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书苑 Library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苑 > 书讯动态

龙倮贵教授出版新著《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与文化》

作者:​龙倮贵 发布时间:2025-03-16 原出处:彝学研究网 点赞+(13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龙倮贵教授哈尼学研究近新大作《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与文化》,此书系“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书系”,由云南国际哈尼/阿卡社会历史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云南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创新团队资助出版。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m4.jpg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与文化》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与文化/龙倮贵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23.6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SBN 987—7—222—21773—0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Ⅰ. ①元…Ⅱ. ①龙…Ⅲ. ①哈尼族—历史文化—研究—元阳县②哈尼族—民族文化—研究——元阳县 Ⅳ.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2023)第113781号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责任编辑:高照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责任校对:陈错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责任印刷:李寒冬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行云南人民出版社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本720mmX1010mm1/16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印张26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字数399千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版次2023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书号ISBN 987—7—222—21773—0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内容概要

此学术专著主要内容有概述、族源和族称、服饰文化、食俗文化、民间信仰、禁忌文化、莫批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人生礼仪文化、歌舞艺术文化等共10章34节,加上主要参考文献及后记共有39.9万字。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章“概述”简要阐述哈尼族主要居住分布与自然资源、社会历史与社会形态,同时全面、总结、归纳、梳理了哈尼族文化研究沿革和研究成果,也分析了哈尼族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哈尼族文化的对策措施;第二章“族源和族称”全面总结回顾及评述了哈尼族族源“四来说”的观点,对哈尼族自称和他称进行客观阐释,同时从汉文史籍记载入手,结合各地哈尼族口述迁徙史材料,论述了哈尼族社会历史文化源流和发展;第三章“服饰文化”从服饰起源及其演变切入,分析探讨了哈尼族传统服饰类型、基本特点和装饰方法及其神性思想内涵、审美心理、审美特色。第四章“食俗文化”从哈尼族传统食物种类、烹饪工具与工艺及方法入手,论述了哈尼族食俗礼仪和食俗文化特征,同时分析探讨了哈尼族人生礼仪和节日庆典中食俗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第五章“民间信仰”分别考察和探讨了哈尼族图腾、自然、鬼魂、神灵、祖先等信仰崇拜形式与内容,内涵与价值;第六章“禁忌文化”从哈尼族禁忌类型与文化内涵切入,全面论述了禁忌文化功能及其生态伦理理论;第七章“莫批文化”考察和探讨了哈尼族莫批的产生及其文化变迁、莫批等级和职能,探讨了莫批与咪谷的关系,并客观评述了莫批的功绩;第八章“传统节日文化”从哈尼族传统节日文化类型入手,详细分析探讨了哈尼族传统节日文化形式与内容、特点与功能、内涵与价值;第九章“人生礼仪文化”考察和分析探讨了哈尼族恋俗、婚俗、生俗、葬俗文化形式与内容、特点与内涵、价值与意义。第十章“歌舞艺术文化”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对哈尼族传统歌舞艺术文化进行分类,同时分析探讨了哈尼族传统歌舞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文化功能和价值、社会作用和意义。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研究价值和意义

第一,元江流域哈尼族是全球哈尼族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原生地、渊源地、主流地、富矿地、集散地,全球哈尼族社会历史与文化均与元江流域哈尼族社会历史与文化密不可分。因而研究元江流域哈尼族社会历史与文化,其他地区哈尼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就轻而易举。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就哈尼族历史源流而言,据汉文史籍记载和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加上各地哈尼族口传迁徙史材料,不论如今居住在西双版纳、普洱两州市哈尼族,还是越、缅、老、泰等东南亚国家北部山区哈尼族,在不同时期多从元江流域分支迁徙而居的。就哈尼族文化而言,举凡其他地区哈尼族有的,元江流域哈尼族仍传承和发展,只是多寡而言,并具有原生性与流变性、原创性与演绎性的特点。值得一体的是,其他地区哈尼族没有的民俗文化事象,元江流域哈尼族仍有遗迹和踪影,并如今仍发展和传承。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元江流域哈尼族,虽与周遭兄弟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较为密切,但元江流域哈尼族优秀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承较为相对完整和丰富,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门类繁多,学科齐全,因而调查研究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与文化,不仅为整个哈尼族文化研究及不同学科专家后续研究提交了一份相对满意的答卷,并为当地哈尼族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提供提供了详实、可靠、丰富、鲜活的宝贵资料。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以往研究不论单篇还是某些单方面研究哈尼族文化,多以“红河”冠之。然而,“红河”是现当代建制和行政区划或地理文化概念下“红河”,显得界定不清。从地理文化而言,“红河”是流经越南境内的才叫“红河”。换言之,以往研究红河或红河流域哈尼族历史文化,其实就是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文化。因而此学术专家冠于“元江流域”,以实研究地理文化疆域和在此地理文化疆域内的哈尼族历史与文化事象,并以加强中华民族文化意识和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加强国家认同,进一步加强文化意识、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从笔者多年丰富、翔实、鲜活的田野材料入手,充分吸纳前人研究文献成果,全面论述了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与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分析探讨目前哈尼族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提出了今后哈尼族文化研究的对策建议。与此同时,为今后其他地区哈尼族历史与文化及其他兄弟民族历史文化创建一个理论借鉴模式和研究方法。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虽此学术专著独立成章,但各章节之间不论从研究的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或者研究思路还是研究方法,尽力凸显元江流域哈尼族社会历史和文化形式与内容、内涵与特点、价值与意义,对元江流域哈尼族社会历史和文化再认识和再深入研究具体重要的参考价值。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此书最突出特色就是集历时性与共识性、引述性与考释性、史事性与学术性、资料性与可读性等为一体,并反映乡情、留住乡音、体现乡韵、记住乡愁,融时代性、地方性、民族性为一体的哈尼族历史文化志书,并具有“资治”“存史”“育人”的作用。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录

第一章 概况/001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自然地理/002/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居住分布/002/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自然资源/00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社会历史与社会形态/00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社会历史/00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社会形态/00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社会传统文化/006/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语言文字/006/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民间信仰/009/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民间文学/011/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节日文化/012/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服饰文化/01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饮食文化/01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民居建筑文化/01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节哈尼族文化研究概说/01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哈尼族文化研究沿革及其成果简况/01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哈尼族文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展望/017/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章 族源和族称/02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族源/02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北来说/02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土著说/02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东来说/032/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二元文化融合说/03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族称/035/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自称和他称/035/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自称和他称释义/036/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迁徙/041/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汉文史籍中迁徙线路简况/041/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迁徙史诗中的迁徙线路/041/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地方志中迁徙线路/04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章 服饰文化/055/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服饰起源及其演变/56/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服饰起源/056/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服饰文化变迁/05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服饰类型/05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男子传统服饰/05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女子传统服饰/060/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传统服饰的基本特征和装饰的基本方法/06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传统服饰的基本特征/06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传统服饰装饰的基本方法/069/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节传统服饰中的神性思想内涵/070/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图案的神性思想内涵意识/071/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色形的神性思想内涵/07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节传统服饰的审美特色/077/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传统服饰审美心理/07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传统服饰的自然审美特色/079/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章 食俗文化/08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传统饮食文化/08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传统食物种类/08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传统烹饪工具/086/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食品烹饪工艺与方法/087/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进食习礼文化/092/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食俗文化特征/09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人生礼仪中的食俗文化/097/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诞辰礼仪中的食俗文化/097/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婚恋礼仪中的饮食文化/099/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丧礼中的饮食文化/101/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节日庆典中的饮食文化/10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糯食文化/10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鸡和鸡蛋文化/10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猪和牛文化/11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章 民间信仰/121/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图腾崇拜/122/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动物图腾崇拜/122/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植物图腾崇拜/131/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自然崇拜/13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天地日月星辰崇拜/13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风雷地震崇拜/137/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山石土地崇拜/139/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树和竹崇拜/14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水火崇拜/145/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灵魂和鬼崇拜/14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灵魂崇拜/14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鬼崇拜/152/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节神灵崇拜/15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神灵系统种类/15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神灵祭品与奉祀/16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神灵信仰文化特点和内涵/165/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节祖先崇拜/169/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哈尼族祖先崇拜的层次与形式/169/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祖先崇拜的具体活动/17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章 禁忌文化/177/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禁忌类型与文化内涵/17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言语禁忌/17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食物禁忌/180/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生产禁忌/180/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禽畜禁忌/181/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生活禁忌/182/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婚恋禁忌/18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丧葬禁忌/18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禁忌文化功能/185/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趋吉避凶与自我保护功能/186/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满足精神与心理调适功能/18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文化认知与生活体验功能/189/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社会控制和文化整合功/189/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禁忌文化生态伦理理念/19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敬畏自然和顺应自然的生态理念/19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善待自然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19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与大自然保持协调一致的生态理念/19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保持自然的和谐完整生态理念/195/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七章 莫批文化/197/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莫批产生及其文化变迁/19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莫批产生与形成/19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莫批的文化变迁/20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莫批的分类和等级/207/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仰批/20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翁批/20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沟批/209/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莫批的职能/210/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节莫批与咪谷的关系/21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节莫批的功绩/211/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八章 传统节日文化/225/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节日文化类型/226/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风俗性节庆文化/226/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祭祈性节祭文化/236/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传统节日文化特点及功能和价值/247/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传统节日文化特点/247/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传统节日文化功能/24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传统节日文化价值/250/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九章 人生礼仪文化/25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婚恋习俗文化/25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恋爱习俗文化/254/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婚姻形态/259/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婚礼文化/262/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生葬习俗文化/272/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生育习俗文化/272/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丧葬习俗文化/290/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章 歌舞艺术文化/317/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音乐艺术文化/31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世俗性音乐艺术文化/31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祭祈性音乐艺术文化/32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舞蹈艺术文化/340/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舞蹈艺术起源传说/340/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舞蹈艺术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要素/350/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舞蹈艺术文化源流/35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祭祈性舞蹈艺术文化/358/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传统丧舞艺术文化/370/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鼓及鼓舞艺术文化/381/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395/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记/403/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前言

哈尼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世居民族之一,不仅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也是国际性民族,但根在中国云南省……从自然地理角度看,哈尼族主要生息繁衍于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为云南南部红河中下游和澜沧江之间,海拔约800-2500米起伏连绵的群山之中,可称得上是大山的民族。也就是礼社江以西,澜沧江以东的广阔山区,处在哀牢山脉、无量山脉的中下半部。其中藤条江、阿墨江、李仙江流域的红河、元阳、金平、绿春、墨江等县为哈尼族聚居地区,北回归线从这一地区的北半部穿过。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山高林密,江河纵横,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非常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哈尼族多为依山而居,身披绿装,脚踩天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哈尼族历代先民披荆斩棘,累世开拓,创造了堪称世界之最的梯田农耕文化。那层层叠叠、直达天宇的梯田奇观,是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结晶,展现着哈尼族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并被公认为世界农业文明的典范和人类创造天才的杰出代表。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记

……此学术专著的部分内容以单篇阶段性成果形式曾先后在《中国哈尼学》《哈尼族文化论丛》《国际哈尼/阿卡社会文化研究》《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及《哈尼族研究》(内部资料)刊发。从很大程度上说,此学术专著的很多理论和观点是在上述有关学术年刊或论文集认可和肯定后才形成的……但因笔者学识不深,水平有限,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且不会少,敬请读者,特别是彝学界学人、同仁多多踢教和匡正。4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53