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记:2025巍山巍宝山彝族祭祖
巍山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和故都,是南诏文化、彝族土主文化的渊源地。早在1300多年前,从彝族先祖细奴逻开始,南诏十三代王“独奉唐朝为正朔”,励精图治,雄冠南疆、德化方外,历经254年,维护了祖国边疆稳定,促进了中华民族统一,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将“万里瞻天”的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巍蒙大地,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做出了特殊贡献。
巍宝山南诏土主庙 鹏海洋摄
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塑像 鹏海洋摄
祭祖会场 赫振伟摄
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南诏第三代王盛逻皮奏请唐朝皇帝李隆基得到恩准建土主庙(祖庙),为其祖父细奴逻(南诏第一代王)塑金身供奉。从此,延续1300多年的南诏土主庙彝族祭祖民俗活动连绵不断,生生不息,成为彝族人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彝族祭祖大典会场,国旗飘展,气势恢宏,庄严隆重。鹏海洋摄
1999年12月,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将巍宝山南诏土主庙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诏土主庙就位于巍宝山,是西南彝族地区建盖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土主庙,是彝族土主崇拜的中心和源流。据史记载,该土主庙是南诏第三代王盛逻皮为纪念其祖父细奴逻,经唐玄宗恩准,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建盖。2007年3月,巍山县召开了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第十二次协作会,会议确定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二月十五为中华彝族祭祖节,其中,农历二月初八为主祭日。此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全国各地的彝族同胞都要到巍山土主庙内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
祭坛设置 鹏海洋摄
净身门 毕红生摄
祭祖活动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全称是祭祀先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它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和感恩,更是一种家族凝聚力的体现。祭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祖先崇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先被视为家族的守护神,他们的神灵能够保佑后代子孙平安幸福。因此,祭祖不仅是对祖先的感恩和追忆,更是一种祈求庇佑的方式。在增强民族团结,赓续历史文脉,传承民族文化,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今天,巍山彝族祭祖活动赋予了新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
宋柱乔摄
胡云波摄
鹏海洋摄
诸朝业摄
鹏海洋摄
柳文庆摄
柳文庆摄
鹏海洋摄
鹏海洋摄
鹏海洋摄
鹏海洋摄
诸朝业摄
李昆摄
鹏海洋摄
准备献祭 宋柱乔摄
南诏宴 胡云波摄
据了解得知,今年巍山县彝学学会对祭祖毕摩进行了大的调整,来自云南(玉溪、石林、峨山、丽江)、四川(凉山)、贵州(毕节)等地9名大毕摩受聘为祭祖祭祀毕摩。
巍山县彝学学会会长赫振伟向重新调整后的毕摩颁发彝族祭祖节祭祖大典祭祀聘书 鹏海洋摄
新调整的9名祭祖祭祀毕摩。鹏海洋摄
2007年,巍山首次举办“彝族祭祖节”。鹏海洋摄
2025年滇川黔桂四省区彝学学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座谈会合影。柳文庆摄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文图来源:微信公众号-琢木郎民族文化艺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