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伍巫且——三色世界的民艺人生
一、“彝族漆器之乡”成长起来的工艺大师
1953年5月1日,吉伍巫且出生在四川省喜德县米市区依洛公社洛甘大队(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依洛乡依洛村阿普组)。这里素有“彝族漆器之乡”的美誉,独特的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在这里已经传承了上千年,而吉伍家就是一个彝族漆器制作世家。
吉伍巫且(来自四川在线)
1959年,年仅6岁的吉伍巫且走进了学校,成了家乡第一代学习汉文的学生。但好景不长,父亲吉伍里坡因民主改革时涉嫌参与叛乱被政府判处有期徒刑,吉伍巫且被迫辍学。
失学后,吉伍巫且只好回家,帮助管理合作社猪群的奶奶养猪放猪,当了几年“猪倌”。
数年之后,父亲刑满获释,吉伍巫且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彝族餐具的制作和漆器髹饰技艺,从此与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制作漆器餐具是一门苦力活,从原木制作为成品,到加工磨平,需要手砍脚蹬,既费力气,又需要掌握动作要领。漆器髹饰是一门讲究技术的工艺,需要动脑细心,心灵手巧。而父亲又是一个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学徒要求严格的长者,吉伍巫且跟着父亲学艺,挨了不少训,吃了不少苦头。
在父亲的指点下,无论炎夏还是寒冬,吉伍巫且都辛勤劳作、刻苦学习,手脚上的硬茧脱了一层又一层。通过十余年的学习,天资聪慧加上勤奋好学,吉伍巫且的漆器髹饰技艺逐渐赶上并超过了父亲。继当地本家族前辈、名传四方的吉伍洛波之后,吉伍巫且逐渐成为民间公认的彝族漆器髹饰高手,父子俩为当时的生产队创造了不少的副业收入。
与此同时,吉伍巫且还学会了木工、竹编等多门技艺。彝族竹编技艺以会编毕摩的“且柯”(法扇)为最高水平,而吉伍巫且在十几岁时就能独立完成“且柯”的编造,其技艺水平超过了当地许多高手。
不过,那时候的漆器制作和竹编等手工艺制作,全靠农闲时间和早晚抽空进行,平时都是以生产劳动为主。此外,在青年时代,吉伍巫且还先后担任过生产队里的计分员、保管员、验收员、会计等。
吉伍巫且的高超技艺,受到了县里有关部门的关注。当时,县民族餐具厂正缺技术人才,有关部门多次聘请吉伍巫且进厂担任技术指导,但因吉伍巫且是独子,父亲一直舍不得儿子离家。后来经过县里领导出面做工作,1982年,吉伍巫且终于离开家乡,成了县民族餐具厂的职工。不久,吉伍巫且被任命为生产车间主任,主要负责漆器制作与漆绘技术。
担任车间主任后,吉伍巫且一面大刀阔斧抓生产,一面无私传授技艺,使县民族餐具厂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而且还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使厂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吉伍巫且在给漆器上漆
在喜德县民族餐具厂工作期间,吉伍巫且的漆器作品屡次获得殊荣:1983年,他制作的漆器在武汉获得了国家民委和轻工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1986年,荣获四川省轻工业厅旅游产品“创新奖”;1988年,荣获第一届四川省“民族民间工艺大师”称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尧汉教授曾对吉伍巫且制作的漆器作过高度的评价:“喜德彝族漆器具有凉山彝族最悠久的传统工艺,风格朴雅,深受彝族人民和国内外各界的喜爱,希望在现代化进程中加以保护和发扬。”
二、彝族漆器:三色文化精华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是一项古老的技艺,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彝族创世史诗、毕摩典籍上均有彝族漆器的记载。
彝族漆器主要分皮质品和木质品,以木质漆器为主。其中,皮质品以牛皮、羊皮和兽皮作为主要原料,木质品一般选用杜鹃树、桦槁树等优质木材作为原材料。制作彝族漆器的原木,需要深埋之后才能制作坯胎,已制成的坯胎要经过磨砂、加水细磨、打底色、上土漆等程序之后,方可进入彩绘流程。
吉伍巫且正在制作漆器(来自《四川日报》)
传统彝族漆器只有黑、红、黄三种颜色,分别用土漆、石黄、银朱三种天然颜料漆绘而成,以黑漆为底色,加绘黄色和红色的花纹组成图案,三种颜料只能间隔使用,而不准调配使用。
彝族漆器的花纹较多,常见的有月牙纹、虫纹、窗格纹、火镰纹、指甲纹、水波纹、四瓣花纹、瓜子纹、菜籽纹、链条纹、古钱币纹、网纹、蕨芨纹、鸡冠纹、龙鬃纹、牛目纹、鱼刺纹和“央莫斯若纹”等。
彝族漆器产品种类众多,主要涉及餐具、酒具、装饰品、建筑物等方面。餐具主要有库祖(木钵)、正惹(木碗)、艾吃(木勺)、申品(矮脚盘)、册底(高脚盘)、餐桌等;酒具主要有巴朱(彝杯)、木酒碗、“撒拉博”酒壶、葫芦形酒壶、鹰爪杯、鸽形酒杯、黄牛角杯、羚羊角杯、啤酒杯、圆形酒壶、扁形酒壶、椭圆形酒壶等。另外还有刀鞘、马鞍、铠甲、护肘、壁挂羊头、火药筒、香水筒、笔筒、花瓶、彩料盒、装饰挂牌、毕摩法器等用具和装饰品。
彝族漆器具有做工精致、造型多样、美观大方、笔法细腻、通体绘纹、繁简相宜、色彩对比强烈、主次位置得当的风格。还有无毒、无异味、耐酸碱、耐高温、不变形、不易裂、不脱漆的性能。绚丽的纹饰和优美的造型浑然一体,和谐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彝族漆器日益受到青睐,成为馈赠和旅游纪念佳品。
吉伍巫且制作的彝族漆器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主要流行在四川喜德县和贵州大方县。而2008年6月,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就是这两个县申报的。
大方县素有“国漆之乡”的美称,栽培漆树已有1000多年历史,所产漆器明、清时期曾被选作“贡品”上京供奉。清道光年间,大方漆器盛极一时,当时古老的大定府城内几乎家家都会制作漆器,故享有“漆城”之誉。
喜德县在彝族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是新中国指定的彝族标准语音地,彝族漆器三色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彝族“漆器之乡”“克智之乡”等称誉。而吉伍家传承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已经有十几代,吉伍巫且是第15代传人。
三、自办企业,延伸技艺
随着名声与日俱增,吉伍巫且担任了喜德县民族餐具厂的副厂长。不过,由于国有企业的体制束缚等因素,吉伍巫且无法施展自己的技艺。当上级主管部门动员吉伍巫且担任厂长职务时,他婉言拒绝,向厂里提出了“停薪留职”的申请。
那是1992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席卷全国大地,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下海”经商成为热门话题。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吉伍巫且选择自己创业。在州、县有关部门和喜德县林场主要领导的有力支持帮助下,吉伍巫且四处筹集资金,购置机械设备,创办了“喜德县民政民族工艺厂”。
厂子办起来之后,吉伍巫且边抓产品质量,边打开销路。随着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和信誉的巩固,订单纷至沓来,经济效益日趋提高。2007年12月,吉伍巫且的民政民族工艺厂被国家民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十一五期间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制作企业”。
制作好的餐盘(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余婷婷 摄)
吉伍巫且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漆器,原本只有16种产品,多半属家用餐具。之后10多年中,经过潜心摸索、不断创新,吉伍巫且新增加了30多个品种。而且不仅种类繁多,一些纹饰经过吉伍巫且的创新,变得更加精美细腻,令人爱不释手。
近些年来,吉伍巫且还把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延伸到了建筑领域。喜德作为彝族聚居县,城镇建设强调体现民族特色,这为吉伍巫且提供了施展技艺的机遇,近几年县城修建的各类建筑的屋脊、屋檐、墙面上,都有吉伍巫且和徒弟们的杰作。同时,他们的技艺也走出了喜德,西昌的“索玛酒楼”“美女峰”,普格县螺髻山镇的彝寨等,其精美的吊檐、壁画艺术,都是吉伍巫且技艺的呈现。
这些年来,吉伍巫且通过其民族手工技艺,结识了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各类专家,参加了各种展览展示以及研讨会等,并获得众多荣誉。1996年,吉伍巫且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缅甸首都仰光举办的“东亚漆器研讨会”;2006年,获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旅游商品设计征集大赛铜奖;2007年五六月间,在“首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中展示了彝族漆器制作技艺;2008年4月8~10日,参加“四川省首届民间工艺百家”表彰大会暨全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研讨会,获“四川省民间工艺荣誉杰出传承人”称号。2008年7月12~13日,第五届国际民间艺术商交会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塔菲举办,吉伍巫且应邀参加会议,在组委会特意安排的30平方米的展厅,向大会展出285件个人作品。2009年6月1~13日,出席了“中国成都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精心描绘(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余婷婷 摄)
吉伍巫且的主要代表作,有“库祖”(木钵)、“册底”(高脚盘)、“酒具”、《吉祥东方》等,其中“酒具”系列被四川省文联和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收藏,“库祖”和“册底”被世界民俗博物馆收藏。
2009年6月,吉伍巫且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统技艺类)代表性传承人。
此外,吉伍巫且还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理事,喜德县第六至十二届政协委员。
四、有生之年多培养些工艺能手
作为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传承人,吉伍巫且在工艺改进、品种创新、文化推广、技艺传承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近年来,外来游客大量涌入凉山,吉伍巫且的彝族漆器成为游客竞相购买的纪念品。10多年来,吉伍巫且制作的彝族漆器精品,不但销往我国内地和港、澳、台,以及泰国、缅甸、菲律宾、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还远销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挪威等30多个欧美国家,不少珍品被许多国家的名人和博物馆所收藏。
与此同时,多年来,吉伍巫且还在云南省宁蒗县、西昌、昭觉等地招收学徒,从事讲学传艺活动,交流漆器技艺,深受大家欢迎。他的妻子、儿女,在他的教授、指导下,已经掌握了描绘技法,人人懂技术,个个是高手。
吉伍巫且是个勤于思考也善于思考的人。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彝族漆器手工技艺也像其他许多民族文化一样逐渐被人忽略、遗忘,他清醒地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对于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这项文化遗产的濒危问题,吉伍巫且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而这也正是许多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1)在彝族漆器工艺能手当中,技艺精湛的毕竟只是少数,随着身怀绝技的老人们的过世,某些技艺随之失传;(2)新一代年轻人大多进校学习或外出打工,传统的彝族漆器工艺后继无人;(3)现代木坯胎制作车床能制作一些小木酒杯、小木葫芦杯等坯胎,却不能制作做工较为复杂的木钵、鸽形酒壶、木盔等产品的坯胎,现代车床目前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脚踏机械制作;(4)彝族漆器的木坯胎原料严重缺乏,有的原始工具因很久没有活路可做而锈迹斑斑,有的漆器工艺师甚至已经彻底弃艺从农;(5)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家庭用具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使彝族漆器逐渐失去了实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仅作为旅游纪念品;(6)目前,喜德彝族漆器生产多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建厂生产漆器并初具规模的厂家几乎没有,还缺乏大型的彝族漆器工艺品厂家。
吉伍巫且作品(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余婷婷 摄)
可以看出,吉伍巫且的认识深刻而全面。而对于保护措施,他也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关于保护对象,他的建议是:(1)有关部门指定的该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2)掌握彝族漆器传统手工技艺的喜德县依洛乡依洛村阿普如哈的全体住民;(3)最后两套彝族漆器木坯胎传统制作工具的拥有者吉伍加加和吉伍约哈二位老者;(4)喜德县玛果梁子和红莫梁子为主的高山桦槁树林带与高山杜鹃树林带;(5)生长在喜德县境内半山区的所有零星漆树。
吉伍巫且从事彝族漆器制作、漆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40余载,在彝族漆器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和声望。对于他来说,漆器工艺好比一座友谊的桥梁。如今,他希望各个民族、各种肤色的人都能喜欢上彝族漆器,喜欢上彝族文化,希望在有生之年多培养一些彝族漆器工艺能手。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