都—水;爹卓塔都—火;低约塔都 —风)和“五蕴”(色蕴、识蕴、受蕴、行蕴、想蕴)是始终贯穿整个傣医学术的重要理论体系。清气和浊气是彝医理论的基石,由此产生了创世造物观、天人相应观、二气消长变化与生理病理影响、八卦五行与脏腑的配属关系、二气六路学说等基础理论[10]。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隆”、“赤巴”、“培根”)和七大物质基础 (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以及三种排泄物 (小便、大便、汗),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11]。其它少数民族也在不断整理完善自己的医学理论基础。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 诊法、治则、治法研究

诊法是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和患病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的过程,例如傣医通过问诊、听诊、望诊和摸诊,彝医通过望诊、闻诊、问诊、触诊,藏医通过问诊、尿诊、脉诊、色诊收集病人资料,从而判断病位、病性等。其内容相似于汉族中医学之望、闻、问、切,但与本民族的医药基础理论相联系而有所差异。治则治法理论是民族医药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连接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的中心环节。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和语言表述的限制性,治则治法相比较单验方的收集整理以及理论研究力量较弱,投入较少,但是治则治法的研究对于提高民族医药临床疗效、发挥民族医药特色和优势、阐明病理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两年,云南民族医药中傣医的治则治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傣医工作者对历代傣医药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归纳总结出傣医治则主要为调平四塔五蕴、分塔辨治、调平寒热、未病先防、先解后治、急缓分治、急缓同治、补抑并用、动静结合、通利三盘、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内外合治、上病治上、下病治下、上病治下、下病治上、上下合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左右分治、公母病分治、递进治疗、多法综合应用[12]。傣医十大传统疗法是以外治为主的用于机体保健与疾病防治相结合的一种特色疗法,其内容包括“烘雅”(熏蒸疗法)、“暖雅”(睡药疗法)、“阿雅” (洗药疗法)、“难雅” (坐药疗法)、“沙雅”(刺药 疗法)、“果雅”(包药疗法)、“过”(拔罐疗法)、“咱雅”(擦药疗法)、“闭”(推拿疗法)、“抱”(口功疗法)[13]。彝医常见的治则主要有:①调理元气、清气和浊气功能;②扶正与祛毒;③“三才”相应整体治疗观;④调理八大脏器系统功能;⑤循因治本,治本与治标;⑥对治与顺治。彝医的治法基本与中医相同,也同样采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来治疗疾病,但兼有彝医“三气理论、毒邪理论和某些脏器理论”的具体应用[14]。藏医在治疗各种疾病的过程中,首先要调整三大因素,使之得到平衡,在治疗各种疾病时要综合考虑内因与外因,辨证定性寒热两性,对症治疗以寒治热,以热治寒的原则必得其效。在治疗学中记载着很多疗法,概括起来可归纳为饮食疗法、起居行为疗法、药物疗法和外治四大治疗方法[15]。云南其它少数民族也有与其理论相对应的治则治法,在收集整理上有待完善。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 单验方收集整理研究

很多中医古籍著作中就有民间经验和单验方的记载[16]。目前,民族医药单验方的收集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单验方多具有组方简单、民间应用多样化的特点,民族药资源分布区域性强、生物活性强。云南省拥有民族药1 300余种,民族民间验方1万余个,为研究民族医药的单验方提供了宝贵的依据[1]。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单验方收集的论文书籍种类多样。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傣族主要有: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5年出版,赵世望等主编的《傣族传统方药志》收集傣族古验方111个,包括内、妇、儿、外等,载有傣药105 种[17]。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6年出版,温源凯等主编的《档哈雅》为傣族医学古籍整理,药物以植物药为主,共600多味种,记载药方1 000多个[18]。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0年出版,由周兆奎主编的《古傣医验方诠释》,收有傣医古方200个,包括预防、保健、妇、儿、外、骨伤、五官、皮肤、传染等[19]。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3年出版,林艳芳等编译的《风病条辨译注》,收有800多味傣药,1 000多剂方药[20]。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3年出版的著名傣医康朗仑的学术经验《竹楼医述》,该书为傣医方剂学,记录500多种傣药,20个传统经方,300个经验方、秘方[21]。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5年出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主编的《中华本草傣药卷》,收载傣药400味,傣医药验方约2 000余首[22]。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7年出版的21世纪傣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傣医方剂学》,首次将傣医的方剂编写成集理、法、方、药为一体,并把傣医方剂按调四塔及其他进行分类,收傣族医方基础方201首[23]。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主要有: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8年聂鲁等编的《聂苏诺期》记载247种彝族药物,收方134 首[24]。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1年方开荣等主编的《哀牢山彝族医药》(第二辑),按现代病名进行单验方的归纳,并对药物进行分科归属,收方近800首[25]。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7年王敏等主编的《中国彝族民间医药验方研究》,收集彝族民间医药验方2 194首,其中治疗内科疾病677首;妇产科疾病294首;儿科疾病178首;外科疾病695首;皮肤科疾病212首;五官科疾病138首,是目前收集整理彝族民间医药验方较为全面的文献[26]。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7年出版,杨本雷、郑进主编的《云南彝医药》上卷收有部分彝医古籍方选,下卷记录有彝族药物417味,按彝医用法分为15类,每种药物下面都附有使用该药物的单验方[14]。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他的有: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3年出版,云南省药材公司主编的《云南民族民间单验方集》,按现代病名分类,收有云南各族民间单方验方2 700余个[27]。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2年出版,张力群等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秘方大全》共征集到处方8500余首,收录了44个民族单验方3 760首[28]。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6年出版,关祥祖等主编的《畲族医药学》按现代医学分科进行分类,共收有畲族单验方314首[29]。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6年出版,张绍云主编的《中国拉祜族医药》征集拉祜族单验方285个[30]。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7年出版,郭大昌等主编的《中国佤族医药》第4集收载佤族单验方和秘方计270余首等[31]。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出版,郑品昌主编的《基诺族医药》收集有基诺族常用药319种,单验方251个[32]。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外还有诸多各地民族医药验方中草药等著作书籍,也收有大量的民族民间单验方。另外还有以收集民族药物为主的药学书籍,在药物后都附有一些单验方,比如2008年出版的《香格里拉民族药图鉴》,该书就收集整理迪庆藏族自治州13个少数民族药用植物289种,每种药物后都列有使用该药物的单方、验方[33],2009年出版的《云南白族医药》收载了113种白族药及其相关的单验方[34]。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 云南民族药研究

1.5.1 云南民族药的自然优势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素有“动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百药之乡”的美誉。在全国高等植物中,云南占62.9%,云南中药资源经调查有6 559种。品种和数量属全国之首,并有许多特有的品种。其中,民族药有1 300余种,云南自然资源和民族医药资源的丰富程度,早已被世界学者称之为“东方的亚马逊药林”[5]。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2 云南民族药的开发研究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建国后,民族药的开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已从哈尼族药 (彝族也习用)青叶胆研制成治疗肝炎的药—青叶胆片、青叶胆注射液;彝药地不容制成升白细胞药—千金藤素片;傣药婆冬亚呼鲁研制成肌肉松驰剂—傣肌松;苗族药灯盏细辛研制成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的—灯盏素片、灯盏细辛注射液、益脉康片;纳西族药竹细菌研制成治疗外阴白斑和软化疤痕具光敏活性药物—竹红菌素软膏;白族药青阳参研制成治疗癫痛药—青阳参总贰片,哈尼族药莫啊宰呢研制成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红斑狼疮的药物—昆明山海棠片;景颇族用药“木札”,开发生产出“神衰果素片”;从纳西族药“埃酥蒙”(岩白菜)开发出“岩白菜素片”等等。这些新药均被收入《云南省药品标准》。此外,许多彝药也收入了我省药品标准,其中很多单味药材品种和成方制剂被收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此外,一些民间草药及其效用,近年来也逐渐被搜集和整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7]。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结语

我们应该看到,云南民族医药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但收集整理的这些资料多是经验医学的成就,因此有必要总结归纳存在于这些经验中的理论知识及规律性,从而找出文献的潜在价值;云南民族医药文献的收集整理已取得一定成绩,部分民族药也得到了开发研究,目前云南民族医药的文献研究工作大多停留在收集阶段,缺乏系统整理和科学的分析评价,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参差不齐;收集整理民族医药治疗疾病的新途径和“从民族药中发现新药”是我们的方向和目标。从文献角度找出民族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价值依据,找出民族医药的临床用药规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建立起一套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结合多学科的整理及评价方法,是研究各民族医药理论和经验的前提。kJ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郑进,张超,马伟光,等.云南民族医药是天然药物发现性研究的摇篮[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0(10):70-72.
[2] 郜红利.对深入开展区域性民族民间医药研究的思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65):324-325.
[3] 郑进.云南民族医药发展概述[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增刊):4-7.
[4] 杨崇仁.云药的世界与世界的云药[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4):2-3.
[5] 郑进.对加强云南省民族医药继承发展工作的再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增刊):3-6.
[6] 王灵台,余嘉华.古籍整理研究与民族文化大省建设[J].云南学术探索,1998,(5):54-56.
[7] 陈仁寿.中国少数民族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前景[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7(2):92-95.
[8] 蔡景峰.民族医学古文献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4(4):3-5.
[9] 龚谨,李昕.论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收集整理的举措与目标[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44-45.
[10] 饶文举,杨本雷.清浊二气及其气路学说是彝医基础理论的核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増刊):73-75.
[11] 李晶晶.我国五个主要民族医药的发展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8(8):4-6.
[12] 胥筱云,贾克琳,杨梅.傣医治则研究 (一)[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2):23-26.
[13] 贾克琳.论傣医十大传统疗法与自然疗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7:23-24.
[14] 杨本雷,郑进.云南彝医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12.
[15] 项智.藏医治疗学概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29(10):29-30.
[16] 诸国本.发展中国民族医药的现实意义[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10):4-6.
[17] 赵世望.傣族传统方药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12.
[18] 温源凯.档哈雅[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3.
[19] 周兆奎.古傣医验方诠释[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3.
[20] 林艳芳.风病条辨译注[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12.
[21] 康朗仑.竹楼医述[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12.
[2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傣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
[23] 贾克琳.傣医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
[24] 聂鲁.聂苏诺期[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7.
[25] 方开荣.哀牢山彝族医药 (第二辑)[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9.
[26] 王敏.中国彝族民间医药验方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11.
[27] 云南省药材公司.云南民族民间单验方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1.
[28] 张力群.中国民族民间秘方大全[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
[29] 关祥祖.畲族医药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10.
[30] 张绍云.中国拉祜族医药[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12.
[31] 郭大昌.中国佤族医药[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6.
[32] 郑品昌.基诺族医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11.
[33] 刘毅,郑进.香格里拉民族药图鉴[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云南出版集团公司,2008:7.
[34] 郑进.云南白族医药[M].昆明:云南出版社出版,2009:12.

原载:《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1期;文字来源:参考网。图片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所属专题:

彝族传统医药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