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城西昌亮相《天天向上》 家乡美景美人美食刷爆朋友圈
“彝族女儿”吉克隽逸介绍家乡的美食。
凉山新闻网讯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为让激发全社会弘扬和培育科技创新精神、崇尚航天英雄的爱国激情,4月21日晚10点,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家乡的宝藏”航天特辑走进“中国四大航天城市”之一西昌,在介绍观众认识最美航天人的同时推介西昌的美景和美食。节目播出24小时内网络播放超过1.7亿,获全网收视第一,西昌再次登上热搜榜。
陈都灵和岳明辉
赴西昌探寻火箭升空的秘密
4月21日晚,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家乡的宝藏”航天特辑主题是“向航天英雄致敬!”
自古人们在西昌常能观赏到分外皎洁的月亮,故西昌有“月城”的美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称“西昌卫星城”,是中国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始建于1970年。自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西昌一共发射128枚火箭,承载了我国约43%的发射任务,是名副其实的“东方休斯敦”。
节目播出后,西昌再次登上热搜榜。
航天主题自然少不了请一些对航天知识有了解的艺人参与,被万千粉丝称之为“都都”、“岳岳”的陈都灵和岳明辉就是非常优秀的航天学子,其中陈都灵学的是飞行器制造专业,而岳明辉学的是自动化专业。由此,他们肩负节目组重任赴西昌拍摄外景,探寻火箭升空的秘密。
岳明辉表示自己很喜欢航天的东西,从小就想当一名航天员,别的小朋友在背诵唐诗宋词的时候,他已经把各种水星金星火星等等知识烂熟于心了。自小有一个航天梦,这也是他去读航天学校的最大原因。
在久负盛名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他们目睹了航空“塔架蜘蛛人”高难度作业,通过各环节专业人士的讲解,从内到外了解了发射的重要环节,减小了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感。
最美航天人
让天上的星星服务地上的你们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航天人的名字值得被铭记。
西昌美景刷爆朋友圈。
“航天人是辛苦的,也是寂寞的,希望你们记住航天精神,不忘初心。”节目现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液氢加注系统指挥员陈复忠,西昌卫星发射中心01指挥员张小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于新辰走上舞台,向观众朋友讲述他们的日常工作和感人故事。
他们是无数个航天工作者的缩影,推动着中国科技的进步。其中,最“燃”航天人陈复忠作为燃料加注系统指挥员,工作30年参与过123次火箭发射,有五本厚厚的笔记记录着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年陈复忠就要退休了,节目录制当天刚好是他的生日。为此,节目组特地为他策划了一个温情满满的“真情”环节——在陈复忠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他举行了一个特殊的“退休仪式”,借《天天向上》的舞台和并肩作战的同事以及从事了30的航天事业做一个郑重的告别,还将陈复忠心中一直觉得亏欠的妻子和女儿请到了现场。除此之外,《天天向上》还邀请到了航天人的家属来到现场分享故事,引得众人泪洒现场,有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航天事业才能拥有更坚实的后盾。
“我们让天上的星星服务地上的你们。”节目中,西昌航天人一句朴实无华的真情表达感动了无数人。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技术过硬的航天人,我们探索太空的征程才能越走越远。看了这一期节目,很多网友感叹道:“平时在书上和电视上都只看到了卫星和火箭发射的报道,这一次让我们认识了每一次成功背后的英雄,他们的精神让人敬佩,航天人辛苦了!”还有观众感动地写下:“看到祖国的科技发展这么迅速,真的很自豪。这一期《天天向上》太燃了,向航天人致敬!”这也是《天天向上》做本期节目的初衷,让更多的时代英雄被大众知道,通过榜样力量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彰显中国自信,引领社会风尚。
魅力西昌
美景美食让人停不下来
西昌不仅有航天文化,还有彝族的火把节传统,“彝族女儿”吉克隽逸将这一“狂欢盛典”带上了舞台,带领大家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韵,将节目的氛围推向了高潮,还带来了西昌的烧烤美食,吃得众人根本停不下来!
首先,由“玉兔二号”月球车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西昌。西昌不仅是“航天城”还是“太阳城”和“月亮城”,全年可达325天以上日照,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
乘竹筏游览邛海湿地。
乘竹筏游览邛海湿地,岳明辉向陈都灵普及西昌的旅游资源。西昌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有2万多亩的邛海湿地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同时也给生态环境提供了许多的物种,水上漂的荇菜是水源清道夫,花开艳丽还可食用。湿地中有81座小岛,其中80座是鸟岛,因气候适宜、生态环境好,目前有193种栖息鸟类在这里安家。
“原来以为西昌很荒凉,是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没想美到窒息,颠覆了我之前的想象。”陈都灵不由感慨。
西昌的美食烧烤。
为录制该节目,西昌还专门带上了本地的烧烤师傅和特色串烧,为嘉宾奉上一道道垂涎欲滴的家乡美食。烤牛筋、烤小肠、醉虾、黑松露、野菌汤……美食诱惑无法挡,隔着屏幕观众都要流口水了。
节目中还有一个小细节,航天英雄们给女儿递烤串、为爱妻喂菌汤,“铁人”形象背后,也有柔情、感性的一面,他们也食人间烟火饮冷暖人生,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 (文/记者 杨玲玲 图据《天天向上》视频截图)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