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谁把你的音乐丢了
“在武定,演出结束后,当地民歌手为我们唱歌,让我很吃惊,有这么多好歌我们还没听完。”从7月7日-15日,经过昆明、楚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武定等地8天的采风,EQ唱片公司董事长、中国流行音乐领军人物“羽泉”组合成员胡海泉仍然忍不住发出感叹。
音乐到了云南,就总有采不完的风,不要说8天,就是8年、18年、28年也未必能听完所有好歌。
近年来,艺人到云南采风已经成为获取灵感的一条途径。周传雄、徐千雅、许魏、谭晶等,无数歌手赶趟似地往云南跑。云南究竟藏着多少宝,谁也说不清,这些歌手能采到多少风,更是无法量化的迷。
也许真的像前几天来的阿飞姑娘说的那样:“比起云南小调来,城市里都没有艺人。”
但有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那些向往云南的歌手们,采了风回去后,做出的音乐,很云南、很时尚,在大街小巷传唱。比如徐千雅的《彩云之南》,比如许魏的《温暖》等,而土生土长的云南歌手,受这片土地熏陶几十年,却很少能做出一首满世界传唱的很云南的原创歌曲。
似乎真的是“外来和尚好念经”,而“本地和尚”却再着急也没有办法。原因是什么?本报采访了EQ唱片公司的董事长胡海泉河本次活动的策划人清源,以及众多本土歌手,他们各有说法。
唱片公司老总话云南音乐
胡海泉:并非刻意混搭就是时尚
胡海泉,人气组合“羽•泉组合”中“泉”。从歌手到唱片公司董事长,胡海泉经历了一个音乐人的迅速成长过程。但无论怎样的成长,来到云南,胡海泉仍然觉得自己没有学够。在恋恋不舍地离开云南之际,胡海泉接受本报专访称,“流行音乐很浮躁,云南给我们更大的感受和启发。”而对于云南音乐怎样提升的问题,他说:“并不是刻意混搭就是时尚。”
感受音乐应该来云南
《慢生活》:你在云南走了那么多地方,云南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胡海泉:最深的印象是音乐的感受,临到走都还有很多云南的好音乐没听过,这很遗憾。
《慢生活》:在你的感觉中,云南的美与北京等城市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胡海泉:还是来说音乐的美。我觉得,作为一名音乐人,在北京居住是应该的,它能为你创造很多机遇,但作为音乐的感受来说,云南是最好的,它会让你走得更远,感受得更多。
《慢生活》:那“羽•泉组合”有没有打算来云南开演唱会?
胡海泉:“羽•泉”出道10年了,肯定会进行一些演出,但具体的还在策划中。从心里来说,我非常希望到这儿来开演唱会,甚至希望到这儿定居,这儿真的很好。期待更多来云南的机会。这次非常遗憾羽凡没有来,我觉得他哪怕带着孩子也应该来。
云南音乐需要人沉下心来整理
《慢生活》:云南的民族音乐非常丰富,但总是走不出去,你觉得要得到时尚的提升需要些什么?
胡海泉:很多云南的民族音乐能够流传千百年,自有它的道理。所有民族文化都面临着时尚这个问题,但时尚化并不是民族与现代的刻意混搭。我觉得需要做的是把那些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加入一些现代视觉和技法。对很多文化来说,也许最原始的就是最时尚的,刻意的混搭只会使它散失魅力。
《慢生活》:这次回去后,你的曲风受“云南化”的影响吗?
胡海泉:怎么说呢?这次到云南,很多感动都在心里面。在今后的创作中,云南音乐元素的运用是必定的,也许一首歌会成为一片土地的标志,如果我们能创作出来将会很荣幸。
《慢生活》:你对云南本土歌手的创作有什么建议吗?
胡海泉:可能云南有很多好的东西很久没有人去整理了,能够做这样的事情会很幸福。云南音乐非常需要有人沉下心来整理,把那些最好的挖掘出来,再用现代的视觉和技法加以提升,走出去应该不是什么难题。
文化策划人话云南音乐
清源:云南歌手容易审美疲劳
EQ唱片签约歌手,本土正在新起的文化策划人,对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对文化策划,亦有着令人吃惊的把握力。
《慢生活》:作为这次活动的策划人,你也是EQ唱片的签约歌手,为什么想到把这么多艺人请到云南采风,而不是别的地方?
清源:云南是我的家乡,除了因为它有最美的风景和最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之外,最重要的是因为我觉得能帮助我们云南当地的民族文化深加工和包装。比如说正在创作中的罗婺彝寨的主题曲,希望拿出来后不止是一个企业的员工会唱,而是全中国13亿人中有很多人都听过或者会唱,胡海泉老师和秦天老师,还有我们其他的音乐主创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好。
《慢生活》:你在云南策划过很多大型的文化活动,比如2006年楚雄彝族火把节、2008武定牡丹文化旅游节这样较为大型的文化活动,你觉得云南娱乐最大的资源优势是什么?
清源:娱乐是文化的衍生物,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应该是最富饶的娱乐资源,只不过我们自己在开发和包装上还欠缺合理的对接和整合,比如彝族有千千万万首酒歌,其中很多也脍炙人口的,但当地的KTV店却没有一家有意把他们放进去,民族文化和大众娱乐的对接仍然很欠缺。
《慢生活》:很多艺人都把到云南采风作为获取灵感的途径,你对这种现象如何评价?
清源:呵呵,“采风”和“玩”只是方式,放松心情,把大脑清空重装系统才是目的。至于“灵感”,我觉得就是一个创作的气氛问题,换了一个气氛,人们的创作潜力往往能够更容易的激发出来,这一次EQ唱片所有歌手来云南采风,为的也就是在创作上能有一个激励和提高。
《慢生活》:有一个现象,很多艺人到云南采风后,他们以云南为主题创作的歌曲都唱响了,比如徐千雅的《彩云之南》、许魏的《温暖》等,而云南歌手自己创作的歌曲却很难找到市场,你觉得主要是什么原因?
清源: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索。我觉得总结下来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本土音乐人对云南有审美疲劳。他们从小到大都是在这儿长大,会对身边的美熟视无睹,激发不起创作的潜力和欲望。这次EQ唱片的歌手来云南采风,哪怕在旅游大巴车上,他们都愿意贴着窗子静静的品味云南的蓝天白云和朝霞暮霭。二是受云南地理环境影响比较大。比如一个音乐旋律,北方的作曲家们往往愿意把它写得很直,很大,很有气势,与北方一马平川的地形形成呼应。云南多山,到哪里都崎岖不平,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云南好多民歌和现在很多本土音乐家们的作品都不太容易传唱的原因,旋律七拐八拐、难以辨识和记住。你听《彩云之南》那个旋律,非常简单,又不失云南味道,而且学起来特别容易。反之,有一首叫做《楚雄好地方》的歌曲,是1993年宋祖英演唱的,歌词很简单也很好,但就是旋律拐来拐去,学唱起来太难,就是专业歌手演唱也不容易把握,所以这一首歌推了15年也没走红。
《慢生活》:你觉得云南娱乐业要走向世界,需要什么条件?
清源:云南的娱乐从业者和文化传播者们有必要积极响应和践行现在云南省提出来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思想不解放,走出云南都困难,谈何走向世界。
本土明星话云南音乐
李怀福(2006年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第一名):我的经验是,尽量把我们当地老百姓认为动听的歌唱出去,比技法,我们肯定比不过人家。
高洪章(云岭天籁主唱):我现在也在自己做音乐,总是想找到一些闪亮的元素,我感觉民族的东西要用得好,真的需要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与外面的艺人比起来,像是蒙在鼓里。
茸芭辛娜(2006年青歌赛民族组第三名):我觉得云南民歌加上现代的眼光打磨会非常出色,因此,本土歌手多出去走走会有好处。
朱婧(大国文化签约歌手):民族元素的表现不应该是刻意的,应该只是一个很自然的像功底一样的东西。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