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起“原生态艺术之风”——罗江写意人物画在全国取得好成绩
彝族青年画家罗江是云南画院副院长、云南美术馆副馆长,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亦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委员。从事绘画艺术20多年,取得了不少成就。几年前他考入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人物画精英班刘大为工作室学习,之后,其创作成绩呈现出一种集中爆发的势头。
从2005年12月起,罗江携近百件新作开始了全国巡回展。走过北京、安徽、河南、广东、山东,2007年2月,又回到家乡云南展出。所到之处,引得赞叹声一片。展览的皆是写意人物画。罗江用写意人物画来刻画云南红土地人物群像,尤其是彝族人物群像。省外舆论界认为罗江画作刮起了一股“原生态艺术之风”,让人们看到了绘画中的“云南印象”。
这是一批典型性、独有性非常明显的水墨人物画。《红土感觉系列》、《红土系列》、《哀牢山系列》、《南山系列》、《南山秋系列》、《毕摩系列》、云南26个民族的群像……罗江以饱满的创作情感,发自内心的艺术感受,虚实相间的人物造型,有力粗壮的笔墨,红与黑的主色调,引人共鸣的节奏与韵律,大尺寸的画幅,为云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彝族民众传神写照。在云南展览时,一位从事投资工作的男子被那组《红土小学》系列画所打动,在画前久久驻足;一位年轻女记者对那些表现彝家女子的画作一看再看,仿佛心灵相通:“她们的表情虽各有差别,但我感觉她们心里是简单的甚至是快乐的。我喜欢她们。”从事电视工作的李先生大发感慨:“云南的中国画人物画创作该出领军人物了!”
中国画艺术博大精深,历史上的绘画大师留下了丰富的艺术佳作,在花鸟画、山水画和人物画方面树立了一座座高峰。在现当代,一批绘画大师又以其在继承传统中的开创性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在这样的态势下,当今的中国画创作要想有突破创新,已经很难。云南远离文化中心地带,其中国画创作在全国的影响力尤显微弱。云南山水丰富多姿,雄峻、险奇、壮阔、秀美集于一体,但在这片土地上至今未出在全国影响力大的山水画作品,几年前云南画家们在研讨时就发出了“云南应出山水画大家”的呼唤。云南的花鸟画创作在当代出了两位有影响的画家——袁晓岑和王晋元。袁晓岑表现孔雀、丹顶鹤、鸽子等鸟禽的动作,在意境处理和表现形式上突破前人,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为当代中国花鸟画创作做出了贡献,被媒体誉为“花鸟画大师”。王晋元以其“大型花鸟画主题性绘画”被公认为当下中国画界一个开宗立派人物。但仅以他们两人之力,还不能在全国形成强有力的影响,加之王晋元英年早逝,后继乏人,以王晋元为代表的云南花鸟画失去了继续与全国对话的机会。而云南的中国画人物画,以往在全国基本是“失声”。
在此种情势下,罗江的写意人物画却异军突起,自信地走向全国这个平台。早在1995年,罗江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书画作品展,他以系列的纸本彩墨画作,来展示彝山人的节庆、劳作、火塘边的家庭生活以及婚丧嫁娶等丰富的内容。这样的画作从绘画语言到绘画内容都给人一种新鲜感,令人眼前一亮。2005年底至2007年2月,罗江携在中国画研究院人物画精英班刘大为工作室学习的艺术成果,举办全国巡回展,向观众展示的是跃升到更高层次的崭新写意人物画。这批新作,使用了有力且层次不同的粗黑线条、墨块和各种色调的红色来为人物造型,写意和表现的性质更为浓烈。他的新作得到了评论界的注意和肯定。著名美术评论家朗绍君、刘晓纯、水天中、刘曦林、孙克、贾方舟、陈履生、陈传席、邓平祥、邹跃进、徐恩存、邹建平、李一、尚辉、焦洱、曾辉,著名画家刘大为、冯远、任惠中、于立江等都对罗江绘画做出了自己的评论。
在这十多年中,罗江的画作也被国内外不少美术馆、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这是对罗江艺术的最好认可。
罗江近照
当罗江新作在全国搞学术性巡展时,他的新作也吸引了艺术市场。他的新作展出之处,都有买家前来购画。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览、广东增城市美术馆展览共10天,收展时画作便被买光。在山东展览5天,画作被定购一空。至2007年3月,北京、山东、河南等地9家画廊代理了罗江绘画,售价达3千多元一平方尺。罗江的画作还进入了北京翰海、保利、广州嘉德等七八种国家级拍卖会。至2007年5月,已有13件画作在拍卖会上成交,平均成交价(指落槌价,以下同)近7万元。在2006年6月2日锦宏信德拍卖会上,罗江的《毕摩·祭》(镜心)拍出了33万元的高价,同场拍卖会上,罗江的《南山》之一(镜心)拍出了9.35元的高价。在2006年7月3日北京翰海拍卖会上,罗江的《人物》四屏以6.82元成交。在2006年12月3日中鼎拍卖会上,罗江的《哀牢山系列之二》(镜心)以5.5元成交。在2007年3月16日北京保利拍卖会上,罗江的《乌蒙山系列》以3.3元成交。在国家级拍卖会上有如此好的成绩,这在云南中国画人物画中是第一次。市场不是检验绘画质量的唯一尺度,但市场是检验绘画质量的一个有力的尺度,尤其是当代画家的作品,如果没有过硬的艺术影响力,要想进入国家级拍卖会且有较好拍卖成绩,那是不可能的。
当由杨丽萍领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在全国走红且走向世界时,当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以其“海菜腔”一举夺得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金奖时,我们期待云南有更多的艺术品能在全国引人注目,开辟一方天地。此时,罗江的写意人物画也已经走向全国,取得了很好成绩。罗江让云南的中国画创作在全国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也是云南中国画人物画迈向国家级美术平台的第一步。
延伸阅读:好画家要耐得住寂寞
走进云南省美术馆二楼的“云南画院2009年怒江行写生作品展”展览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著名画家罗江为这次作品展所撰写的序言:“把生活的真实创造出艺术的真实,是画家的重要素质,也是写生的目的所在。”在他那间略显凌乱的办公室内,墨香弥散,墙上“罗”字印鉴很醒目,而黄胄真迹则透出另外一种人生意境。罗江说作为一个画家,写生不过是自己无数创作中的一次,但像这样大规模的写生作品展览在云南还是第一次。多年来,罗江致力于民族题材的写生创作,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并且,乐此不疲。
坚持 热爱红土地的赤子之心
“虎跳峡,一位彝族少女悠闲坐一旁,她身后是惊涛骇浪,两者一动一静,形成鲜明的对比。”《金沙江畔》是罗江2005年采风之作,入选本次省政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聘书画摄影艺术家作品展。时隔多年,交谈中,罗江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时常望向远方的坚毅眼神都让人难忘,当时创作的激情依然饱满罗江的脸庞。
画家之外,罗江更像一个思想者。在他的心里,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一个艺术家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丢了责任心。在现在的艺术创作中,画家们更加重视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作为一位有责任心的艺术家,还是应该以引导真、善、美为己任。对于罗江而言,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红土地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从一幅幅红土高原彝家山寨的人与物中,见证了他缔造属于云南特有艺术的决心。
探寻 水墨与哲学、工艺结合
今年2月,“新像——2009年两岸当代水墨展”在台湾举行。在展览厅中,罗江的水墨画《写意云南—高原》(2007)与众多知名画家的作品一起接受参观者们审视的眼光,而罗江是云南唯一一位参展画家。对于水墨画,罗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水墨画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现代人的基础远远达不到古人的那种境界,但是我们的题材却远远胜过古人,因此如果我们不断把各种各样的题材与水墨画技法相融合,总会找到一些新的东西。当然要对水墨画进行突破是很困难的,一个画家有了一点点突破,就应该万分庆幸了。”
近年来,罗江在水墨画方面不断进行着探索,他打算将水墨画技巧与文学、哲学知识以及自己最初接触的工艺类元素进行结合,创造出一种有别于传统水墨样式的自己的东西。“当然现在距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罗江哈哈一笑谦虚地表示。
创作 注定独行的行者
学习,在罗江的人生中是件重要的事情。他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又继续在中国国家画院深造。此外,他也很喜欢与自己的同行进行交流,吸取众家之长。“当你感到迷茫、困惑时,就应该去学习,给自己充电了。等你学习归来,再来重新描绘自己曾经画过的东西,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正是这样的态度,成就了今天的罗江。
艺术家们常常都更能体会到孤独的意味,罗江也不例外。看过罗江作品的人都能感觉到在罗江画中蕴含着“生命意识”,他笔下的红土高原、彝家山寨以及种种关于古老的记忆,都蕴含着独特的深沉、苦涩与孤独感,在几近古老的缅怀中,传达着一份苍凉,传达着人类本真质朴的天性。在罗江眼里,一个好的画家就要耐得住寂寞。他曾经说过他“注定独行”,但也正是因为这独行,他才能高擎着他的个性旗帜,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越走越远。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